吴淑兰,汪承武,余箭,朱德发
(1.安徽黄山首康医院内分泌科,黄山 2452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血阴阳亏虚为本,脉络瘀阻为其标,虚实交互为因,使本病不断的呈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出现糖尿病足溃疡、坏疽、重者截肢[1]。合理采用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能起到改善和延缓作用,也可以与西药联用起到协同作用。本文通过桃红四物汤组方与西药联用来观察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 月在黄山首康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66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下肢轻中度缺血患者(踝肱指数分级)。诊断标准符合2013年《2 型糖尿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及管理规范》。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和研究组(西药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组)各33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73±5.12)岁;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60.67±5.48)岁。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踝肱指数(ABI)以及中医症候学积分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病例排除标准:重度缺血;妊娠、肝肾功能异常以及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力衰竭等;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本研究经黄山首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根据踝肱指数、中医证候学积分、有效率来评定疗效。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给予合理饮食、运动指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对照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降糖、调脂及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进行个性化治疗,治疗后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血压低于140/90 mm Hg,三酰甘油低于1.8 mmol/L,总胆固醇低于6.5 mmol/L。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 剂,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 30 d。
1.2.2 测定临床资料 测定年龄、性别、病程等,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TC、TG、LDL-C、HDL-C的水平。
1.2.3 踝肱指数测定 由专人用Bidop ES-100V3双向多普勒探测仪(日本) 进行ABI比值测定,患者仰卧位,检测右侧前臂血压作为肱动脉压;右侧胫后动脉作为踝动脉压;测量2次取均值,踝动脉压比肱动脉压则为ABI。
1.2.4 中医症候学积分 根据肢体麻木疼痛、手足畏寒、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变化及舌脉的变化来制定中医证候学积分,计算治疗前后对照组、研究组中医症候群积分。
1.2.5 临床疗效评定 依据中医证候学积分和踝肱指数来评定疗效。临床痊愈: 踝肱指数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踝肱指数上升7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踝肱指数上升40%~5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30%;无效: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6 血流动力学测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抽静脉血5 mL,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
1.2.7 ET的测定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 ELISA 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ET的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 的变化 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治疗后ABI均有所提高(P<0.05),研究组在提高ABI 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ABI 的比较
注:ABI 为踝肱指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学积分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学积分均有所减少(P<0.05),且研究组在降低中医证候学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学积分的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有效率的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及各详细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比较
注:a为两组治疗后指标比较的统计学结果
2.5 两组治疗前后 ET 的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 ET水平的比较
注:ET为内皮素;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归属为“脉痹”“脱疽”范畴,表现为淤血、阻络。临床表现为患者手足畏寒、足背动脉搏动强弱变化、舌脉变化,也可出现下肢静息痛等症状[2-4]。本研究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学积均有所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中西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症候群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ABI可作为早期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和疗效的评定[5]。本研究显示,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两组ABI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ABI升高更显著,治疗组较对照组下肢血管缺血状态明显改善。
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祛瘀之功,为活血、祛瘀、生新之“祖方”,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主方药为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熟地、丹皮 、赤芍、鸡血藤和川芎[6]。各成分的具体用量应根据患者的中医症候进行加减。方中红花具有抑制炎症介质血小板活化因子活性的作用,所含红花黄色素(SY)为红花主要水溶性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等作用。羟基红花黄色素为SY中含量较高的成分,能缓解血栓生成,减轻血液循环障碍。赤芍具有抑制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当归、川芎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钠,也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上述诸药的药理作用,均揭示了活血、祛瘀作用的内在机制。故桃红四物汤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使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得以减轻,进而达到症状减轻的目的和效果。
本研究显示,桃红四物汤还能明显降低ET的含量。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强有力的收缩肽,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和促细胞增殖作用[7],血管内皮损伤时,ET 合成和释放增加。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ET的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的血清ET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能够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并对血管内皮产生较好的保护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