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云
方案设计者黄斌
古城内,处处蓄积着时间的力量,经岁月打磨后才变成今天的样子。古井的样貌也是如此。在黄斌的方案内,提出尽量保存现存井圈、井栏及铺装等构件,美化过程中,一定不要破坏周边铺地和石板间隙小草、苔藓等,因那也是岁月留下的礼物。
阔家头巷双井位于网师园东,古圆通寺南。井及其附属构建近乎完美,是岁月打造出来的样子,充满了吴地生活气息。双井仍被高频使用,老井与人,呈现出一种和谐共生感。古井的周边空间,被民居合围出形状规则、面积较大的矩形空间。
因紧邻旅游区域,且井还在使用,黄斌建议在保留古井原状态和使用功能基础上,突出苏州的人文美和街巷生活气息。井边原有两棵大树等,也都要悉数保存、保留,仅做树形修整。附近的花坛也要修整。
双井设计方案手绘图与实景
“老苏州都有体会,一桶井水打上来,再往一旁的地面泼下去,水很少会浮积在地面,迅速渗透下去,随着热气上浮,地面很快透出阴凉。且这种铺地雨天也不会湿脚。”黄斌说,这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最好实践,也是时间、自然赋予的最美装扮,“论对积水的渗透力,老式的石子铺地最好。”
古井美化时,对周边民居风貌进行提升,拆除与清理,将门窗改为苏州元素的仿古门窗,更要对空调外机、太阳能水箱等物进行移位或巧妙遮挡,红瓦屋顶可改为青小瓦屋顶,令整个古井周围空间更加协调一致。
为了阻止汽车驶入古井区域空间,并呼应古圆通寺,黄斌建议在“如来石幢”西设一佛教元素的装置,如金山石制莲花(须弥)座,上置苏州代表花卉之一茉莉花,在古印度,茉莉花就被用来礼佛。“略作装点即可,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当装点美化环境,皆大欢喜。”
阔家头巷在清代居住者多为贵人,用钱阔绰而得名,黄斌建议,可将周边雨水井盖改成石料制的仿古铜钱造型。
一些古井位于景区附近,处于较为公共的地带,附近常有游客经过。黄斌更建议,在这些井边设置水井吊桶,让游客亲自打一桶水,洗手、纳凉,或许更能体验姑苏的古城生活。
古井一侧拐角的墙上做飞檐,挂上了酒招和铃铛。酒招和铃铛可以联系起“专诸”的武侠世界,而三尺飞檐也是苏式建筑里的传统部件。它们更有一个指示方向的作用,对原有仅在墙壁上写两个字、画一个箭头的“天库前”“艺圃”向导牌进行了美化、提升。
方案设计者陈垣逸、顾晓瑜、方舒
源源泉位于专诸巷和天库前的西街口,两条巷子的相关历史底蕴,成了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专诸巷侠士专诸得名,也曾是玉雕行业的集中地。巷子里还出了著名的二娘砚。井的位置又紧靠金门、阊门,是姑苏繁华地。1924年古井被重新疏通深挖,由品字形的三眼井圈改成现在的花岗石四眼井圈。
陈垣逸、顾晓瑜、方舒的创意方案立意就源自“思源”,井水既是水源,又是生命之源。井边洗衣、井边玩闹、井边三两话家常,都是生活本来的模样,这样的市井生活也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如果将井代表人的一生,将源源井的四方形比作人生4个阶段,每一处景观布置映照着周围一带的历史人文渊源。
幼年时期,井边玩耍是对井的最主要回忆,因此塑造一个用砖垒砌的儿童奔向井边的剪影相呼应,同时也起到扶手的作用。到少年时期,对应于专诸与鱼肠剑的历史,少年大概都有一个江湖梦,用“酒招”和“剑”,这一江湖客栈的典型标志和侠客标配作为江湖梦的“投影”。中年时期,文学、艺术、历史等成为寄托情怀和意趣的领域,阊门是《姑苏繁华图》里的主阵地,借由文房四宝之一的一支笔,来体现中年溢出的人文情怀。而到老年时期,砖垒砌的石凳可供休息与交谈。
“将玉雕演变为砖雕,以砖雕《姑苏繁华图》为底,专诸的剑和画笔为纽带,联系起人的一生、梦想。”设计者之一的顾晓瑜说。此外,砖砌的人形剪影和坐凳,都颇有些城墙的感觉,专诸巷一带附近就有苏州古城墙。
顾晓瑜介绍说,实际源源井场所的边边角角约只有20平方米,还包括了4平方米的井,并没有多少空间,因此他们的设计里,除了设置座椅以外,其他配置景观均不占地方,但又有意境。“边角绿植取一些本土爬藤植物,因为靠近居民墙,木香之类的植物就很适合,既有花香吸引别人过来玩,又是节约场地的攀援植物,中庭可以配置棣棠这类的植物。”民居的窗户下设置花坛,种一些竹子,密而不占地方,在公共场所与居民住所间做一些隔断和遮蔽。
源源泉设计方案与实景
当井已不再成为生活之源时,仍然可以延续、放大其他功用,强化其作为景观与空间的属性,营造成为一个聚会、交往的空间。而为承接、适应时代,可以把传统意蕴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当中,营造成一个微型现代广场。
方案设计者徐欣、石心然、生昊
三眼古井的创意方案“溯洄从之”的设计立意,就是对传统邻里关系的挖掘与传承过程。方案由徐欣、石心然、生昊合作完成。当今的城市化进程削弱了井在集会交流的功能,邻里关系日益弱化。设计者认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现代人又有社交与尊重的需求,因此需要打造一个充满尊重与爱、与信任的邻里交往集会空间。
围绕这口井,他们将周边景观分为“微观山水”、“饮水思源”和“鹿形桃花雕塑”三部分。山水寓意着驱邪祈福,农耕文明起源于山水,“微观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的一种尊重,及愿与之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具体可作为儿童游乐场所,比如玩玩沙子等。“饮水思源”是中部的雕塑景观及休憩场所。这一处原就有一个简单的排水通道,现在用“锦鲤”纹样装饰,代表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仍在使用,延续劳动人民的打水场景,也是一种饮水思源的延续。三眼井处原本就有凉亭,“鹿形桃花雕塑”部分,以一些沙石+绿植+雕塑作为景观,其中的“鹿”代表美好事物,代表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望;“桃花”对应着桃花坞。
三眼古井设计方案与实景
将古井所在空间重塑为小型的雕塑广场,可以成为供游客或邻里聚集的场地空间。“苏州旧有七塔八幢之说,三眼古井位于石幢新村内,当地原有一个石幢寺。石幢原本的意味也是祈福,因而我们选择“锦鲤”等景观都带有此类的美好寓意。”设计者之一生昊说,为了寻找到三眼古井,他们沿路寻问了很多人,并不容易找到,而且使用者也寥寥。设计者考察过古井所在的小区街巷现状和周围状况后,认为那里相当于处于半荒废的状态。
“关于井,就是日常打水、饮用、灌溉。在当今社会,当这些传统功能已经不具备当时的重要性时,井的地位就下降了。为了延续井的功用,可以将传统意蕴融入现代景观设计当中,营造一个现代广场。
老年居民习惯了坐在哪个地方就能看到哪样的风景,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格局。只需形式上优化、线条上柔和,使之更美观、更具欣赏性即可。
方案设计者陈妍
建新巷口的仁德泉,属于居民使用率比较高,但观赏性没有那么强的古井。原本是个方形场地,做了坐凳,格局略微古板,绿化率比较低。因为是在老城区,附近居民年纪也较大,习惯了使用感,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格局,比如老人家们都很熟悉自己经常坐在哪块儿地方,可以看到哪样的风景。因此,陈妍的设计方案,没有对功能区现有功能模块做太多调整,只在形式上做了一些优化,使之更美观、更具欣赏性。
周围用一些弧度做些柔和性的绿化边界,可以让边缘不再那么生硬。景观一侧,可以做一些带弧度的文化景墙,比如可以做成镂空。原来的坐凳感觉较单一,就是条石坐凳,想丰富一些的话,可以做成带顶棚的半封闭式空间;如果坐凳上上方处理成廊架,则可以做一些垂直绿化,提高绿化体积,并提升竖向的观赏性。
“因为古井给人孤零零的感觉,井圈也是石质,增加一些小型绿化的话,也相当于一种保护。但植物不能太高,也不能有飞毛飞絮之类的会污染水源。”陈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