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胜天
(410004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八二八号恒盛世家住宅小区)
易顺鼎(一八五八——一九二〇),字实甫,自号眉伽,晚号哭庵,龙阳(今湖南汉寿县)人,光绪元年举人,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聘为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和康有为、梁启超一道上书朝廷,反对与日本议和,力争变法图强。为保家卫国,他还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后,曾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此后,他似乎看破红尘,心灰意冷,终日窝居京城,纵情于歌楼妓馆,直到病逝。
易顺鼎幼有神童之目,长有才子之称。年幼时因天生聪慧,颇得湘中名士王闿运的点拨与厚爱,曾与曾国藩之孙曾广钧并称『两仙童』;长大后又因才气过人,不仅是当年闻名江南的寒庐七子之一,而且还在诗联创作方面颇有影响,与湖北樊增祥齐名,享有『北樊南易』之盛誉。
易顺鼎的对联虽然存世不是很多,然而,其撰联艺术却别具一格,堪称对苑奇才。在易顺鼎逝世九十五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近代文化名人,笔者特精选其数副妙联,让我们透过这些联作,了解易顺鼎非凡的人生。
易顺鼎每每题联,总是巧思频现,出奇制胜。据传,某日易顺鼎与好友樊增祥以『女』『花』为题斗集句,曾得三副佳联而成美谈。其中第一副是:
神女生涯原是梦;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联上联为李商隐句,下联为杜甫句。
第二副是:
青女素娥俱耐冷;
名花倾国两相欢。
此联上联为李商隐句,下联为李白句。
第三副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
落花犹似坠楼人。
此联的上、下联均为杜牧句。赏读如此精湛之集句联,谁还能不为『北樊南易』超凡的才气而喝彩呢!我们再欣赏易顺鼎下述联作,从这些联作中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易顺鼎非凡的撰联造诣与巧思。
唯楚有材,大厦于今要梁栋;
因树为屋,故乡无此好湖山。
这是易顺鼎为湖北鹦鹉洲湖南木商会馆题写的一副集句联。此联虽为集句,却也切时切地,且自然顺畅,难怪当时就曾被文坛高人称之为绝无仅有之作。
卅六里雪浪飞来,淘尽千古英雄,尚遗鸦阵神兵,留传部曲;
廿八将云台在否?幸有五溪祠庙,得与羊裘钓叟,共占江山。
这是易顺鼎题写的一副青浪滩马援庙联。此联起句气势磅礴,结句掷地有声,全联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伏波将军的无比敬仰之情。就连我国近代著名联家吴恭亨也曾在对联专著《对联话》中对此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父翰林,夫翰林,子为南斋翰林,芝诰一条冰,喜高年纱缦传经,师范莫如女师范;
蜀提学,湘提学,儿又西江提学,梅花满岭雪,合两代笋班介寿,门生更有小门生。
这是清末文学家吴子修之德配花夫人的一副七旬寿联,相传亦出自易顺鼎之手。此联在其联脚的平仄安排上遵循的是朱氏撰联规则,从撰联的修辞手法看,联首三个分句采用不等量排比自对形式,尤其工巧出彩。本为夫人祝寿,却拉其父、其夫、其子作陪,既显夫人之德,又贺夫人之福。如此巧思佳构,自然惊艳八方。
易顺鼎爱国之心独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他即上书朝廷:『不患不出于战,而患一战之后终归于和;不患终归于和,而患失战与和之本。』并提出十项主张,且自请上阵杀敌。最终他两次舍身渡海,赴台抗日。在此期间,也曾有联作为这些史事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一岛忠义旌旗奋;
万夫智勇神鬼惊。
一八九五年,台湾军民在全岛掀起抗倭浪潮,易顺鼎请求当局援台抗倭未果。他毅然奔走于台湾与内地之间,利用一切关系,替在台守军筹饷求兵,还力劝台湾抗倭将领刘永福挥师北上,收复全台。刘永福早已闻知易顺鼎赋诗吟对的名声,在一次与易顺鼎商谈军务之余,曾出上联:
一岛忠义旌旗奋;
请易续对下联,易当即对道:
万夫智勇神鬼惊。
对句中『万夫』之『夫』与『福』谐音,『万夫』即指刘永福,其言下之意为:有千万个像刘永福这样的智勇将士,敌寇闻之必然丧胆。刘永福听罢大笑道:『易大人过誉了。』笔者以为,尽管易顺鼎的这一续句略带捧人之嫌,却也道出了民众对抗战将领特有的敬仰之情。如此刘、易豪联,不仅珠联璧合,而且足以鼓舞将士,坚持抗战,保家卫国。
挥不返鲁阳日,补不尽女娲天,入夜海门潮,白马素车,穿胁灵胥同一恸;
生无负左徒乡,死无惭延平国,思君庐山月,青枫赤叶,读书狂客好重来。
一八九五年,台北失守,日军进逼台南,当地局势异常紧张,在台官兵纷纷渡海而归。易顺鼎明知固守维艰,仍然期待援军来临,盼望扭转危局,以至不忍离台。在此危急时刻,内地的亲朋不见其踪影,一时讹传易顺鼎已在台殉难。知交王梦湘不明真相,甚至痛撰上述这副挽联,以慰易以身殉国之忠魂。其实易顺鼎并没有死,两江总督张之洞和好友陈三立等察知实情,先后数次函电促归,而易顺鼎眼见大势已去,无从挽回,这才不得已返回厦门。虽然如此,易顺鼎强烈的爱国民族意识,仍然可歌可泣,可钦可佩。
本来生生世世,不愿入帝王家,从黑暗中放绝大光明,全力建共和,普照金身四万万;
此后岁岁年年,有纪念圣后日,于青史上留特别异彩,同情表追悼,各弹珠泪一双双。
这是易顺鼎为清末隆裕太后题写的一副挽联。上联概述隆裕太后的身世与力主建共和的历史功绩,下联寄托对圣母皇太后的思念。全联对仗工稳,尤其是结句情真意切,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太后的无限敬仰与哀思。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忍抛儿女情怀,萍水姻缘成一梦;
十年北地燕支,自悲冷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据传,这是易顺鼎代当年的京城名妓小凤仙为悼念蔡锷而题写的一副挽联。
上联歌颂蔡锷乃南国英雄,恰如大鹏展翅,正扶摇直上,但因其忧国忧民,以至心力交瘁,过早离世。我和他萍水相逢而结下的姻缘最终也成了一场空梦。下联直承上联而来:我从北地南来,堕入风尘,沦为官妓,正悲身世沦落,却赢得了英雄的赏识,结为知己;我这样一名妓女,也将附骥尾而千秋留芳了。
短短的一副挽联,既感叹蔡锷将军之英雄豪气,又感叹小凤仙之奇异命运,全联文笔典雅,对仗工巧,评价蔡锷及申述两人关系相当得体,更为难得的是将一己之悲哀与时代之忧患融于一联,这般胸襟与气度,大大深化了联意。因而,不仅此事成为了当时之美谈,而且此联也曾誉为名联而被传诵一时。
玉堂春竟作尾声,倘回宣武城南,真个曲终人不见;
广陵散今成绝响,若过正阳门外,只余花落水流红。
这是易顺鼎为京剧名旦金玉兰题写的一副挽联。
金玉兰姿艺双绝,民国初年寓北京宣武城南。某日,在正阳门外剧场演出《玉堂春》,因染时疫不治身亡。上联写实,说其不幸而殁。下联务虚,赞其台艺精湛。『广陵散』乃古琴名曲,嵇康善弹,却至死也不传人。后用以指事无后继。上、下联末句借用成句相对:『曲终人不见』出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花落水流红』出自王实甫《西湘记》。纵观全联,流畅自然,相应恰切,寄意抒怀,浑然天成,因而,此联在当时极具影响。
卿不死孤不得安,自来造物忌才,比庸众忌才更甚;
壮之时戒之在斗,岂但先生可痛,恐世人可痛尤多。
此联是易顺鼎为悼念宋教仁题写的一副挽联。宋教仁壮年之时遇刺殉难,不免让人扼腕叹息,这是刚满十五个月的中华民国最耸人听闻、触目惊心的大事件。上联首句典出自名著《三国演义》,旨在声讨此次行刺之祸首袁世凯。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这是易顺鼎为悼念宋教仁以袁世凯口吻而题写的另一副集句挽联。不知此君是否对袁世凯日后必然称帝早有预料,联文中『卿』『孤』二字,无形中更是增强了对袁世凯的谴责和鞭笞的力度。上下联分别集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六十一回句。下联是化用。原句为『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几字,便一针见血地揭露了袁世凯视宋教仁为眼中钉、肉中刺,并欲置其于死地的凶恶本质。全联虽为集句,却也浑然天成,讽刺犀利,自然贴切,巧妙精湛,别出心裁。因而此联堪称近代以来挽联中的力作。
进入暮年的易顺鼎,有感于怀才不遇,一事无成,乃以遗老名士自居,从此放浪形骸,风流自赏,甚至一任颓放而终日寄情于诗酒声色,难以自拔。诸如
眼界大千皆泪海;
头衔第一是花王。
生来莲子心原苦;
死傍桃花骨亦香。
等对仗奇工,更见风流的诗联,便是其晚年歌咏的主要内容。
一九二〇年八月,易顺鼎贫病交加,最终病殁于北京寓所,归葬于汉寿老家,其名字也从此永远定格于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当年有好事者竟然别出心裁,以易顺鼎心目中的至爱名伶鲜灵芝之口吻撰成了下面这副戏谑挽联:
灵芝不灵,百草难医才子命;
哭庵谁哭,一生只惹美人怜。
鲜灵芝,京城广德楼中的戏台名伶,易顺鼎一向对其推崇有加,并视为知音。
牡丹嫩蕊开春暮;
螺碧新茶摘雨前。
便是易对其大加赞赏的著名诗句。哭庵,即易顺鼎最出名的晚号。这副挽联虽以鲜灵芝的口吻道来,却更像是易顺鼎在自话自说。『灵芝不灵』『哭庵谁哭』,虽为戏谑之语,倒也真实地反映了易之晚景的悲哀与无奈,这也许正是他对自己生不逢时、运不济命而发出的最后悲叹。
顺乎?哭庵,常使半生流两泪;
鼎矣!实甫,惟将一梦寄千秋。
这是笔者查阅易顺鼎大量的生平资料后有感而发,为其题写的一副嵌名联。
上联落笔便问:『顺乎?哭庵,』接着便给出答案:『常使半生流两泪』,意即『后半生相当不顺』。易是我国近代的诗歌王子,有多少美号、奇号、壮号、豪号、逸号、雅号他不取,却偏偏取了个凄冷至极的别号『哭庵』。对此,他自有说法:人生必备三副热泪,一哭天下大事不可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从来沦落不遇佳人。此三副泪绝非小儿女惺惺作态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倘若能够办成大事,能够文章千古,能够佳偶天成,岂非人生之顺意?这种顺意,应当说历代文人无不渴望,但几乎都难以如愿,易氏亦然。
下联提笔便道:『鼎矣!实甫,』接下来便直接说明:『惟将一梦寄千秋』,意即『一生之中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国泰民安﹂恰似铭于大鼎之大义、大梦永不磨灭』。而易顺鼎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赴台抗日,以及身为朝廷命官,清正廉洁、反对贪腐的所作所为,都是其最好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