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阳宏 搜集整理
粤西旧俗,男女迎亲嫁娶之日,要把男家准备拜祖先的龙凤礼烛,包扎装璜,外面贴上一张洒金红纸,拟好一比“龙烛对头”,让女家对回“凤烛对尾”。这样,“龙烛”出对头,“凤烛”答对尾,二者合成一副“大吉大利”的对联。
民国25年间,云浮县宋桂车岗村一叶姓男子与郁南县历垌乡一莫姓女子成亲之日,男家出的“龙烛对头”是:
一支花烛光大垌;
当时女家无人能对。正当为难之际,刚巧村里教馆先生何德翼访友途中,经过门前,听到此比上联,即朗声而答:
百褶罗裙盖车岗。
众人听后,啧啧称赞。原来这比下联以男家地名“车岗”对对方地名“大垌”,且语气力压上联。主人连忙把这位“不速之客”请入府上,并请何先生挥毫把“龙烛对尾”写好,一时传为佳话。
民国初年,罗定县泗纶镇榃井社许光荣的儿子聘定青桐村黄伯书的女儿为妻。迎娶之日,许家特地请黄沙秀才沈养轩为他写了一比“龙烛对”的对头:
龙烛画龙凤,龙引凤,凤引龙,龙引凤归偕白发;
此联为“顶真格”联,首嵌“龙烛”为题。黄家乃泗纶三大望族之一,文人墨客,人才济济。但一看到此比联首亦不禁愕然,搜索枯肠、绞尽脑汁仍未得句。待到筵席完备,嫁妆备妥,但“龙烛对”的对尾尚未对出来,按风俗新娘不能上轿,黄伯书情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其侄女黄尔慈年方十八,聪明伶俐,容貌出众,正在房中绣着枕头,闻知此事便问:“二伯父,这联尾由小侄女试对如何?”黄伯书心想,村中云集的文朋高手个个都捻须抓耳对不上来,区区女流之辈又怎能对得来!但见天近黄昏,新娘再上不了花轿便受世人耻笑,便说:“侄女尽管一试吧,以解伯父燃眉之急!”好个黄尔慈,望着手中的绣花枕触景生情,一下子便对出联尾来:
鸳枕绣鸳鸯,鸳弄鸯,鸯弄鸳,鸳弄鸯舞庆齐眉。
黄伯书听罢,连声赞道:“对得好,好对啊!”立即叫人把“龙烛对尾”写好,高高兴兴地让新娘上轿,如期于归许家。花轿到达许家,六亲百客一看到黄家的“凤烛对尾”,无不啧啧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