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栖霞山 感同金陵史

2019-11-13 13:35
对联 2019年7期
关键词:栖霞小镇

南朝古刹栖霞寺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寺院,创建于南齐永明元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齐梁之际,成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后龛顶之上突放光芒,传为佛祖显灵,一时朝野震动,齐梁贵族纷纷前来凿石造像。大小佛龛依山而建,逐步形成石窟群。千佛岩建造年代略早于洛阳龙门石窟,又稍晚于大同云冈石窟,素有江南云冈之美誉。唐武宗会昌五年,毁法灭佛,栖霞寺圮废;宣宗大中五年,重建寺宇,再塑金身。南唐时,更名为妙因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改作普云寺。宋真宗景德五年,改为景德栖霞禅寺。宋哲宗元佑八年,栖霞寺更名为严因崇报禅院,又名虎穴寺。至明太祖洪武廿五年,仍旧赐额“栖霞禅寺”民国八年,镇江金山寺宗仰上人途经栖霞,见其凋敝,应老僧法意和尚之请,住持栖霞,矢志恢复这座六朝古刹,得到孙中山先生大力资助。

历史上栖霞山与帝王有着不解之缘,如有秦始皇东巡登临栖霞山;齐高帝萧道成征召明僧绍为正员外郎,但被明僧绍婉拒;梁武帝萧衍曾手植六朝松;陈武帝和北齐的军队在栖霞山大战,梁元帝萧绎书有《摄山栖霞寺碑铭》;隋文帝杨坚下令建栖霞寺舍利塔。唐高祖李渊改栖霞寺为功德寺,增置庙宇49所;唐高宗李治改为隐君栖霞寺,撰明征君碑文并御书栖霞两字;清高宗乾隆帝六下江南,六到栖霞山,五次驻跸栖霞行宫。

栖霞山,六朝时亦名“摄山”,因山中多药草可以摄生,故名。六朝时葛玄、葛洪和陶弘景等医药学大家在山中采药炼丹,并著书立说。明时,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子李建元和徒弟庞宪的陪伴下,来到栖霞山采集太子参、党参和何首乌等名贵中草药材标本,以充实《本草纲目》的内容。

栖霞山森林植被覆盖良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具有上千年的产茶史。中唐时,“茶圣”陆羽在此采茶、试茶和品茶,宋初徐锴之子在寺前开设“徐十郎茶肆”茶馆,为南京乃至江南第一座茶馆。唐肃宗上元元年,号称诗仙的李白寄居栖霞寺作《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最早“以名茶入诗”的诗篇。

自六朝以来,赏枫、赏秋成为一种时尚逐渐流行起来,清初孔尚任为创作《桃花扇》收集素材到栖霞山中,写下“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的佳作,描写如诗、如画的秋栖霞美景。自明代以来就有“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则成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秋栖霞”也变成秋季南京的一张枫红名片,享誉各地。

栖霞山整个山体主要由石灰岩和砂岩组成,193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将这一地层重新厘定为“栖霞灰岩”。谈到栖霞山地质宝藏就不能不说钟乳石奇观了,有葡萄状和树根状,呈乳白色与淡黄色,还有黑白混杂色,有透明和半透明的。

清代诗人袁枚诗云:“宫殿忽藏云世界,江帆齐出水西东”。栖霞山位于长江南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山北侧远眺,但见长江如虹似带,船舶上下络绎不绝,长江四桥横跨在江南与江北,蔚为壮观,江对岸绿树成碧,连绵起伏,不远处为江中丽岛八卦洲,长江两岸景色,尽收眼底。眼前滚滚长江东逝水,让人感怀于当年秦始皇横绝东南和扫空万古的豪迈与壮志,又让人联想起宋、金黄天荡古战场战火的硝烟和金戈铁马的嘶喊之声。

栖霞山的历史文化能发扬和传承到今天,主要是历朝历代的名人慕名游历到栖霞山和栖霞寺来,从而形成了诗文等耳熟能详的佳作和精品。有据可查的历代名人有一千多位,著名的有:江总、刘长卿、顾况、鉴真、高正臣、高越、林仁肇、王安石、李香君、林则徐、蒋介石等等。

而今的栖霞山非遗文创小镇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小镇的个性,重构小镇历史变迁,山野构筑、禅意古居、现代居所、景观设施、佛家建筑、千年商街、现代商业共同构建小镇的混搭建筑风格。小镇包括栖霞老街、栖霞广厅、三论宗法坛、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栖云山房禅修主题宾馆等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将会促进紫东地区发展,栖霞山将成为紫东地区枢纽,文化交流枢纽。

猜你喜欢
栖霞小镇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CK小镇”的美好
《栖霞简志》(英文版)来啦
什么也没有小镇(4)
什么也没有小镇(3)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栖霞市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
赵学敏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