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熙彦
楹联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雅俗共赏、短小精悍、妙趣横生、耐人寻味的特点为人们喜闻乐见。
楹联为什么这么让人喜欢呢?因为楹联集中体现了汉语之美,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开篇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很好地揭示了对称美就是“造化赋形”的第一原则,就是庄子说的天地不言之大美。而我们中华民族一字一节的汉字为对称美的语言化、文学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楹联就是对称美文学化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楹联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学形式。
历史上广泛流传的许多楹联佳作,或以其精美的对仗,或以其丰赡的意象,或以其雅切的识见,或以其凝练隽永,或以其谐巧趣味,其中很多都有“听君一副联,胜读十年书”的精警效果。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寥寥数语,受益一生。所以在面向中小学生的楹联教育中,深化楹联欣赏,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积累的工作尤为重要。因此笔者不揣浅陋,向中小学生推荐一生中不可不知的一百副传世楹联。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作者不详,这副常见于诸姓宗祠、家谱轴子、世家门厅,是中华儿女所共同推崇的经典家训。上联言传家之宝非金非银,而是忠厚的为人处世立身之道。忠是忠恕,是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论语·里仁》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忠国、忠人、忠事的君子之风,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厚是仁厚,《汉书·宣帝纪》云:“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所以,忠厚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这样的品德永不过时,已经传承了很久,并将代代传承下去。下联“诗书继世长”,强调文化在家族传续中的作用,一个家族,只有不废诗书,才能继承祖宗世泽,光大门庭,瓜瓞绵绵。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所传达的祖宗崇拜、尊道贵德、知书达礼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应该成为每一位炎黄子孙不可缺失的文化基因。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作者孟昶,字保元,五代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当政时,励精图治,与民休息。
这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副春联。史载是年除夕,孟昶令学士辛寅逊撰辞,以为不工,乃自书于桃符板。在“每把新桃换旧符”的除夕,皇帝也不例外。上联的“余庆”,指先代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显然,在过新年时,皇帝也“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自己承续先代遗泽怀着感恩之心。下联则祈福国泰民安春光永驻。一个“号”,显出帝王的身份,大有号令春神的王者之气。由于春联的祈福功能,为讨吉利,故多用“余庆”“长春”这样有圆满意义的吉语,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对圆满是敬畏的,不敢自处,只有在春联中,这种美好的愿望才得尽情释放。总之,这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春联,在中国楹联史上自有其独特地位。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作者张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关学创始人,家居陕西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奉祀孔庙。
这副自题书房的楹联,帮我们见证了横渠先生为实现自己“四为”文化理想,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作的努力。联文意思浅近,很容易理解,晚上睡觉总是在人们全都睡熟以后,干什么呢?读书嘛。早上起床总在鸟啼之前,还是读书。的确是灯火三更,闻鸡起舞。值得注意的是,联中“夜眠”与“早起”,“静”与“啼”,“后”与“先”都运用了反对的手法,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反对在楹联创作中值得提倡。《文心雕龙·丽辞》云:“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相信同学们如能在青少年时代有张载一样的精神,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仼鸟飞。
作者不详,这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偶语,因为流传广泛近乎俗语而成为一句有名的谚语,出自唐代禅僧元览在竹上所题诗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初看起来,似乎变化不大,只是将“大海”改为“海阔”,“长空”改为“天高”。仔细品味则大有不同,楹联是精短文学,用字采词非常讲究,不可有一个闲字,“大海”完全以可用“海”代替,“大”便成了闲字,可有可无,主词前置变为“海阔”,则强调“鱼跃”的世界之阔。同样,“长空”完全可以用“天”代替,也是节省一字,改为“天高”,则强调“鸟飞”的境界之高。这样一来,联语从诗语的禅僧闲适生活与活泼禅机转化为普通人海阔天空的胸怀和鹏程万里的志向,可谓夺胎换骨,显示出诗联炼字的重要性。焕发出中小学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般催人奋进的力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