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齐铭
【摘 要】古琴曲《小胡笳》是《神奇秘谱》中能够反映西域音乐文化特色的曲目之一,它的曲调、行韵在使用传统古韵的同时也融入了诸如二度偏音的西域音调发展成分。《前叙》作为《小胡笳》的第一首曲子,它相当于一个引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类似于“起承转合”中的“起”。笔者借助谱例对比和二度解构的分析方法,对《前叙》的原谱和译谱进行了立足于个人的比较研究,拟透过乐谱研究和内部比较的过程,发现蕴藏在《前叙》中的可用于西域音乐发散研究的线索。继而,利用这一研究所找到的关于曲调、节奏韵律、乐器方面的线索所在,去扩展下一步的有关西域音乐文化特征元素的专题研究。
【关键词】古琴谱;解构;发散分析;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74-01
一、原谱分析(谱例如下)
谱字片段分析:为一小组,表示左手按散弦(不弹),仅有右手通过食指向内拨动一至四弦,在固定音高上标记为低音谱号上的,在降B调中,其五声音阶排列顺序为宫、角、徵、羽,作为本曲的引子;弓上九ナ为一组, 表示左手大指按十徽右手抹五弦,弓上九ナ表示上弓至第九徽,由于古琴的重音往往靠后,因此留给第九徽的时值会更长(前面的十徽上音为偏音)。翻译为,重音仍落在正音徵音上;ナ为一组,表示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划至五六弦,仅右手中指向内拨四弦(勾)。翻译为,在翻译谱中,第一个音的前面还有三个装饰音充分体现出“划”奏的意义。不过从这里可以体现出“四”弦上的音一般与“羽”有关,八度跳进的羽音仍落在正音上;立七ナ六为一组,表示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食指连续向外挑六七两弦,后面的立七ナ六则表示立七弦并定于六弦。整体翻译为,前面出现的偏音与外挑的指法相关,但后来立于六弦则又回到了正音羽;“一口乍”的纵向排列谱字表示将前面的部分重复一次,这里不再赘述;不力为一组,表示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向内拨五弦(勾),表示仅右手无名指向内拨四弦,前面已说到与“四”弦相关的音高均与羽音相关,表示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抹六弦,不力则是后缀一般术语,与音高无关。故这一组翻译为,这一小节未出现偏音,与四弦相关的羽音向上方跳进了八度,且后一个羽音成为了本小节的节奏重音;单独为一组,这一指法很特别,是一组双音奏法。“早”指挑勾同作,那么本谱字指的是挑勾同作四弦和六弦,挑四弦是羽音,挑六弦是高八度的羽音。即形成了一个八度的音程结构,翻譯为,将这一小节填满;为一组,表示散弦状态下的仅右手无名指向内拨五弦,表示左手大指按九分之八徽右手食指向外拨七弦,翻译为。
二、内部比较分析
延续上面的谱字分析,以下是笔者的结合音频的比较分析。之后的六小节内乐曲的旋律音主要集中在宫音上,可算作为接下来一部分的引子;ナ立ナ这一部分与乐曲开头的部分对应,因此,在比较起来可算作“重复”性的段落,然乐曲在接下来的部分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对比。主要的比较点在于两个,一是ナ厺一厶二的七连音化翻译处理,二是二乍的音程式处理。
首先是ナ厺一厶二的七连音化翻译处理。是指左手大指按十徽右手快速轮第七弦上名食指三指次第急连触弦,得三声,ナ厺一厶二是指滚奏一弦至二弦,这样结合起来就又形成了几次连奏,翻译谱中的音高准确,不过在节奏上由于不能准确定性,因此翻译为七连音,这与音响中的演奏相同。从旋律音上来分析,首先前三个“羽”音就是由造成的,而后面的商音下行发展到角音的过程也正印证了ナ厺一厶二的发生,滚奏仍然建立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最后停在角音上实是滚拨停留于二弦的原因。比较的结果在于,对于古琴曲的节奏处理一般没有固定的套路,完全在于琴者对于乐曲的个人理解和处理。
其二是二乍的音程式处理。表示左手名指按二弦,大指位于五弦位、掐起后、右手随即撮一声,由于两音同时发声,所以形成了音程化的处理。二乍又表示重复前面的音程至于二弦长音。,旋律音均落在八度音程范围内的宫音上,这一点与前面的处理类似,不同点在于的撮弦两音时值相同、而后面的先掐后撮就造成了撮音的时值较长。通过这里的比较研究可以分析出演奏技法的不同是导致古琴曲节奏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节奏分析因此有了一定的眉目和依据。
三、结论
古琴音高、节奏变化的自由程度很大,古琴的音高甚至有多重调节方式,保持右手演奏法不变的前提下,左手移动按压的徽位即可获得不同的音高。音高的灵活控制可影响调性的变化和转移,可据此探究乐器处理对留存、流变过程中音乐理论、风格保留或变化的影响,而影响的具体发生原因则很有可能与音乐文化特征的留存、流变有关。
参考文献:
[1]古琴实用教程修订版[M].李祥霆.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01).
[2]神奇秘谱乐诠[M].吴文光.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