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下国内的合唱实践中流行合唱颇为盛行,尤其是根据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流行合唱作品的出现与实践不仅拓宽合唱艺术的群众基础而且促进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与此同时还让合唱艺术回归本真,让近些年功利合唱的理念在发生质的转变。
【关键词】合唱发展;流行合唱;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52-02
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合唱作品数不胜数,而每个历史时期的合唱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作为合唱发展的重要载体,合唱作品为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近些年,许多的国内知名的合唱团体或作曲家委约和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如著名作曲家陈一新改编的《可惜不是你》、《匆匆那年》、《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作品;著名作曲家金巍改编的《菊花台》、《再回首》、《弯弯的月亮》等作品;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指挥家温雨川改编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菩萨蛮》、《凤凰花开的路口》等作品。这些作品的实践无一不让大众与合唱这种高雅艺术形式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让大众感受到合唱并不是和想象中的传统高雅艺术那样严肃,并且可以让更多的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的大众关注和参与到合唱活动当中,我想这正是我们合唱从业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下面,本文将从具体的三个方面探讨流行歌曲改编类合唱对当下中国合唱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合唱艺术的群众基础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合唱类型的音乐他们可能会很少或者不会去接触,相比而言他们更愿意去接触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因为这些作品相对比较通俗易懂。这些流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也大都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所以流行歌曲这一音乐形式是合唱与大众之间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因为流行歌曲本身就有很好的大众基础。
而近些年我国有很多著名的合唱团体、作曲家、指挥家都致力于对大众合唱的普及,他们进行委约、创作、实践流行歌曲所编配的合唱作品,并且通过了合唱的舞台实践机会以及网络媒体平台让大众熟悉了解合唱。例如今年上半年被大众所熟知的厦门六中合唱团,他们演唱的《稻香》、《青花瓷》等通过流行歌曲改编合唱作品在网上的点击率一度非常火爆,甚至還一度被邀请参加央视以及其它地方各类各级电视台参加相关音乐节目的录制。对厦门六中合唱团来说他们确实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合唱团,提升了学校和合唱团的知名度,但从本质上看他们对于流行歌曲的加工则是吸引了更多的大众去关注合唱,甚至是去了解合唱,同时也让大众感受到,合唱不仅仅是具有年代感且严肃的红歌。试想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能有一部分,哪怕仅仅是一小部分的人去坚持追求合唱的道路,我想这就在无形当中为合唱这门艺术拓宽了大众的基础。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著名的合唱团,他们会定期举办合唱音乐会,甚至是推出自己的音乐季。在这些音乐会当中会推出一些改编或原创的合唱新作品,尤其是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更是成为了新作品中的新宠,所占份额和比例越来越多。例如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就是原创合唱作品出新的代表团队之一,代表作品有《泽雅集》、《落霞集》等等,这些原创作品(集)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这些作品既做到了高艺术性同时也做到了通俗易懂,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合唱作品是有一定区别的。我想,也正因为这些作品(集)在艺术性与通俗性上做到了很好的结合,才使得广大的群众愿意去关注、了解和倾听。试想如果合唱作品都是只追求高艺术性和严肃,那么广大的群众肯定很少有人去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与他们的生活以及审美相距太远。所以,像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所推出的这些原创合唱作品(集)很好地拓宽了合唱这门艺术的大众基础。
二、促进合唱表演形式多样化
对于传统的合唱实践而言,往往只会注重合唱本身,而忽略了舞台表现对合唱本身的一些积极的作用。比如在上个世纪我国的大部分合唱实践活动,大多都是合唱团在舞台上保持整齐的站姿从头唱到尾,没有任何多余的肢体语言。这样就会给观众带来除了听觉之外视觉上的疲劳,尤其是合唱团的专场音乐会,给普通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疲劳感会更为严重。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时至今日合唱早已不再是整齐划一的从头站到尾、唱到尾,他们在注重合唱演唱本身的同时也会注意增加舞台上队形、服装等基本的变化,从而为观众的视觉带来新鲜感。近些年,国内一些著名的合唱团实践,除了注重演唱本身之外,还会将队形、服装、道具以及肢体动作都进行精心的设计,以求达到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效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合唱作品都适合去进行肢体动作或者是道具上的设计,尤其是传统的、严肃的、艺术性很强的合唱作品大都不适用于进行这种视觉上的包装。
而当今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就非常适于进行舞台表演上的加工与设计,从而增强整个合唱实践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冲击。例如深圳高级中学百合合唱团在2018年中国合唱指挥年会暨首届中国合唱指挥大会上演唱了一首由作曲家陈一新改编的作品《匆匆那年》,她们在演唱时通过队形和肢体语言的变化将这首作品的内容表达的更为贴切,而且除了听觉之外,在视觉上也给观众们带来了非常美好的享受,可谓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百合合唱团对这首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的实践,主要是由合唱作品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是因为这首作品属于流行歌曲,其次这首作品的节拍和律动具有西方三拍子舞曲的特征,鉴于此这首作品就非常适于进行合唱队形和肢体语言的设计。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他们的原创作品《春节自救指南》、《张士超你把我家钥匙放哪儿了》的表演实践,可谓给大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让大众想不到合唱居然还可以这么表演。彩虹室内合唱团在这些作品的实践过程当中虽然没有太多队形上的变化,但是巧妙运用了诸如头巾、墨镜、卡祖笛等道具,让整个作品的舞台表现力大大增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今这些流行合唱作品的实践对当下合唱表演形式上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实我们可以大胆进行各类合唱作品表演形式上的探索和借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合唱作品不太适用于表演形式上的设计,但是绝大多数的作品还是适合的。随着流行合唱的逐渐流行,合唱艺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其表演形式上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流行合唱风格作品实践的影响,我国合唱艺术在舞台表演方面上会更为丰富,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三、回归本真拒绝功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就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以中老年、大学生、中小学为代表的各类大型合唱比赛越来越多,级别也是从国际到各地方涉及之广。在这些普通大众眼里去排练合唱可能是为了单位演出或比赛的需要,所演唱的作品也是千篇一律的红歌或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参赛作品。所以这种功利性视角会让大家对合唱产生一定的误解。换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些合唱比赛的本身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问题在于很多的合唱团体或是指挥将比赛的结果看很重,而忽略了合唱音乐本身带给人们的多重收获。
据笔者了解,当前全国各个级别的学校大都组建了自己的合唱团,但是其中相当数量的团体都是为了比赛或者是学校一些活动的需要而组建。这些团体的定期排练都是去练习有一定难度的比赛型的合唱作品,这样的情况会持续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比赛本身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不可否认这些团体在各类合唱的竞赛当中会取得一定的成绩,甚至是很好的成绩,但是他们忽略了合唱本身所带给我们快乐,忽略了合唱带给我们的美,忽略了合唱带给我们心灵的洗礼和自我的提升。
从目前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歌曲改编合唱作品来看,这些作品在声部分配、调式调性、和声的编配上都相对较为简单,这是由流行歌曲本身的音乐风格与和声走向所决定的。而从参加层次较高合唱比赛的角度来看,这些流行合唱作品本身演唱難度稍弱,因此在比赛中就很难获得演唱技巧层面的加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合唱团体去演唱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去参加层次较高歌唱比赛,那么获奖概率会降低。所以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是不太受欢迎的。
因此当下这些合唱团体去选择演唱这类的作品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慢慢转变对合唱,对多声部音乐的认识;同时也说明了合唱比赛的成绩在大家的眼中已经开始被淡化,因为合唱团演唱这一类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更能从中感受到合唱带给我们的快乐。由此可见,因流行改编类合唱作品的繁荣让当下合唱的这种功利性的现象在慢慢转变,我想这是我们当代合唱从业者愿意去看到的变化,因为这是合唱艺术本真的回归。
四、推动新合唱风格的形成
当下,中国很多的合唱作品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合唱概念或者是流行合唱概念进行界定,例如金承志的合唱套曲《泽雅集》、《落霞集》;潘行紫旻的《蒲公英》;鄂矛编配的男生合唱《天路》;温雨川改编的作品《菩萨蛮》等。这些原创和改编的合唱作品无论是从传统的合唱概念还是流行合唱的概念都无法给予全面的概括,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介于传统与流行之间的一种新的合唱风格。
这种新的合唱风格的形成主要是在传统合唱概念和审美的基础上吸收了流行音乐元素,尤以节奏与和声这两个音乐元素最为显著。这主要说明了流行歌曲及其改编的合唱作品对近些年我国的合唱审美带来了一定的转变,无论是相关的作曲家、合唱从业者还是广大群众,更愿意去创作、去接受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而在作曲家层面,创新是创作的重要理念之一,也因此他们更愿意去尝试这种新风格的创作,从而突破自身创作的枷锁,找到新的音乐语言的一种方式。所以,以金承志、温雨川、潘行紫旻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曲家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并结合自身的创作风格创作了众多的具有新合唱风格的作品。所以,通过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流行歌曲及其改编的合唱作品对当下我国合唱新风格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当下以流行歌曲改编的合唱作品对我国合唱事业整体的发展是有多方面积极作用的,无论是在拓宽合唱艺术的受众上,还是在合唱的表演形式上,或是在合唱风格的推陈出新方面都产生了一些积极性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让当下中国合唱艺术慢慢回归音乐艺术的本真,使其功利主义的思想开始逐渐弱化,推动我国合唱事业以更好的姿态向前发展。相信随着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未来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将会迎来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陆徽.流行风格合唱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J].艺术评鉴.
[2]丁明飞,程炳杰.中国当代合唱音乐创作中的“新人声”与“新音响”[J].音乐时空.
[3]何平,潘谊.广东作曲家流行音乐交响化创作的实践——以21首用流行歌曲改编的交响合唱为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