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勇 吴秀华 陈忠博 徐敬林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辽宁 大连 116013)
骶前肿瘤通常是指骶骨与直肠间隙内发生的肿瘤,由于周围有较多的组织,包含着各种残留组织[1]。由于骶前肿瘤的分布位置、大小、感染情况的区别,临床表现有差异。患者通常由于坐位或改变体位时引起疼痛,临床怀疑是肿瘤压迫神经[2]。严重时疼痛会蔓延至腿部,导致患者腿部发生麻木。不及时治疗会使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组织与器官,导致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或者便秘等不良反应[3]。临床需要及时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研究通过CT与MRI诊断小儿骶前肿瘤,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前肿瘤患儿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例。均经过手术病理后临床上专业医师确诊为骶前肿瘤,均在出生时发现骶尾部有肿块,且随年龄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无其他疾病影响诊断,所有患儿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影响诊断效果疾病存在,存在精神异常、精神疾病者,具有言语以及神智障碍者,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者。其中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5.6±1.3)岁,研究组男5例,女5例,年龄为1~11岁,平均年龄为(5.1±1.4)岁。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显著变化,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选用CT检查,扫描时间为1 s,选择120 kV,曾距=10 mm,螺距=1,增强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根据患儿体质量1.5 mL/kg进行计算用量,采用高压注射器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在注射开始后60 s进行增强扫描。研究组选用MRI检查。选用常规序列进行扫描,对比剂采用顺磁性对比剂钆喷酸葡胺,用量为0.1 mmol/kg,冠状面SE-T1W1,快速回波SFE-T2W1及质子像PDW1,矢状面SET1W1,增强扫描采用矢状面和冠状面。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儿均通过检查并记录,根据检查结果,对比确诊、误诊、漏诊的情况,准确率=确诊/例数×100%。对比两组患儿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检查结果比较:对比两组患儿检查结果,研究组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研究组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检查准确率比较
表2 两组检查结果比较
骶前肿瘤在临床上的病理与治疗方式均较多,而临床在诊断上有独特的影像表现,准确的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肿瘤位置与具体情况进行展示,为后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患儿在体检时能够明显可见腹脊膜膨出。在腔内超声检查肛门、阴道,通过对深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率。而CT检查时,能够对患儿进行解剖层次较为清除,能够显示肿瘤与骶前的关系,观测骶前肿瘤的大小、形态[4]。而动脉造影能够显示患儿肿瘤与周围盆骨的血管分布情况,而活体组织检查需要将完整的肿瘤切除送检。对于出现病变或者保守治疗时,临床可通过穿刺活检对肿瘤进行观察。
而在进行骶前肿瘤手术时,由于位置与肛管直肠部分较为接近,临床在手术时容易进入肠腔,因此手术时需要做好肠道保护工作[5]。手术切口位置需要根据肿瘤大小决定,当肿瘤位置较高临床可通过腹部行切口,切除肿瘤,分离时需要注意血管,保护神经分支。而后经路适用于肿瘤位置较低,通过骶骨位置行切口进行切除[6]。活检结果中,良性肿瘤在全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而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生存率较低,因此临床需要对出现症状的患儿进行及时诊断,并行完整切除术,为患儿提供良好预后。
在本文中,通过对20例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骶前肿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的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RI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0.00%,仅有1例患儿出现漏诊,而CT检查的患儿,准确率为40.00%,其中漏诊出现3例,诊断错误出现3例。根据CT、MRI检查表现,临床可分为囊性为主、实行为主、囊实混杂三种类型。其中囊性成分MRI检查出4例,CT检查为2例,通过CT平扫肿瘤囊性低密度,而肿瘤内含有脂肪,能够清楚见到上层的脂性密度区,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离清除可见[7]。而MRI检查中,肿瘤能够清楚可见,病变有多个囊腔组成,且包膜完整,增强扫描中囊肿强化明显,能够确诊。而实性成分通过CT检查出1例,平扫结果为骶前出现不规则软组织肿块。MRI增强扫描能够观察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而囊实混杂,行CT检查出1例,平扫明显表现为低密度,有条状钙化,MRI检查出2例,可见骶前囊实性肿块,信号发出不够均匀。
综上所述,通过MRI检查小儿骶前肿瘤,临床准确率较高,结果更加细致,对于肿瘤的大小、位置能够清晰可见,对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利依据,而临床对骶前肿瘤的检查与治疗,需要根据患儿情况,进一步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