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盛
【摘 要】在我国声乐发展中民族声乐是当前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声音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观,也能让学生掌握到民族声乐的技能特点,并将歌曲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演唱。本文通过对美声科学发声的研究,进而提出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声科学发声;民族声乐;借鉴作用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220-01
作为一名歌者拥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至关重要,其次才是运用演唱。声乐的教学就是要完善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在音乐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声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谨,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对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进行不断改革和发展。所以,民族声乐的演唱也要借鉴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
一、美声科学发声的内涵与民族语言的联系
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的主要发源地在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初才传入我国,在我国的声乐发展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声乐一词“Voice”原是拉丁文,原意是指“说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说话即是唱歌。”声乐以语言为基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所以形成了不同的歌唱方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歌唱方式源于本民族语言与音乐表演形式。
二、美声唱法发声的原理和特点
美声学派把轻松、明亮、准确、圆润的起音,看作是正确发声的关键,是调整气息及喉头状态以及集中共鸣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软起音和硬起音两种,初学者宜以练软起音为主,跳音练习也是一种很有益的练习,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于锻炼呼吸支持、喉头的积极配合和集中声音的共鸣,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础上的演唱,我们也称之为弱声训练。让歌唱者习惯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混声,可以使声音通透,位置统一,管道通畅,同时也可以使声音有弹性,有持久力,节约声带和体力消耗,延长演唱寿命。
三、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借鉴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对民族声乐的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由于演唱中嗓子的消耗是很巨大的,所以应用美声方法科学发声、保护嗓子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很多老师都会借鉴美声弱声的方式发声,同时也是对初学者最好的示范。美声科学发声是符合声音发展需求和审美需求的。所以民族音乐的演唱和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美声科学发声,对学生的演唱方法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正确运用混声。由于初学者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训练,对发声的科学性掌握还不够完善或者不准确,演唱时通常真声较多,会出现音域窄的特点,演唱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还有就是学生的嗓音不尽相同,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也是一大难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声音发声方法。教师要对混声的教学足够重视,让学生正确使用弱声训练的习惯,弱声高位置的演唱。坚持这样的训练,很容易由自然音区过度到高音区。
(二)正确运用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深究如何运用共鸣的问题[2]。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弱声的练习,因为我们不但要弱声,更是要充分打开和良好气息支撑的弱声练习,这样,我们的气息是连贯的,换声区和共鸣才是连接的。同时,音域是由低声区、混声区和高声区组成,所以我们在低声区用最舒服的声音歌唱,音色舒服统一,这样使我们过渡到下一个音区时,也可以获得相对统一的音色和相同的气息支撑。而对声区发声的划分是根据共鸣腔体的变化和声带振动的部位来划分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的混合音色和混合共鸣进行有意的培养。
(三)正确运用歌唱语言。前面我们曾讲过,“Voice”——声乐以语言为基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所以有形式不同的歌唱方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歌唱方式源于本民族语言与音乐表演形式,民歌与地方戏剧是中国歌唱方法的基础。这并不矛盾,我们运用好的歌唱方法来歌唱民族歌曲,不是要改变民族的音乐,而是让我们的声音更稳定,气息支撑更有力量,音色更稳定,演唱更连贯,声音更有穿透力,并且演唱更持久。科学的发声让语言的运用更加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而结合了民族语言的科学唱法,更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为民族声乐所服务,不会再出现挤、压、憋、喊、累,甚至嗓子受伤等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师要帮学生学习语言的韵律和结构,同时理解歌词。第二,让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训练,帮助学生对字音进行有效协调。第三,规范语言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要将美声科学发声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混声、共鸣、语言等,并结合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有效练习。美声科学发声不仅促进了民族声乐的教学,也对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和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瑾怡.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作用[J].音樂生活,2016(9):84-85.
[2]魏君.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作用[J].黄河之声,2017(1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