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学制》对清末学前音乐教育的影响探析

2019-05-24 14:21徐尚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清末

徐尚

【摘 要】20世紀初,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此学制中包含了学前音乐教育及学前师范音乐教育的相关章程。随即学前音乐教育的相关机构——蒙养院及女子师范学堂等在我国各个省份相继开设,这使我国学前音乐教育领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学前音乐教育的地位、教育场所、师资培养等几个方面。而具体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发现《癸卯学制》对清末的学前音乐教育产生了较大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清末;学前音乐教育;《癸卯学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207-01

一、《癸卯学制》从法律层面确立了音乐教育在清末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癸卯学制》共分三段七级,第一级即是四年制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并且制定了隶属于《癸卯学制》的蒙养院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章程中规定:蒙养院教学科目共有四项,音乐科目的名称是“歌谣”,教学内容是:“教幼儿学习平和浅易的古人短歌谣或五言绝句,使其耳目喉舌灵活并涵养其德性”。[1](P108-109)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癸卯学制》的颁布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学前音乐教育在清末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而清末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因为回顾此前的历史就会发现:“从中国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经历了春秋战国整个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体制化的音乐教育,基本上从官学这一培养国家所需教育机构分离出去,而主要存在于为宴享娱乐提供服务、兼及祭典礼仪的官设音乐机构中。”[2](P24-25)也就是说,作为普通教育的学前音乐教育从春秋时期开始就被国家教育体制所淡化,再没有出现在“官学”等普通学校教育中。虽然其间出现了一些教育家如明代王守仁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着意倡导,但在清末被立为法规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则是一个重大变革,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升都是质的变化。

二、《癸卯学制》促进了清末学前音乐教育专门机构实践的开展

《癸卯学制》颁发实行后,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学前教育场所开始从以家庭为主体向以公共教育机构为主体转变。在建立的蒙养院中,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类型,但不管是公立、私立蒙养院一般都会开设音乐类课程。而且蒙养院实践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音乐类课程的开展实践都会在《癸卯学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湖南蒙养院的乐歌课,在乐歌的内容上规定“将本省名山大川胜迹名区,乡贤名宦,动植各物,制为浅显歌词,谱出新腔,令学童歌唱以乐和之。”[3](P65)这实际上突破了《癸卯学制》中诵唱古代诗歌的内容限制,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更难能可贵的是,湖南蒙养院还提出了“乐歌一道为用最大,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4](P181)即认为蒙养院的乐歌课程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到了没有乐歌课就是“有教无育”的地步,对于音乐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又如湖北武昌蒙养院,将《癸卯学制》规定的“歌谣”课改为“唱歌”课。仔细分析“唱歌”这个词,就会发现“唱歌”与蒙养院“歌谣”一词有很大不同:“歌谣”其实包含了诵读的成分在里面,但唱歌就更像是纯粹的“音乐”课,这样的改动实际上使此蒙养院的音乐类课程更加具有“音乐性”。

三、《癸卯学制》促进了学前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的发展

1907年3月,清政府对《癸卯学制》进行了补充,颁行了《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允许开办女子师范学堂,并且规定:“教授女师范生,须副女子小学堂教科蒙养院保育科之旨趣,使适合将来充当教习保姆之用。”[5](P811-812)蒙养院的师资培养从此也走上了正轨,有了女子师范学堂这样的专门培养机构。女子师范学堂开设修身、教育、国文、音乐、体操等十几项科目,音乐科目的教学“授单音歌、复音歌及乐器用法,并授以教授音乐之次序法则”[6](P294)不仅仅有声乐教学和器乐教学,且音乐教学法方面的内容也在其列。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发布后,引发了兴女学、培养学前音乐教育师资的热潮。而且一些学校的学前师范音乐教育实践质量也较高,如严氏保姆传习所,该学校聘任了日本教师教授学前音乐教育课程,以弹琴为主。还依托蒙养院的条件积极让师范生实习,将学习时间的一半用在蒙养院练习教学。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还会亲自进行音乐教学示范,然后再观察、指导他们对幼儿教课。这种教学相结合、观察教学的教育方法在当时非常具有典范性。

从《癸卯学制》的颁布(1904)到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学前音乐教育在这八年时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可否认,《癸卯学制》在这个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仅体现在法律和规定层面,也体现在实践层面。所以,《癸卯学制》对于清末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让其走向了正向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

[2]修海林.“人”与“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两种体系的存在与启示[J].音乐研究,1994(2).

[3]刘彦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

[4]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7.

[5]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6]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清末
“西学东渐”一词始于清末而非民初
清末书院改学堂
简述清末西方中国观的转变
论清末粤汉铁路风潮对粤港地区报业的影响
清末陕南地区的书院改制
论清末留日学生译书活动的原因、内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