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琴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尿毒症;透析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7..02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对于患者来说如果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话必须保持良好的内瘘,这个是保证血液透析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我院,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穿刺失败或首次使用内瘘的患者,医务人员宣教不到位或新护士拔针后按压不当等造成内瘘皮下组织血肿,如果穿刺失败或拨针后按压不当,或者患者依从性不高,肿胀后24 h内使用热敷或使用内瘘穿刺侧肢体提重物等均可导致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血肿并发明显的疼痛及肿胀,如处理不当可造成内瘘血流量下降,透析不充分,甚至引起内瘘闭塞等严重并发症,使血透治疗无法进行,从而需要重新建立血管通路,如重新建立动静脉内瘘术或插临时导管,等待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血肿完全消退后,再重新使用内瘘。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和肌体的疼痛[1]。目前,国内外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第1个24 h用冰敷,24 h后给予热敷[2]。而在我院,对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处理的基本原则是,24 h后内瘘肿胀程度直径>5 cm或者肿胀程度直径波及到患者整个前臂或者整个内瘘侧肢体,在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的情况下,继续采用动静脉内瘘做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上机后立即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为患者照射动静脉内瘘30 min,提高了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轻患者
疼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2月动静脉内瘘穿刺肿胀后60例患者,其中包括建立动静脉内瘘术2~3个月,开始使用内瘘穿刺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内瘘穿刺肿胀后,内瘘肿胀程度直
径>5 cm或者肿胀程度直径波及到患者整个前臂,采用喜疗妥外涂,内瘘皮下血肿消除后,才继续使用内瘘进行透析治疗,期间使用临时导管做为患者的透析通路进行透析。对照组30例,内瘘肿胀程度直径>5 cm或者肿胀程度直径波及到患者整个前臂或者整个内瘘侧肢体,在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的情况下,继续采用动静脉内瘘做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上机后立即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为患者照射动静脉内瘘30 min,提高了内瘘血流量,减轻患者内瘘疼痛。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出现皮下血肿是患者在长期的透析治疗中较常见而又难以完全避免的并发症,总结和探讨对此并发症的治疗,寻求更有效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治疗规范,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是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3]。
(1)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组织血肿或神经性水肿伴疼痛,继续使用动静脉内瘘做血管通路配合使用远红外线治疗及喜疗妥乳膏外擦的临床效果。(2)与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的喜疗妥乳膏外擦,两种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这之间:内瘘肿胀所致疼痛缓解时间、皮下血肿消退的时间,为患者护理提供依据。(3)目的在寻找更安全、更有效,非侵入性、更经济的为患者护理干预
措施。
1.2 方法
研究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因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或肿胀伴有疼痛患者共60例。入选条件:本次患者资料完整,告知患者的本次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资料,因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或拔针后按压不当,或者患者依从性不高,肿胀后24 h内使用热敷或使用内瘘穿刺侧肢体提重物等均致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发生血肿、肿胀直径>5 cm,或者肿胀程度直径波及到患者整个前臂或者整个内瘘侧肢体,在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的情况下,继续采用动静脉内瘘做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
治疗;
排除对象:(1)中、重度低蛋白血症,导致皮下组织水肿者;(2)患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及其他器官并发症;(3)智力障碍、精神疾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4)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肿胀直径<5 cm者。
用数字法将60例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血肿直径>5 cm的血透患者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透析时,用远红外线治疗仪距离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或肿胀部位20~25 cm照射30 min,透析治疗结束12小时后,使用适量喜疗妥乳膏擦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部位,轻柔3~5 min,3次/d,至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完全消失。观察组:透析治疗结束12小时后,使用适量喜疗妥乳膏擦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部位,轻柔3~5 min,3次/d,至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完全消失。
1.3 监测疼痛指标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体验,患者疼痛的自身性是由于动静脉内瘘血肿所致[4],因此,本院在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后4 h、24 h内,每日观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疼痛完全消失的时间。
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的时间采取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4 h、24 h由护士负责测量患者内瘘皮下血肿的大小,直径以cm为单位,每日观察并记录内瘘皮下血肿完全消失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处理经SPSS 22.0統计软件进行,经(n,%)对计数资料进行表述,经(x±s)对计量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经P<0.05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如果P<0.05,则证实本研究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疼痛消失的平均时间(23.00±5.13)h,而观察组的平均时间(44.23±7.65)h。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所致疼痛平均消失时间,比单独用喜疗妥乳膏外擦少21.23 h,(P=0.00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分析
对照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之中血肿消失时间明显优于观察组,2组间结果对比存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干预后,内瘘并发症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疼痛消失平均时间(23.00±5.13)h,而观察组的平均时间为(44.23±7.65)h。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所致疼痛平均消失时间,比单独用喜疗妥乳膏外擦少21.23 h,(P=0.001)。
2.4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护理干预后,对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的时间比较
(1)护理干预24 h内,两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的时间比较在治疗4 h时,两组间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减轻程度无明显差异性(P=0.001),而在治疗24 h时,两组间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对照组血肿消退明显较观察组快。(2)护理干预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完全消退时间,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平均时间为(4.37±1.58)d,喜疗妥组平均时间(8.45±2.31)d。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消退时间较观察组快4.08 d,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3 结 论
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能有效缓解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发生皮下血肿所致的疼痛。较单独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擦疼痛时间减少21.23 h。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对照组皮下血肿完全消退的平均时间(4.37±1.58)d,较喜疗妥外擦组减少4.08 d,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可预防动静内瘘皮下血肿后期血管狭窄,血流量不足等相关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内瘘功能。4.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乳膏外擦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其治疗效果优于目前常规单独使用喜疗妥乳膏外擦。
研究证明,目前,我院使用内瘘肿胀程度直径>5 cm或者肿胀程度直径波及到患者整个前臂或者整个内瘘侧肢体,在患者动静脉内瘘震颤良好的情况下,继续采用动静脉内瘘做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治疗,上机后立即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为患者照射动静脉内瘘30 min,提高了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轻患者内瘘疼痛。此方法方便、无创、安全、简
单,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及肌体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鞠黎明,姚 敏.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复合医学,2018,4(03):83-85.
[2] 杨晓梅,李 庆.品管圈管理在透析后动静脉瘘压迫止血中的应用[J].大医生,2018,3(Z1):226-227.
[3] 黃雅玲,王洪颖.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35):27-29.
[4] 黄家莲.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1-7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