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礼鹏 马国驹 赵合意 张静 张文波
【摘要】目的 讨论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总结分析其临床资
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并发症,术后最后一次随访足踝评分平均92.6分。结论 采取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固定牢固、安全性高、恢复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1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需要充分复位,不仅要求精准的解剖复位还要求牢固的内固定,以防止患者发生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1]。踝关节骨折患者常出现踝部肿胀、疼痛,皮下出现青紫、淤血,踝关节无法活动,不能走动,查体可见踝关节畸形,外踝或者内踝有显著压痛感,部分患者可出现骨擦感、骨擦音[2]。临床上通常使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来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文对我院就诊的40例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平均(40.4±7.4)岁,其中左侧15例,右侧19例,双侧6例,致患原因:重物压迫5例,高空坠落6例,运动损伤10例,车祸19例。所有患者术前行下肢深静脉彩超和CT检查,致伤时间和手术时间间隔3~12 d,平均(7.9±1.1)d。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要求其抬高患肢,采取冷敷、消肿等对症处理,待患者皮肤出现褶皱、肿胀充分消退后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调整患者体位为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对所有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使用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3]。沿患肢跟腱外缘至外踝中点做一纵切口,为方便进行手术操作,注意将切口长度控制在7~10 cm,暴露患者外踝,纵向将筋膜逐层切开,注意避免损伤腓肠神经。在外踝后侧对腓骨长、短肌进行剥离,将腓骨长短肌向后方牵拉,暴露骨折处,对患处嵌顿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在跟骨相应部位进行腓动脉终末支和腓静脉的切断和结扎,同时进行复位处理,在腓骨后侧置入钢板或1/3管型接骨板,将后踝骨折块分离暴露。以骨折块大小为参考依据,选择T型钢板或者空心螺钉对患处进行固定处理,确保关节面平整。对于合并内踝骨折的患者,应于前内侧进行切口,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处理。若需要对患者三角韧带进行修复,应先在缝合处预置缝线,待外踝固定好后再进行打结。使用C型臂摄片对患者进行手术,同时监测复位是否良好,确认关节间隙正常后对患處进行冲洗和缝合操作,最后包扎。术后及时抬高患者患肢,给予消肿治疗,同时进行对下肢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预防,术后48 h进行足趾主动活动和踝关节主动活动,术后2~3月行X线摄片检查,若检查结果示愈合,则患者可进行负重活动,术后18月可取出内固定物。
2 结 果
对本组患者进行6~18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在术后出现愈合畸形、骨不连、骨折愈合延迟、医源性神经损伤、伤口感染、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对40例患者进行足踝评分评价,结果为85~100分,平均92.6分。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负重关节,其构成结构复杂,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若复位不良或者复位丢失,则会显著增加患者痛苦,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疾病的手术入路方式并无共识,以前固定后踝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为前方入路复位间接前后螺钉固定,但前方入路的方式不能对胫距关节面精确定位[4]。
腓骨后方组织较为肥厚,将外踝骨折钢板放置在腓骨后侧,更易于伤口缝合和软组织覆盖,可有效降低伤口坏死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后外侧切口可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外踝组织,有效暴露后踝骨折,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下对创伤进行复位固定。直接以骨块大小为参考依据选择固定材料,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同时减少透视下间接复位不良数目。同时,后外侧入路利用了抗滑技术,外踝骨折畸形主要为外旋、后方移位和缩短,从后方行复位处理,可同时纠正外旋畸形。后方钢板可以有效防治螺钉损伤关节,降低内固定物被触摸到的可能性,同时其结构也较为牢固。但是后外侧入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踝关节骨折,在选择手术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在本研究中,采用后外侧入路对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足踝评分均在85分及其以上,平均92.6分。可见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显
著,对患者关节的恢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方 玮,杨文贵,韩雪昆,孙延桃,苏志惠.漂浮体位下后外侧联合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08):869-871.
[2] 陈树涛.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7):49+51.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