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蓓, 徐圆圆, 曹 旭
(南方医科大学 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广州 510515)
高校实验室是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基地,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医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还肩负着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多,实验室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也不断扩展。高校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和新形势,尤其医科院校实验室具有覆盖学科广泛,参与人数多,教学科研任务量大,安全风险因素多等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也提高了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2]。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强师生安全防护能力,有效排除实验室运行中的安全隐患,营造实验室安全环境,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探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摆放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医科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特点,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深入分析该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并就加强医科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初步的建议。
(1) 实验室规划与设计不合理。高校实验室在设计布局阶段,应结合所开展实验项目类别,充分考虑实验室水、电、气管道的合理布局,仪器设备安全合理,防护设施与报警设备完善,安全管道通畅等,以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能效,确保在紧急事故发生时,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3]。然而,很多高校实验室建设初期只考虑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需要等,缺乏实验室安全评估,存在安全和环保隐患。规划设计欠缺、后期改造难度大,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硬件设施改造投入不足是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4]。
(2) 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意识不强。高校实验室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活动可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安全,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5]。人的不安全因素集中表现在管理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研究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未穿戴工作服,个人安全防护意识淡薄;部分单位未明确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和安全责任认识不够,思想麻痹,心存侥幸,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6],对专项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不能及时有效落实。
(3)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依然存在漏洞。高校实验室在实验与仪器操作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危险化学品[7],如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化学试剂,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稳定性同位素等,管理及使用不当,将会对社会环境、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部分高校未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明白卡”制度未严格落实;对危险源风险点摸排不够全面;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存放、出入库等台账未定期核对盘查,使用记录不完善。如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申购、存储、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管是摆在高校面前的突出问题。
(4) 危险废物处置困难。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发展,实验室废弃物排放及其污染问题日渐凸现。实验室废弃物具有种类多、总量少、成分复杂、排放无规律、地域分散等特殊性,收集、储藏、运输和处理等管理不当会严重污染环境,并且现在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实验室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监管和处理难度大[8]。因符合相关处理资质的专业公司较少,存在垄断经营现象,价格高昂,并且不能及时转运处理,存在积压现象,增加了安全和环保隐患风险。实验操作人员安全环保意识不强,导致随意丢弃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将“学校-学院-实验室”协同管理理念落实于废弃物处置各个环节,有效整合各部门工作合力,进一步激发师生参与废弃物处置的积极主动性,是切实提升高校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9]。
(5)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是检验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是检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试金石。部分高校并未建立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或已建立的应急预案缺少学科特性,部分单位未按照本单位建立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应急预案制度并严格落实,是增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防护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
(1) 实验类别及项目多,实验条件复杂。医科院校作为开展医学实验、科学探索的重要场所,具有教学科研任务重、承担课题多、学科交叉性强、实验环境复杂、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点,并且涉及精密仪器、特种设备等使用,操作要求高,复杂的实验室条件,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风险和管理难度。
(2) 危险品种类繁多,风险高。医学院校实验室因教学科研需要,涉危险品种类繁多,包括特殊药品、剧毒品、气体钢瓶、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等,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还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等。医学实验操作过中产生的各种化学废物、 生物废物、注射器、针头等固体废弃物等给日常实验室管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3) 学科背景各异,人员结构复杂。医学实验室是承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化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场所。当前,实验室不再像以往仅就某一学科的某一方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而是汇聚多个学科的交叉,在实验室从事活动的除教师、学生外,还包括实验技术人员,部分合同制人员等。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复杂,流动性强,学科背景差异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
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构建符合国情校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高校当前面临且需长期持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学校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依托学科布局,结合医学研究特点,强化基础与临床结合、理工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产学研结合,体现多学科联合攻关,实现资源有效汇聚和融合,建设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平台,构筑应用技术研究与成果孵化平台,建立公共基础条件平台,形成依托国家和省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从研发到转化应用的创新平台体系。该校现有教学实验室77个(见图1)、政府部门认定的各级科研实验室79个(见图2),分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特种医学、人文社科等各学科门类,安全管理工作涉及仪器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放射源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废物管理、实验室信息安全和实验室水电安全管理等。该校围绕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进行了广泛实践与探索,逐步构建了具有医科院校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
图1 教学实验室分布图
图2 科研实验室分布图
医科院校实验室类别多元化的特点,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必须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目标出发,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环境[11]。该校从健全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出发,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构建由“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组成的三级联动管理体系(见图3),层层压实责任。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组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校领导担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和统筹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监督组由各领域专家及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的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安全风险评估、事故处置等提供咨询意见。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负责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决议以及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宣传教育建设、监督检查建设、设施设备建设等工作。各二级单位成立实验室安全工作小组,本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各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为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及建设目标,学校与二级单位、二级单位与各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操作人员逐级签订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书,岗位职责分明,层层落实安全责任。
图3 管理体系架构图
随着教学、科研任务越来越重,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种类及数量增多,实验人员密度加大,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问题更加繁琐[12]。该校实验室使用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全部通过学校建设的试剂耗材采购平台采购,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严格审批和准入,建立全校危险化学品信息数据库,严把危险化学品准入关。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建设不断发展,科研人员流动性增加,增大了实验室各类事故的风险,医科院校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广大师生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增强安全责任感[13]。学校启用学校实验室安全考试平台,实验室的师生员工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新生教育、新进教师、新聘研究生导师、进站博士后、进修教师等培训内容。实验室废物根据性质和来源不同,一般分为实验室一般废物和实验室危险废物,实验室危险废物具有毒性强、成分复杂、种类繁多的特点[14],实验室危险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该校建设了实验室废弃物系统,实现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平台监管模式,各实验室严格执行“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废物管理办法”,产生的危险废物实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置,杜绝实验室危险废物直排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的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实验室安全归根到底是“人的安全”,只有从“人” 着手,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是提升实验室安全水平的最根本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加强应急演练的组织工作,做到“学应急 常演练 保安全”,提高应急安全管理水平[15]。该校结合医科院校实验室特点,组织学院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师生参加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每学期在学院分别实施“危险化学品泄漏、安全事故急救、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露”等不同专题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防护处置能力;设立实验室安全教育大讲堂,每月邀请一位校内外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具有医科院校特色的专题培训,夯实安全理论知识基础;在各单位之间组织实验室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参观学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校内网站、自媒体的辐射宣传功能,提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讲内容普及率。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重在监督检查与落实,该校每季度组织召开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题工作会议,重视安全检查工作,坚持学校与二级单位自查结合、全面与专项检查结合、重点与经常性检查结合、季节性与节假日检查结合。该校制订了《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暨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制度建设情况、日常运行管理情况、应急预案管理情况和安全教育宣传情况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工作,防范实验室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单位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天巡查所负责的危险源,各单位每月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和危险化学品安全进行检查,学校在学期开始和学期末对全校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查。建立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定期通报各单位实验室安全检查情况,并责令限期整改。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后,对同一隐患位置进行拍照反馈,确保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到位,避免安全检查形式主义[16],形成“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复查-消除隐患”的闭环管理模式。
学校通过实地检查摸排,建立了危险化学品风险点分布档案,面向广大师生发放《南方医科大学常用化学品安全卡》,对实验室所用气体、易制毒试剂、剧毒品、放射源、教学科研用特珠药品的使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试剂耗材管理中心仓库实行24小时人员值班及监控报警,高危化学品按要求分类存放,专人保管,购买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学校实验室废液废物均由符合资质的处置公司进行处理,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备案。紧紧抓好化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废物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
学校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一些列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定》《南方医科大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室废物管理办法》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经费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安全急救设施和个人防护器材配备、安全标示警示牌配备、实验室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后补助机制,在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设置实验室安全管理专职岗位,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技术队伍。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管理过程,医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适应新时期实验室安全管理涌现的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使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密切配合、协作,形成一个规范、科学的有机整体,进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规划长远,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不断的协调和沟通,探索总结出更多现代化的具有医科院校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把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