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唐加加
时下,正值脱贫攻坚“破难期”,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当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到来时,很多群众搬迁意愿十分强烈,但是搬迁后失去了土地、远离了山林,告别世代依赖的农村,不少群众心里是忐忑不安的,他们在发展上无门可投、在文化生活上没有平台可以依靠,看起来搬得光鲜,但内心是孤独和恐惧的。由此,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质量值得关注。
群众最关心的小事是党和国家最急需推动的大事,要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让工作落实更有实效,让群众更满意。确实,对于基层群众来说,搬得出只是解决了住房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增收致富、矛盾化解、文娱养老等问题必然接踵而来,从服务质量上入手,谋早动快、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保障就成了答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精准有效才能凝聚民心民力。聚焦服务质量提升,大力建设民生事业的为民情怀值得点赞,但不经过大量调研和科学分析,拍脑袋决策,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把不符合村情民情的基础设施灌输到地方,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比如在缺水地区建设水上游乐园、在老人居多的聚居点引入网吧等。理清脉络、找准短板弱项才能为群众提供最及时、最紧缺、最高质的服务,实现予民所需。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走访活动,紧紧围绕“群众想什么、要什么”做工作,致力找准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为确保不让任何人掉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全覆盖,这就需要结合不同地域、不同农户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户施策。唯有如此,凡事想在前头,做在前头,服务在幕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一直是党和国家奋斗的目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是推动民生事业建设的螺丝钉,只有越拧越紧才能让群众在具体可感的变化中稳步提升满意度和幸福感,基层工作作为我们联系群众桥梁纽带,必须要抱着“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态度,在服务群众方面树牢超前意识,从严从细把工作落实好。
时下,正值脱贫攻坚“破难期”,兢兢业业、干在前头,对得起我们的岗位,消极对待、得过且过,违背的是我们的初心。或许,民生事业建设本就是纷繁复杂的,当工作融入了“干在前头”的情怀之后,也能理出头绪、找出关键,而这股担当作为的劲头便会像春雨一般沁入人心,让人倍感温暖。
文丨■ 许海兵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曾说:“古来才人,有成有不成,所争每在‘疏密’二字。”“疏”就是疏忽大意,“密”就是周密细致,古往今来事之成败往往取决于此。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小处、重细节、重微末,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庸》中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提醒我们无论为学还是修身,都应深入微观、精细详尽;《道德经》中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导我们欲成大事,必先从打基础开始;《韩非子》中有“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提醒我们防微杜渐,才能防止祸患;《资治通鉴》中亦有:“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告诫我们做好小事方能成就大事……因此,无论是修身养德,还是为人处世,注重细节、注意小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一颗道钉足以倾覆一列火车,一个烟头足以毁掉一片森林,一条烟一瓶酒足以把一个优秀干部一步步拉入腐败的深渊。管理学上讲,“魔鬼藏在细节里”,细枝末节上的疏忽大意,往往就是败事之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一文中深刻指出,“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因此,善小不小,小事不小。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不可小觑,小节关系大节,小处着力方能成就大事业,小处失守早晚会栽大跟头。修身养德,为人处世,必须注重细微小节。正所谓“小者大之源,轻者重之端”,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变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腐化堕落的道路,多是从细微之处起步,从不拘“小节”开始,最终导致“小贪不除,大贪难抑”。古往今来无数贪腐案例都充分证明,小节不检点、小毛病不克服就会演变成大问题,从量变发展为质变,最终发生蜕变。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小事不可不慎,尤其是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在慎微上多下功夫,去小恶以保真,积小善以成大德,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意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政之德,不因“小腐败”而违规逾矩、不因“小问题”而姑息迁就、不因“小意思”而欣然笑纳,凡事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做到大局上立场坚定,小节上作风踏实,在“大”“小”之间充分彰显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风范和道德操守。
文丨■ 刘建明
曾任英国首相的劳尔·乔治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随手把身后的门关上。有一天,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每经过一扇门,他总是随手把门关上。见此情景,朋友纳闷地问道:“你有必要把这些们关上吗?”“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情。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就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顺境逆境、或喜或悲,难免有成败得失、酸甜苦辣,那都是自然的,关键是面对它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能真正做到宠辱皆忘,波澜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关好身后的门就意味着要学会忘记过去,不要沉湎于懊恼、痛苦、后悔之中不能自拔,更不要让光荣与赞誉成为阻挡前进脚步的绊脚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控自己的心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心态阳光一些,让笑容灿烂一点儿,从而真正享受一个快乐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人在面对过去遭遇的失败和痛苦时,总是难以释怀,割舍不下,结果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从此一蹶不振,丢掉了志气,丧失了自信;有的人却终日停留在过去的成功和喜悦里,自我陶醉,自我满足,从此裹足不前,不思进取,完全失去了昔日里拼搏的劲头。显然,这些人对待过去成败得失的态度和做法都实不足取。一个人只有学会关好身后的门,正确对待过去,才能把每一次的成败得失都当成新的起点,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从而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超越。
关好身后的门,蕴含的是一种取舍有度的人生智慧。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又不断创造的过程,只有学会放弃,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才能真正把握未来,因为明天的生活取决于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所以适时关好身后的门实则是一种人生智慧。只有忘记了过去,你才能轻装上阵,重新开始,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正如爱默森所说:“每一天过完了也就过去了,你已经做了你所能做的一切。其中会不知不觉地混进某些错误和愚蠢的言行,尽快地忘掉他们吧!明天是新的一天,让我们愉快、宁静、以高昂的情绪开始新的一天吧,这样你过去的蠢事就无法拖累你了。”关好身后的门,其实也就是用智慧开启人生的希望之门和幸福之门。
文丨■ 孙 莉
城市扩容,新兴的城区在长大。放眼望去,崭新的楼盘矗立,各种商圈交汇,在这现代化的空间里,行走不同人群,大家对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有个共同的心愿:便利!
马路宽了,城市公交发展了,带给人们越来越多便利,生活的空间被拉长,城东与城西的交际变得平凡,可就在人们赞叹视野变宽的同时,却发现,自己迷路了。老人们说,新建的街道不再有往昔的影子,街牌路号都已找不到了,最让他们头疼的是,乘坐公交车,只有市中心的站台写着公交车次和路线,其他很多站台都是临时公交车站台,很多的临时,几乎沿用了两三年。家住城区的张女士,因办公室搬迁到新区,每天都换成公交车,她说:每天换乘车的时候,她都要遇见很多问询车次的乘客,因为临时站牌上,只有“临时公交站台”几个字,正反两面都这样写着,乘客完全不清楚这里有几路公交车?行车路线是从哪里来?将开往哪里?也许小小的临时站牌容纳不了这么多信息,但至少可以标注这个站牌会有哪几路公交车停靠。
曾经遇见一位外地游客,准备赶往机场,匆匆跟着人群上了大巴后,感觉方向不对,因为车子慢慢在驶向市区,结果一问,方向错了,路人和网上只告诉他在什么地方乘车,他上车的地名是对的,但方向错了,他说:临时站台的牌子上什么都没写!赶紧下车,祈祷他能赶上飞机。
这事不难,但需要上心,那块简单的牌子,牵动着无数人的生活。还有一事,更容易,但一直很难做好。垃圾分类,任何人能一秒钟说出,为了地球,保护环境。邻居吴大妈就说,我们也想垃圾分类,但怎么个分法?周末,带孙子去公园,孩子喝完的饮料瓶子要扔垃圾桶,桶上就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小孙子认识字,念了一遍,然后茫然地问她:奶奶,什么是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吴大妈一时语塞。吴大妈记得去年去香港旅游时,看见路边摆放的垃圾箱,有中文有英文,但最显著的是垃圾箱上画着许多醒目的图案:可回收的垃圾箱上画着废纸、塑料、金属等众多实物图片,不可回收的垃圾箱上画着烟头、废电池、化妆品等,垃圾往哪里扔,一目了然。吴大妈打趣地说:是不是扔个垃圾,都得先学好化学、生物,否则将无所适从。
其实稍微用点心,复杂的事情瞬间就变得简单。从城市建设到城市管理,细节体现着城市精细化的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就是尊重城市管理发展的规律,是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尽心、尽职、尽责。只要有一颗负责的心,精细化管理并非什么高难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