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杜华
(兰州军区总院,甘肃兰州730050)
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CACD),常常诱因复杂、病情反复,给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带来困难。斑贴试验是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分析面部皮炎湿疹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2]。斑贴试验常用于Ⅳ变态反应的病因诊断[3]。为了解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变应原,笔者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因疑似CACD行斑贴试验的120例患者,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份就诊我科CACD患者。男22例,女98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3.77±15.46)岁;女性患者平均年龄(38.13±12.48)岁。2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2-1997)为诊断标准[4],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根据斑贴试验专家指南要求所有患者行斑贴试验前停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系统药物的需停2周以上,外用药物停用1周以上。抗组胺药物停用1周。避免日晒及清洗、搔抓。
1.3 排除标准 试验部位有溃疡、糜烂、炎症等皮损者。
1.4 试验材料及方法
1.4.1 斑贴试验 试验试剂采用永兴同邦医药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生产的斑贴试剂盒(生产批号20161201)由专业技术人员依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分别将3个带有变应原的试剂盒按照变应原顺序贴牢、贴平,贴敷于双侧上臂外侧及后背部。72 h之后自上而下慢慢撕下斑贴器,30 min后观察结果,阴性结果者,嘱患者96 h后再次判读,综合2次结果给予最终结果。
结果判读:根据ICDRC推荐的判读标准[5]进行结果判读:皮肤正常无改变,记为“-”即阴性;皮肤仅有轻度红斑,记为“±”即可疑;皮肤表现为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时,记为“+”即弱阳性;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浸润、水疱时记为“++”即强阳性;皮肤表现为红斑、浸润明显、出现水疱、大疱时记为“+++”即极强阳性,IR为刺激反应,NT为未试验。弱阳性、强阳性、极强阳性之和为总阳性数。
1.4.2 问卷调查及专科检查 包括基本信息及外用化妆品频率,是否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外用化妆品前是否行斑贴试验检查等及皮损分布部位及伴随症状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斑贴试验结果
2.1.1 斑贴试验阳性率 总阳性率为71.66%,1种致敏原阳性率为30.83%,2种致敏原阳性率为22.5%,3种致敏原以上阳性率为17.5%,前5位阳性率分别为氯化镍42.5%、硫酸镍25.83%、对苯二胺15.83%、氯化钴10.83%、重铬酸钾9.17%,见表1。
2.1.2 试验结果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所有阳性患者中,女性患者71例,试验结果阳性率达72.44%,男性患者15例,试验阳性率达68.18%,2组患者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见表 2。
2.1.3 试验结果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阳性率进行比较,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即未成年组(≤16岁)阳性率0%,青年组(17~44岁)阳性率达78.08%,中年组(45~59岁)阳性率达72.22%,老年组(≥60岁)阳性率达42.86%,各年龄段斑贴试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P<0.05),见表 3。
2.2 问卷调查结果
2.2.1 可疑化妆品种类 明确有染发史患者达到51例,日常面部护理剂达到28例,其他混合或者不明原因的41例。染发剂患者染发频率33.33%患者每年染发1次,21.56%属于每半年1次,13.73%属于每3个月染发1次,11.76%每个月染发1次,其余属于1年以上。
表1 面部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表 例
表2 斑贴试验阳性年龄分布表 例(%)
表3 男女斑贴试验阳性变应原分布 例(%)
2.2.2 职业分布 职员29例,无业21例,学生18例,农民11例,理发师3例,其他职业38例。
2.2.3 学历分布 小学9例,中学42例,大专29例,本科及以上40例。
2.4.4 皮损形态 皮损以头皮、眼睑、口周为主,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其中57例患者红斑丘疹并见,红斑伴有脱屑者36例,糜烂渗出者27例。皮损分布部位,头皮部44例,额部30例,眼睑23例,面颊部17例,口周6例,外耳部7例。
2.4.5 伴随症状 主要瘙痒114例、疼痛102例、烧灼111例、肿胀96例,伴有荨麻疹6例,过敏性皮炎1例,过敏性鼻炎2例。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仍是化妆品不良反应中最主要的原因,王广进等[6]对2005—2013年就诊于山东省皮肤病研究所65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化妆品皮肤病中,接触性皮炎达90.7%;丁长玲等[7]对185例化妆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其中接触性皮炎患者138例,阳性率为73.4%,本试验阳性率71.66%,均低于既往研究结果,分析原因主要因为前者多选用化妆品原试物进行斑贴试验,有一定针对性,本试验未进行化妆品原物进行斑贴试验,因此提示临床工作中不能忽视要求患者提供可疑变应原。
不同地区变应原种类及顺序有所差异余圆圆等[8]报道的230例CACD患者中金属盐类位于第3位,焦红等[9]报道140例CACD患者中,有14例患者对金属盐类化妆品过敏,引起CACD主要原因是化妆品精炼技术不良及重金属的掺杂。本试验中金属类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原因是因为兰州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且化妆品消费人群以中低消费者为主,选择化妆品选择品牌杂乱以低端品牌小公司生产,这些公司化妆品生产中提练工艺不过关导致含有大量金属残留。提示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在生产过程中降低重金属类成份的含量。
对苯二胺是引起CACD的又一因素;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染发剂均含有对苯二胺且为主要成份[10]。国内[11-12]则稍高于国外,可达18%~25.20%,本试验中对苯二胺阳性率为(15.83%),低于国内水平,在研究调查中发现部分患者采用新疆海娜粉[13]这种天然植物无损害健康的染发剂,这可能是阳性率偏低的原因。
香料、防腐剂类广泛用于化妆品中,硫柳汞、肉桂醇、羊毛脂、十八醇、三乙醇胺、甲苯、芳香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化妆品香料、膏霜中。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一方面化妆品厂商应尽可能清楚标注化妆品成份,另一方面患者在选择化妆品时注意规避含敏感成份的化妆品。
本研究中患者以中青年组为主,占69.16%,职业分布主要以职员为主占24.16%,这些人群阳性率高可能和使用化妆品频繁,种类较多有关,本研究中出现两种致敏原阳性率为22.5%,3种致敏原以上阳性率为17.5%,提示有交叉过敏可能。从文化程度上看出,出现CACD患者以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人群较多,分别占42.5%和33.3%,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文化程度患者往往在选择化妆品过程中以导购介绍为主且消费目标偏向于中低档次,尤其在染发剂选择上,95%以上患者根本不知道所选用的品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阳性率高原因是因为这部分患者就诊意识高。皮损形态及伴随症状上以红斑、丘疹为主,占47.5%,伴随症状表现为红肿热痛,因为这些化妆品对皮肤刺激所致。部分患者出现其他过敏反应,笔者认为是否和特异性体质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本试验调查研究中针对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前,是否进行过敏试验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仅有2例行耳后过敏测试,其余患者均未行过敏检测,对于斑贴试验认知度问题调查显示90%以上患者属于未知的,10%的患者对过敏原检测概念较为模糊,因此提示广大医护人员面对面部过敏患者尤其是CACD患者更应该进行宣传科普。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外在美,化妆品广泛使用,CACD已成为皮肤科日益严重的问题,需重新认识并重视,斑贴试验成为检测过敏原的主要手段,尽管无论是标准变应原还是筛选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因为其仅包含了化妆品相关成份,容易使结果遗漏不全,且不同地区[8,14]变应原有一定差异,若能够在选择斑贴试验前,进行大样本不同系列变应原之间对比,选出最适合该地的变应原同时不忽视患者自带变应原,最终有助于更加准确、有效的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