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的思考

2019-05-23 14:54王晓磊孟本琦
管理学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内蒙古制造业大数据

王晓磊 孟本琦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大力发展制造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重点。文章对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内蒙古制造业面临着发展边际效应正逐步递减,发展优势减弱等问题,但同时内蒙古制造业发展也迎来一系列机遇,最后针对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推进省内区域融合,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大数据 制造业 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其对制造业的影响日益明显。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推进制造业结构化改革和转型升级方面变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现有内蒙古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越来越重要,转型升级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

文章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对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制造业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制造业发展边际效应正逐步递减,发展优势减弱

内蒙古制造业早期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和人口优势,自然资源丰富,人口相对集中,劳动力价格低廉,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较有优势[1]。但近年来,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和产业结构升级,内蒙古逐渐淘汰低端资源密集型产业,当前内蒙古制造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内蒙古制造业职工人数约为71.0万人,较2012年减少7万人,降幅达8.9%;2017年内蒙古职工平均工资为66 679元,较2012年增长1.4倍,制造业成本逐年增加。

2017年,内蒙古工业增加值由3月份的7.6%降低到12月份的3.1%,经济发展放缓(见图1)。2017年,内蒙古工业增加值虽然较上年增加3.6%,但增幅多来自重工业,其轻工业增加值下降9.7%,这显示出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压力依然较大。就投资来看,2017年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万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第二产业投资5 617.6亿元,下降达13.4%,2017年内蒙古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3 234.7亿元,同比下降9.2%,工业发展势头不容乐觀。

(二)传统发展模式逐渐失效,新动能尚未完全确立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依靠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驱动模式和产业结构将会产生新的态势[2]。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内蒙古工业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并且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的边际效应正逐步递减。

近期,内蒙古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改变单一的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新兴制造业,构建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新型经济发展体系。目前,内蒙古严重依赖煤炭的形势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发展动力由资源、投资、低成本的劳动力转向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上[3],让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行业,亟待加快培育新动能。

(三)两化融合水平较低,企业先进制造水平不够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4]。据工信部《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7)》统计数据,内蒙古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得分为46.9分,低于全国平均51.8分,在国内处于第二梯队。在数字化、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三个具体指标中,内蒙古协同创新发展相对较好,排名第七;而数字化水平和综合集成排名分布为13和17名(见表1)。

受制于工业和信息化整体水平,内蒙古两化融合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具体领域尚有不少欠缺。整体看来,内蒙古在生产数字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方面已经取得优势,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与国内平均水平持平,而其他诸如研发数字化、商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产供销集成、管控集成和智能制造方面仍有很大不足。

(四)企业研发投入较低,创新发展能力不足

内蒙古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2017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08.3亿元,同比下降15.4%,首次出现负增长;内蒙古科研投入主要为大型企业,2017年全区2 802个规模以上企业仅345个具有科学研究与试验相关投入,全区87.7%的企业尚未进行相关科研与试验发展投入。另外,在科研投入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市企业占比达到83.8%,而三市规模以上企业发明专利更是占到全区总数的87.5%。

从行业分布来看,内蒙古开展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和制造行业,经费投入达75.1亿元,占到全区总投入的69.3%,剩余众多行业科技活动投入总和仅占30.7%。

另外,2017年内蒙古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50%,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居全国后列。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内蒙古开展研发获得企业数量较少且发展相对缓慢,致使难以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导致内蒙古相关行业发展缺乏活力,影响科技活动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内蒙古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市场经济体制多元化改革,将有利于制造业活力的释放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创造的核心,充分发挥并服务于企业发展,特别是私有企业发展,是广东和江苏经济引领全国的一大法宝。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企业所有制改革,在自治区国资委出资监管的国企中,已有50%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5]。另外,自治区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机制,为私有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私有经济规模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全区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增加市场活力。

(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供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方位对外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内蒙古“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一是大力拓宽对外联系渠道,新建或延伸多条铁路线路,推动跨区跨国经济交流便利化程度,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的整体战略[6]。二是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同俄罗斯等国家经济交流和合作机制,以举办博览会、国际论坛、经济合作平台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同俄罗斯交流合作机制,拓展双方经济交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持续推进,从独特的区位优势来看,内蒙古制造业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机遇。

(三)国家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对内蒙制造业发展是一个机遇

2015年5月9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以下简称“《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正式提出新一轮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7]。

内蒙古资源丰富,应抓住机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传统制造业改造。

(四)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兴起,当前正处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起步阶段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人类社会两个重要发展历史进程的交汇,其所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与生活方式调整正在构建信息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其所推动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化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格局,其所形成的协同化创新体系、智能化工业装备、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正在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竞争的新优势[8]。

呼和浩特市、包头和鄂尔多斯具有良好的工业和信息化基础,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成为区内两化融合的重要支点,从而带动全区整体发展。

三、内蒙古高端制造业发展对策

(一)推进省内区域融合,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1.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

依据各地市区资源禀赋差异,充分发挥各地地区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地区内部产业集群发展,相关产业相互配合,形成规模效应。地区间产业协同发展,相互协作,共同推进内蒙古区域整体发展。在经济发展布局、资源配置上加快区内集群化、区域融合化发展步伐。

2.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增强智能制造能力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将“研、产、供、销、服”等各个环节放置于互联网平台进行匹配供需,用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最大限度地打破供需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3.完善省内基础设施,强化区域内部联系

基础设施是区域内部融合的基础,内蒙古省内应科学规划,加强省内地区间联系水平,加强与蒙古国及俄罗斯之间的交通联系,突出连接东北工业基地与京津冀地区的优势。加快省内交通网建设,打造区域内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工程。

(二)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升级产业结构

1.结合自身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结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做好煤制气煤制油经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2.全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加强装备制造配套能力建设,推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提高全区现代装备制造业产值。壮大新材料产业,打造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推广节能环保产业。

3.强化国内外联系,发挥区位优势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地位优势,推进内蒙古外向型经济陆海联动、增强区域合作。一是推进高铁高速建设,增加内蒙古省与外界联系渠道。二是完善跨国铁路航线规划建设,加强与辽东半岛地区及俄罗斯的联系。

另外,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快钢铁、化工、建材、低端制造业等内蒙古传统优势产能的转移。

4.扩展资金来源,整体发展

积极融入世界经济、鼓励乡镇及私有企业发展。

(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允许出错,重视人才

1.结合市场发展,进一步打造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建立适合省情的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制度。

2.推进产学研融合,鼓励创新,积极实践

在经济发展方面解放思想,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协學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局面,以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3.重视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是未来最重要的资源,是制造业升级的基础,因此,需重视人才。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利用各项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四)加强五大重点工程建设,推动组织实施建设

第一,以实施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工业园区振兴工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及“两化融合”工程为重点建设方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集中发展。

第二,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需建立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落实,推进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监测评估。

参考文献:

[1]李敏,王琦,段炼,等.加快培育内蒙古制造业发展新动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6):3- 6,64.

[2]魏利平,何毅.内蒙古机械制造业互联网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7(5):51- 54.

[3]刘雪梅.“一带一路”战略为加快推进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J].内蒙古统计,2016(5):36- 38.

[4]张萌.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

[5]任军,王晓慧.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J].税务与经济,2016(1):22- 28.

[6]丰华.“一带一路”战略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商场现代化,2015(26):98- 99.

[7]张立伟.内蒙古地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4(05):46- 51.

[8]王芳,高晓路.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4(7):818- 824.

猜你喜欢
内蒙古制造业大数据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闫锡聪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内蒙古大草原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