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敏
[摘 要]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探讨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特点,最后提出了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91
[中图分类号]G250.76;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0-0-02
0 引 言
数字化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文献载体向数字化发展,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也开始向数字化模式转变,并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数字化文献资源,并开展相关信息推送工作。在信息时代,如何保证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当下数字化图书馆普遍关注的问题。
1 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特点
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针对图书馆海量资源特点,通过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设备,为图书馆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手段,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业务升级和管理创新。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化。在传统纸质文件的数字化转变过程中,管理手段也发生了改变,通过利用信息系统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自动记录管理过程,有利于提升图书馆管理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2)网络化。信息技术为图书馆开展远程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包括对馆藏资源进行远程管理、为读者提供网络化服务等。
(3)互动性。依托信息技术的图书馆管理工作是管理人员与读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根据读者反馈情况,及时对相关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2 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知识资源储备中心,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以往图书馆文献以纸质形式存储,读者需要到馆中借阅。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下,传统纸质文献被移植到数字媒介中,并依托网络进行传播。在此情况下,人们可以随时利用手中的智能化设备,登录数字图书馆,获取其中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而言,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资源激增,产生于各行各业、各个研究领域的信息资料在网络上流通,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及时收录网络信息资源,补充馆藏,提高知识信息的储备量。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资源,消耗的成本显著降低,可以再次提升图书馆知识信息容量。②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数据库、U盘等新的软硬件工具代替了传统纸质书藏和光盘等,不仅方便储存和调用,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图书馆文献的维护管理费用,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使其可以有更多精力投入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③在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下,与图书馆管理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等设计并实现的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推动图书馆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发生本质改变。比如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读者体获得真实的信息获取体验,提升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2.2 迎接的挑战
数字化发展为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不能忽视。从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状况来看,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这些问题都会阻碍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步伐。
(1)管理理念落后。在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意识深处,仍然将数字化图书馆的新功能当作“表面工程”,将传统纸质馆藏资源的管理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没有引进互联网理念,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开放式的阅读体验。在此情况下,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容易形式化,各项创新功能的实际应用效率较低。
(2)管理体系不健全。受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目前,在图书馆管理组织结构建设、制度创新、管理流程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未根据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分配岗位责任,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办法。仍以传统工作岗位的评价方法衡量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这也是图书馆管理人员不重视数字化功能的主要原因。
(3)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在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管理需要将读者管理作为核心工作,根据读者需求提供服务,实现馆藏资源与读者需求及阅读习惯相互匹配,从而提升文献资源利用率。但从实際情况来看,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未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也没有主动为其提供阅读服务。
3 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3.1 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应用先进技术
基于上述分析,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把握住发展机遇,积极迎接挑战,才能真正发挥出各种技术手段的优势,改造升级图书馆业务的管理模式。在此方面,首先应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深刻认识数字化建设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制订长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规划,持续投入资金,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数字化图书馆的内部竞争力。
重视先进技术,从主观上转变对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管理模式的认识,将数字化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管理方法,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从而将图书馆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机械化工作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贡献力量。同时,数字图书馆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自身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图书馆管理专业的内容外,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在日常工作中,熟练操作各种信息化管理软件,最大化地发挥功能作用,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
3.2 完善图书馆管理体系,落实新模式下的管理责任
在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应尽快完善管理体系。一个完整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应包含合理的管理组织结构、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管理机制。目前,图书馆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两极分化严重,在工作中缺乏交流和配合。因此,年长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年轻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通过合理搭配管理岗位,提升内部组织的运行效率。
在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应重点围绕数字化图书馆的新增业务,包括信息推送服务、数字化馆藏资源管理等,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具体岗位的职责。通过采用绩效指标评价方法,并制定配套的奖惩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减少实际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同时,建立长效的人员培训制度,并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如果管理人员长期无法通过考核,说明不适应新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环境;采取末位淘汰制度,及时补充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下,图书馆能够高效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对管理人员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模式,有意识地完善自身知识技能结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人仍然是管理的第一要素,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并提示其履行职责,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果。
3.3 加强读者管理工作,推进个性化阅读服务
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都能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为广大读者提供满意服务。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应将读者管理作为核心工作,积极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主动为其提供服务。在此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搭建图书馆与读者的高效互动机制。
首先,在图书馆软硬件资源建设方面,除了馆内的电子阅读设备外,应积极构建移动服务平台。结合当下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开展碎片化阅读工作,通过加快开发手机APP,丰富其功能,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无线网络获取馆藏资源。其次,图书馆应积极构建人性化服务模式,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为其提供不同的借阅和下载方式。对于有视觉障碍的读者,也可以通过向其推送音像制品,满足读者的信息获取和学习需求。最后,应依托于大数据分析结果,准确刻画读者肖像,并合理进行读者分类,为其提供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避免引起读者的反感。总体而言,在数字化图书馆的读者管理工作中,应切实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通过管理和服务创新,满足读者需求,最大化地提升读者满意度。
4 结 语
在信息時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对现阶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把握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图书馆带来的机遇,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加周到、更加满意的服务,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萨茹拉.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建议[J].现代国企研究,2018(6).
[2]刘新茂.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11).
[3]刘晓东.关于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