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会展国际化建设不仅能拉动消费、助推产业、增加就业,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扩大开放、营销城市,促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对推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成都会展业在中西部地区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但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会展一线城市尚有较大差距,会展业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迫切需要创新思路,加快推进会展国际化进程,为成都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会展国际化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国际知名会展城市的会展业国际化发展经验,我们认为,会展国际化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随着一个城市会展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和交流,更广范围和更高深度的参与融入国际会展经济体系,逐步增强在国际会展市场的控制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过程。会展国际化不仅是会展活动的国际化,而且是会展产业链条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会展业国际化首先表现为会展项目和会展活动的国际化,即按照国际流程标准来举办会展活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广泛吸引世界各地的展商和专业观众参与的国际性品牌会展项目。具体体现在:一是国际性会展活动比重较高,国际会展之都的国际展会数量占比一般超过30.0%,2015年香港、上海、广州国际性展览数量比例已分别达到47.0%、36.0%、44.0%;二是展会境外参展商和观众比例较高,国际性会展活动的境外参展商参展面积比例一般超过30.0%,境外观众比例一般超过10.0%,2015年上海国际服装博览会境外参展商、境外专业观众比例已分别达到45.6%、33.3%;三是国际认证展会数量较多,2017年上海、北京、深圳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展会分别达到18个、14个、10个,香港、北京、上海举办的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国际会议分别达到119个、81个、61个。
会展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载体,推进会展业国际化必然要求会展场馆及酒店、交通等配套设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具有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符合国际标准,具备国际水平的智能信息设备系统。国际会展名城的会展中心室内展馆使用面积一般都超过20万平方米,会议中心最大无柱式会议厅一般都超过5000平方米,会展中心与周边路网连接紧密,餐饮、酒店、娱乐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例如,汉诺威、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分别为46.6万平方米和34.6万平方米,广州、上海会展中心分别为33.8万平方米和40万平方米,新加坡金沙会议中心最大会议厅面积1.2万平方米。
企业是会展业发展的市场主体,会展市场主体国际化是会展市场对外开放,在世界范围内配置会展资源,境外会展机构和企业不断进驻、本地会展机构和企业的跨出国界,共同构成多元化、国际化的会展市场主体。国际知名会展城市都有强大的市场主体主导,截至2017年,在北京注册的上市展览公司达到10家,外资会展企业超过10家。
国际知名会展城市一般都拥有成熟健全的会展管理体制、先进的政务服务理念和水平、完善优越的城市配套设施和环境。具体表现为:一是遵循国际通行的会展业市场规则,按照国际惯例来经营和管理会展业,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会展行业管理体制、会展政策法规等逐步和国际接轨;二是会展服务理念、服务管理流程、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或获得国际认证;三是拥有国际化的政务环境、配套设施环境和人文环境。
表1 会展国际化标准
成都会展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成功举办重大展会活动596个,展览总面积达366万平方米,实现直接收入94亿元,综合收入932亿元。在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成都排名中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1.会展活动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
一是近几年来,成都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会展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世界航线发展大会等重量级国际会议,会展国际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已成为国际展会中西部首选城市。2017年,成都共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140个,占展会活动数量的比重为23.5%,国际性展览面积占展览总面积比重超过50%,会展国际化水平领先中西部。
二是成都积极培育自办国际性展览,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淡会、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本土品牌展会的国际化展区面积不断扩大,境外参展企业和境外观众嘉宾的数量日益增多,国际参与度日益提升。其中,中国(西部)国际口腔设备与材料展览会、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已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
表2 成都本土大型展会国际化程度
2.会展市场主体国际合作不断深入
一方面成都持续推进会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成都办展的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快速增长。成都先后与英国励展集团、英国博闻集团、意大利里米尼展览集团、意大利罗马展览公司等国际会展集团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引进一批国际会展企业在成都定点举办展会。英国励展、德国科隆、德国法兰克福分别在成都定点举办国际电子生产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中国西部国际五金展、成都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励展华博、上海博华等知名合资展览公司分别在成都定点举办中国(成都)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上海国际酒店用品博览会(成都展)。另一方面,成都会展行业外资并购取得重大突破。2016年英国英富曼会展集团注资并购成都美博会,联合成立成都首家中外合资展览公司,是成都首例会展并购项目,也是西部会展业界第一家获外国资本的民营企业。
3.会展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一方面,成都已建立以成都市博览局牵头,联合30多个市级职能部门的“一站式”无障碍办会机制,并在全国会展城市中率先建成“成都智慧会展”大数据中心,会展政务服务走在中国前列。另一方面,成都积极探索展品进出境监管模式,提升会展通关服务水平,设立了双流机场海关展品“优先”办理窗口,优化通关办理流程,提升通关效率。此外,成都不断加强会展行业规范和管理,创新制订展览展示工程资质等级评定标准,对成都市展览展示工程企业开展资质等级评定,为促进会展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4.会展国际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为会展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17年底,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281家,落户成都的外国领事机构达17家,均居中西部第一。从设施环境来看,成都对外交通便利,2017年底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4条,通航国内外城市220个,“蓉欧快铁”成为中国到欧洲最快捷的货运大通道。此外,成都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为推进会展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一是会展活动国际影响力不足。目前,成都国际性展会占比约为25%,会展境外观众比例仅不足4%,远低于香港(47%和21%)、上海(36%和7%)、新加坡等知名会展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品牌展会较少,展览面积达10万平米以上的大型展会仅5个,国家级展览仅有西博会1个,西博会、汽车展、家具展等自主品牌展会辐射能力仍有限,境外参与度仍然偏低,品牌影响力不足。从国际认证展会来看,截至2017年,成都仅2个通过UFI认证,远低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举办ICCA认证的国际会议12个,与北京、上海差距仍然较大,且低于广州、西安、杭州、深圳、武汉。
图1 2017年各城市行业UFI认证展会数量
图2 2017年各城市举办ICCA认证的国际会议数量
二是会展市场主体国际化程度低。成都市本土会展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年收入过亿元的仅有会展旅游集团1家,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专业化水平低,缺乏国际性展会运作经验。目前尚无外资会展企业落户,也缺乏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专业展览组织者(PEO)和目的地管理公司(DMC)。截至2017年底,成都市仅有2家UFI成员企业,ICCA成员数量也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图3 2017年各城市行业UFI中国会员数量
三是会展运作管理尚未与国际接轨。目前,成都市会展管理和运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与国际接轨的会展市场规则和会展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会展活动组织、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会展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资质评估、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
一是国际会展机构布局逐步西移。随着国际会展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一线城市布局的完成,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纷纷开始由东向西转移,拓展中西部市场。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会展业发展在中西部地区具备明显领先优势,通过发挥会展经济的优势与潜能,能在承接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全球化布局中抢占先机,成为其在中西部布局的首选城市。
二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成都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提升成都市在全球城市格局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不断增强成都对全球优质要素的集聚力,为更多国际会展资源和要素向成都聚集提供有力条件和坚实支撑。
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深入。一方面,随着成都市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改革试点示范任务,展览业改革也逐步推进,会展业市场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将被打破,国际资本进入成都会展市场的速度将加快,为成都会展业国际化提供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使得成都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联结更加紧密,对外经贸合作交流平台更多,为成都融入全球会展市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一是会展城市竞争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内城市越来越重视会展业发展,在场馆建设、项目申办、宣传推广、会展品牌培育等方面发展迅速。武汉、重庆、昆明等中西部城市的国际化大型场馆建成投入使用,深圳、青岛、大连等各城市相继出台了促进或发展会展业的政策和办法,对国际会展项目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各城市之间对国际优质会展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对成都会展国际化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二是宏观经济环境带来挑战。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大环境依然严峻。会展业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企业参展的主观意愿亦逐步下降,将导致会展业增长乏力,对成都加快会展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
紧抓自贸试验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契机,加强对外联络和国际招展,吸引一批国际品牌展会落户成都。一是加强展会项目国际合作。主动与国际知名组展机构对接洽谈,探索尝试开展展会项目的资源整合、并购合作,促进更多国际性展会项目落户成都。加强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组织合作交流和互动,借助其国际资源和渠道引进相关国际展会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展会申办联动机制。整合成都市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多方共同申办和引进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型展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新增引进和举办国际性展会、在蓉合资合作办展等项目奖励和扶持政策。三是拓宽招展引会渠道。积极争取与中科协、中华医学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申办相关国际性展会,与成都会展旅游集团、成都新东方展览公司等本地龙头会展企业联动合作,借助其资源渠道引进国际性展会。
借鉴学习国际一流展会的办展理念、管理组织水平、经营模式和服务标准,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展会。一是着力提高展会专业化品质。在会展活动组织、项目策划、招展布展、配套设施和服务等方面推行和采用国际标准,提升展会信息化水平,开展精细化和增值服务,吸引更多的国际机构和组织、境外客商和企业参展参会,提高展会国际参与程度。二是积极推进展会国际认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成都汽车展、全国糖酒会、成都西博会等本土品牌展会和国际性会议通过UFI、ICCA认证,提升成都会展活动的品牌化和国际影响力。
支持成都会展旅游集团、成都新东方展览公司等本地龙头企业升级运营模式,拓展业务范围,培育支撑项目,组建具有国际化的先进办展理念、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国际性会展集团。探索适合会展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活动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会展企业上市融资,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在成都定点举办展会的世界知名展览公司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其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鼓励成都本地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与英国励展、德国科隆、德国法兰克福、新加坡新展等国际会展公司开展合作,引进吸收其资本、会展资源、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着力提升本地企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及国际经贸合作,加快会展“走出去”步伐,鼓励成都会展旅游集团、成都新东方展览公司等会展龙头企业收购、参股国际国内品牌展会,输出品牌和开展合作,到境外开拓市场举办展览会,提高成都会展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力。加强会展境外营销推介,构建会展国际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化分销体系,主动与境外商协会、经济组织开展会展及经贸交流合作,组织举办更多推介会、洽谈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在成都举办的重点会展项目,邀请更多国家的商协会、知名企业来成都参展参会和洽谈项目。加强与国际展览业组织、会展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引导和鼓励展览企业积极参加国际会展行业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信息交流、技术交流等活动,学习国际先进办展理念。
加快推进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二期工程,建成中西部规模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推进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提升,强化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进一步提升成都会展场馆承载能力,构建“一城两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强成都市会展场馆信息化管理,着力推动展馆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和互动联系,提高会展场馆的使用率和经营效益。完善交通、酒店、信息等会展公共服务配套。构建航空、地铁、公交、直通大巴无缝衔接的会展交通接驳体系,并按照国际化标准完善成都市的城市交通导视系统。重大展会活动期间增设会展快速通道,强化停车配套。
建立与国际接轨,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会展市场规则,推进会展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大型展会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覆盖会展场馆、办展机构和参展企业的会展行业信用体系,形成竞争有序的会展市场环境。总结成都办展办会流程和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国际会展城市的流程标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会展标准化体系,加快研究制订展会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展览企业分类标准、以及展馆管理、运营经营、会展评估等地方标准。优化提升成都会展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展品通关便利化,协调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创新和优化展品出入境监管方式方法,探索适合展览企业的通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