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改造研究

2019-05-23 06:10李欣润刘雅树车震宇
园林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华组团设施

李欣润 刘雅树 车震宇

由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建设速度增快,但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还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且缺乏专门的物业公司,在这种爆发式的增长中产生了很多问题。随着发展方式的改变,我们进入了存量发展的时代,不能再继续大拆大建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精明增长。旧居住区内各方利益主体较为杂合,在城市建成区中,建筑存量中居住建筑所占的面积比例最高,而其中城市旧居住区因为建成时间较早、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人口密度高、环境恶化、设施陈旧、缺乏管理等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1. 西华小区区位示意图

2. 西华小区规划结构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在旧居住区中,因为经济和归属感等因素,使得居住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增加,旧居住区向老年社区发展。但旧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现状和老年人的需求有一些矛盾点,居住环境中不安全因素也比较多,公共空间的品质有待提升。笔者选择昆明市西华小区为例进行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符合老年人使用要求的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1 选址概况

昆明市西华小区是全国第三批试点小区之一,也是昆明市第二个全国试点小区,并于1996年竣工[1]。小区位于西山区,距离市中心3 km;北面为西华北路,东面为园西路,南面则为成昆铁路,西面紧邻昆明学院。小区临近西华公园、大观公园和五家堆湿地公园(滇池)、环境优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图1)。小区规划总用地10.04 hm2,其中净用地9.08 hm2。小区内有1 877户居民,合计6 000余人,平均层数为7层,容积率1.61。小区内住宅用地占57%,公建用地19%,小区内部有幼儿园,同时紧邻大、中、小学,教育资源丰富。

2 概念界定

本文所说的旧居住区是指建于1988~2003年间,使用时间在15~30年的住宅区。其特点是建筑外观及结构较为普通,有一定的规模,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满足基本居住要求,建筑结构相对完好,还有继续使用的价值,暂时不会拆迁,但是还存在较多问题,亟需改造的居住空间[2]。

3 规划评价

西华小区临近大观公园,依大观长联中描绘的“三春杨柳”“九夏芙蓉”“二行秋雁”的场景对组团进行命名(图2),建筑上融入了纳西族、傣族和彝族的特点,通过颜色和形式来表达,在中心广场修建了以“碧鸡栖落”为主题的雕塑,充分彰显了居住区的文化底蕴。西华小区的设计有较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需求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不能满足时代步伐的问题。

3. 改造后清理了台阶上的青苔,以防老人摔倒

4. 小广场入口道路两侧设置栏杆,方便老人行走

5. 改造后设立路障防止机动车占道停车

6. 宅前活动空间

经过现场调研,笔者发现西华小区存在如下问题:(1)现有的停车空间无法满足现状需求,因而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明显,路权遭到了侵犯,绿地等公共空间被侵蚀;(2)各项基础设施匮乏,现有的构筑物陈旧不堪,利用率低;(3)住户私搭乱建,一味的想扩大使用面积,却无视生活品质;(4)景观缺乏管理,可进入性差,形成了较多灰色空间。

4 西华小区公共空间现状分析

4.1 道路空间

整个小区被一条主要道路分为两个部分,东边、北边为城市道路,南边毗邻铁路。春怡里、夏蓉里和秋韵里三个组团内为宅间路,宅间路可容车辆通行,兼做消防通道。

现场调研发现,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北段被小商贩占用,南段被停车占用;次要道路和宅间路多被停车占道。可通行的道路面积变小,步行空间遭到侵蚀,不仅使步行系统被打断,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2 出入口空间

西苑北路的北口为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地理位置显眼,并设置了门禁来调控小区内车辆的进出。三个组团各自有两个出入口,配有值班室,到夜间会关闭组团大门。在单元口处,非机动车随意停放,既阻碍了交通,又影响了居住环境。对于通往二层平台的楼梯,过多的台阶造成了老年人的出行障碍,且部分台阶因管理不善,长满了苔藓,造成了安全隐患。

4.3 活动空间

西华小区设有不同层级的公共活动空间,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中心广场是小区内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周边商业较为集中,活力值最高。组团中心内布置了游憩设施(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和服务设施(公厕、老年活动中心等)。小区内的住宅楼多采用围合的方式布置,形成了宅间公共空间,其中设有座椅等设施,但现状这些空间大多被停车占用或包围,使得公共空间质量下降、使用率降低。

4.4 公共设施

西华小区周边小商业密布,日常生活便捷,1 km范围内有大型医院,大、中、小学校,城市公园等。小区内有两处健身设施;每个组团的出入口处设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小区内缺少室内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唯有春怡里组团内设有一个日托养老服务站;标识系统不完善,住宅楼的号码牌、交通指示牌和其他标识系统较少;缺少儿童娱乐设施,仅有一个石滑梯,无法满足小区儿童的活动需求。

5 空间改造规划

5.1 适老化改造原则

5.1.1 便捷性原则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外出时步行能力有限,活动范围较小,一般来说老年人活动频率最高的区域为居住地半径500 m范围内,因此公共活动空间的布置要考虑使用的便捷性。

5.1.2 安全性原则

居住区内的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必须采用无障碍设计,要尽量减少台阶的使用,采用坡道来解决高差,在必要的地方要设置栏杆扶手来保证老年人通行安全(图3、图4)。同时老年人活动空间尽量保持与车行道的距离,尽量做到人车分流,让行动缓慢的老人和车行可以不相互影响(图5)。

5.1.3 功能性原则

适老化的改造要基于老年人活动的需求,合理组织静坐、闲聊、散步、健身、组团活动、集体活动等活动空间(图6、图7)。

5.1.4 经济性原则

公共活动空间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在改造过程中要尽量利用现状要素,而不是大拆大建,这样不仅节约资金,也可使原有设施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3]。

5.2 规划改造

5.2.1 公共活动空间系统

人们在公共空间里进行的活动类型不同,对空间的需求也不同,具体包括空间的规模和类型两个方面[4]。独自进行静坐休息需要的空间比较小,且比较私密;多人活动需要的空间较大,而且空间类型属于半开放或者开放型;集体活动则需要更大的空间,且位于小区的核心位置,便于人群的聚集。因此在改造时将活动空间分为了3个级别:中心活动空间、组团级活动空间、宅前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按层级进行分布,形成开放的、半开放的、半私密的空间形式,方便老年人就近使用。

(1)中心活动空间

中心活动空间为现状的中心广场,其位于小区的核心位置,且在老年人适宜步行的范围内,可达性高,是小区主要的活动中心。中心广场是一个开放、共享且阳光充足的区域,改造规划将合理配置周围的树种,种植色彩明亮的鲜花,丰富景观的层次性。广场上的雕塑记录了小区修建的背景及与大观楼的文化关联,规划设计将广场的地面铺装结合大观楼的景致进行展示,让老年人更有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广场周边的商业配套设施完善,是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活力十足,规范商贩的行为,禁止其侵占路面或污染环境卫生。

(2)组团活动空间

对每个组团的核心空间进行改造,使其既能满足小规模的集体活动,又能进行成组成团的活动。在空间上,既要可进入性高,同时要让进入空间的人又有一定的私密性,通过植被和其他的环境进行一定的隔离。

7. 康体设施区域

8. 设置无障碍卫生间,通道两侧配有扶手

9. 改造后休息亭内加入了社区文化元素

以春怡里为例,规划中设置了一条康体步道,选用弹力适宜、透水性好、防滑性强的材料,路边设置标识体系,记录行走的距离及消耗的能量,以此激励居民多进行运动。步道和花园有三个人行出入口进行连接,方便进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步行环境。其次升级公厕的设施,增加栏杆、扶手和铺设防滑垫等;日托中心门口加设座椅,出入的台阶进行防护处理;现状草地内有部分地方因居民的踩踏而形成了小路,在规划中将这些小路改为1.5 m宽的步行道。最后更新健身康体设施,排除陈旧设施的安全隐患;同时基于老年人喜爱亲近儿童的心理和很多老年人需要帮助家里对儿童进行看管的需要,结合设置了儿童活动场所,为其提供一些娱乐设施。

(3)宅前活动空间

住宅楼间的公共活动空间称为宅前活动空间,它是老年人最容易到达的空间,既能满足邻里交流的需求,也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现状的宅前活动空间就是简单的在绿地旁设置了石座椅,改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丰富休憩设施的类型,提高空间的品质;二是每个组团进行植被种类的区分,形成自身特点。

5.2.2 道路系统

旧居住区内的道路宽度普遍较窄、承载能力有限、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且大多人车混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就必须规范居住区内机动车的停放、创造更多的停车空间、提升道路的环境品质。

在创造停车空间上,采用立体停车的方式,结合现状用地情况,将小区南面的停车场改建为立体停车场,同时规范现状停车空间,科学划定车位。另一方面把组团内道路改为单行道加路边停车,形成内部的交通循环[5]。以春怡里北面的组团为试点,因其一层空间都转为商业功能进行使用,对日照的需求较少,因而选定该区域进行改造;将二层平台联通,形成架空层,原有的小型天井可以保障房间的采光,架空层下方的空间用于停车,缓解停车难的问题,架空的平台则进行景观布置,形成新的交往空间。5.2.3 景观系统

调研中发现,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旧居住区内的植被自由生长、缺乏管理,局部地区还堆放了一些垃圾,成为灰色地带。改造时,在植被品种和景观设施上入手,选取本地特色的植物品种,加设景观小品、凉亭、座椅等[6]。

改造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进行差异化的设计。(1)居住区中心广场:以现有的雕塑为中心,西面种植高大乔木,在空间上形成一定的围合感,并且对居民楼和广场做一个隔离,减少广场上活动对居民的影响;北面设有花台,种植有灌木,和人行道进行分隔;南面仅在树池内种植了一排行道树;东面正对幼儿园,最为开敞。(2)组团级:丰富景观层次,形成乔灌草搭配的景观节点。以夏蓉里为例,先对现状水池进行处理,现状的水池较为污浊,水深较深,整个水池被铁网围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因而要对水池进行挖填,排除安全问题,将其改为景观水池,形成多样的景观形式。其次在配植上合理布置,对现状的高大乔木进行修剪,使其不要影响到居民的采光,下部缺乏光照处种植耐阴的品种,确保景观的品质。(3)宅间绿化:平面上选择少量灌木和花草,结合三个组团的春、夏、秋的特性进行布置,利用丰富的植物配植形成宜人的、有归属感的景观环境。结合绿化设置休憩设施,以形成交往空间,方便老年人在院落空间内休憩与交流。现状居民楼因设有二

6 小结

针对城市旧居住区的适老化改造,笔者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放慢脚步”、渐进式、小规模地进行改造。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从公共设施、空间环境、住区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提升,让老年人生活便利、出行放心、有归属感,为其创造更好的公共活动空间。层平台,居民自发地在平台上种植了很多的花草,墙上还设有小型的花池,规划将结合现有的垂直绿化进行改造,打造小型的口袋公园。

5.2.4 公共设施

老年人较常使用的公共设施有:座椅、健身设施、垃圾桶、公厕等,合理的公共设施配置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为老年人创造更为健康的生活环境。

经调研得出,西华小区内座椅数量适宜,但多为铁质座椅或者石凳,建议改为防腐的木质座椅,提高其实用性,同时合理布置座椅的位置。小区内较为缺乏健身设施,因此在改造中要适量增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康体设施和儿童游乐设施,这样既能满足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的需求,又能增添场所的活力。对组团内的公厕进行品质提升,增加防滑措施、增设缓坡、加设扶手栏杆等(图8)。除此之外,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增设一些体现昆明美景、大观河流域沿岸文化的宣传展板(图9),丰富小区的物质环境、提升精神环境的品质。

猜你喜欢
西华组团设施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民生设施非“摆设”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西华大学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西华大学油画作品选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