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华
(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00)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中较为多发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等感染导致的,危害患儿身体健康,影响患儿正常的成长发育。临床中由于患儿年龄及认知等的特殊性,导致患儿治疗过程中自理能力差,配合度不佳,具有一定的护理难度[1]。因此,患儿家属应在护理肺炎患儿过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为了分析协同护理对肺炎患儿病情康复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255例肺炎患儿展开了护理对比分析。
随机将我院2018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255例肺炎患儿分成两组,A组127例肺炎患儿中男女比例为75:52例,最大年龄6周岁,最小年龄1个月,均值为(2.23±1.52)岁;B组128例肺炎患儿中男女比例为73∶55例,最大年龄6周岁,最小年龄29d,均值为(2.21±1.55)岁。
对两组肺炎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
给予A组127例肺炎患儿基础护理,常规为患儿实施相应的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宣教及注意事项的叮嘱等护理措施;
给予B组128例肺炎患儿联合协同护理,具体如下:(1)协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结合家长文化水平、对肺炎了解程度等开展一对一、多元化的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儿家属对肺炎发病机制、生活中诱因、发作后表现、症状、治疗原则及处理方案等知识的认知,强化患儿家属对肺炎的了解;叮嘱家属饮食方面以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等为主,生活中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预防肺炎复发。患儿家属由于对肺炎不了解,当患儿发病住院后经常担心患儿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及预后等因素,使得家属产生程度不一的心理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组织家长探究护理患儿的经验及技巧,通过强化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及控制能力转移其负面情绪,对家属实施同理心后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2)协同护理技能培养:指导患儿家属掌握监测患儿病情发展的技巧及方式,教会家属如何观察及记录患儿生命体征指标、临床症状的变化,教授如遇到脑功能障碍、循环障碍及呼吸障碍后的应急方案,教会家属正确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雾化吸入中面罩佩戴事项、注意事项等)、拍背(空心掌拍背技巧)及促进排痰等护理,采用培训后实践训练的方式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技能进行纠正及完善,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技能。
对比A、B两组护理后的患儿家属肺炎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护理基本技能评分(观察病情、排痰护理、物理降温护理、拍背等护理技能)、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出院时间及护理有效率等指标差异。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2.68%(105/127),B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7.66%(125/128),两组相比:χ2=16.18,P=0.00;两组护理后的患儿家属肺炎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出院时间的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患儿家属肺炎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出院时间(±s)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患儿家属肺炎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出院时间(±s)
组别n肺炎知识掌握评分(分)护理技能评分 (分)症状缓解时间(d)出院时间(d)A组12772.13±3.4563.25±7.146.03±1.348.79±1.54 B组12886.92±2.2680.33±3.624.16±0.696.30±0.45 t 40.5224.1214.0317.55 P 0.000.000.000.00
协同护理主要是指在责任制护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肺炎患儿家属自我护理技能,鼓励患儿家属积极主动参与患儿疾病康复的护理过程中去,较为重视患儿及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工作过程中去[2],将护理人员转变为临床教育者、指导者、些调整等状态,提高患儿预后效果,改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足,促进疾病的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3]。将协同护理应用在肺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指导患儿家属开展一系列排痰、拍背、观察疾病变化情况等护理措施,提高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强化患儿家属对肺炎相关疾病的认知及护理技能,促进患儿预后。
综上,针对肺炎患儿家属实施协同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促进肺炎患儿病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