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洁飞
(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卫生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癌症是目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严重“应激因素”,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躯体伴剧烈疼痛,心理应激反应加重,面临死亡的恐惧感,同时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营养不良,严重者伴恶病质,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有资料[1]报道,对晚期癌症患者行晚期癌症患者需求评估表调查,患者对临终关怀需求分值在52.94±5.19分,对临床关怀有较高的需求。故此关注患者心理及生理需求,予以临床关怀护理,以期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临终关怀护理是指社会各阶层人员组成团队,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系统、人性化的支持及照护,旨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笔者现根据此研究,对住院的晚期癌症患者采取临床关怀护理,旨为提高晚期癌症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开展前,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入组前,对研究相关适宜知情,患者及家属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无精神性疾病、认知异常者;纳入本次研究晚期癌症患者60例,于我院就诊时间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5~80岁,平均(59.46±5.17)岁;肺癌12例,胃癌10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2例,喉癌2例;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5~82岁,平均(60.13±5.21)岁;肺癌13例,胃癌10例,乳腺癌4例,胰腺癌2例,喉癌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运用多学科合作模式,注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为护理目的。
1.2.2 观察组 临床关怀护理:(1)构建全面、人性化临床关怀医疗服务模式。根据晚期癌症患者个性特点及病情特征,构建由麻醉师、药剂师、心理师、疼痛师等团队组成的服务团队。加强服务团队的学习培训,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2)强化心理与精神支持干预。护理人员应尊重、理解患者负面心理,耐心倾听患者心声,关注当前状况。若患者已试图放弃化疗,适当采取鼓励性语言“您现在最想做什么”“对您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什么”等,调动患者积极情绪。采取引导式语言“现在您最希望获得什么护理”“您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等问题,了解患者需求,并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缓解患者负面心理。(3)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癌痛三阶梯疗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并采用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想象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4)营养支持。晚期癌症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根据患者喜好及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刺激食欲;对失去吞咽能力而胃肠功能正常者,经鼻饲或胃肠造口营养;胃肠功能丧失者行全胃肠外营养;注意营养液均衡,定期复查生化指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5)强化社会支持。关注患者家属身心状况,及时开展家属健康宣教,予以心理辅导,指导家属可积极配合护理,为患者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生活上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多陪伴患者,有效沟通交流,精神上予以安慰,疏导患者不良情绪。(6)开展基于家庭的临终关怀护理。仔细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对家属行疾病知识教育及培训,使家属在家庭环境中可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完成临终关怀;积极照顾患者生活起居。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结束,也是家属悲哀高峰。离世患者应认真清洁,使患者清洁、整洁、安详离去。同时通过微信、电话、访视等方式,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积极疏导,降低家属病死率。
①生活质量评定:运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2],对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予以评定,共74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5分,22个条目分为1~5正向评分;52个条目为5~1负性评分,各个维度计百分制,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②调查患者对生存希望的水平,运用Herth希望量表(HHI)[3],共计12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4级评分法,分值范围12~48分,若评分越高,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越高,伴较高积极行动及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组提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比较(±s,分)
?
护理前两组生活希望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生活希望水平明显增强,观察组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护理前后生活希望水平比较(±s)
表2 两护理前后生活希望水平比较(±s)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16.74±1.2528.96±3.42对照组16.75±1.2321.47±3.28 t 0.0318.657 P 0.4880.000
晚期癌症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及临床症状,在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等功能需求时,患者伴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承受着巨大的躯体疼痛时,心理反应强烈,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且会加重心理及精神压力[4]。护理是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治疗不可或缺的部分,且部分医疗手段已无法满足终末期癌症的治疗需求,而临终关怀护理作用日渐凸显。因此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中,应加强临终关怀护理,从患者生理、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整体角度出发,对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对生活希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关怀护理中,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患者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积极行为越高,树立较好的人际交往。
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开展,基于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及服务理论,运用“优死学”研究,使患者及家属可积极接受临终关怀,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解决患者生理及心理问题,使患者积极、平静渡过生命最后时间。在临终关怀护理中,重视患者需求,开展心理、生理干预,强化心理及精神干预,予以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及勇气;同时晚期癌症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予以必需营养支持,进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完善患者生理、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