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放 黄强(通讯作者) 王成 邱陆军 林先盛 刘振 汪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 安徽 合肥 230001)
胰腺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大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以往临床对TNMⅢ期胰腺癌多采用姑息手术或放化疗治疗,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生存时间有限。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但受到胰腺局部解剖结构的限制,肿瘤临近腹腔多支重要血管,真正的根治率不足20%[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胆胰外科手术治疗的53例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男32例,年龄41~83岁,平均70.57岁,女21例,年龄45~85岁,平均57.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TNMⅢ期胰腺癌诊断标准,术前CT检查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中探查证实肿瘤未侵犯腹腔内重要血管,且无远处转移,属于TNMⅢ期;排除合并严重肠梗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腹水、大出血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胰十二指肠,行血管部分切除术或钝性分离术。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采用空肠-胰管黏膜对黏膜端侧吻合对胰腺残端与肠道进行吻合;若伴有黄疸患者进腹后先行胆总管切开、胆道减压;胰腺断端胰管内置入剪有侧孔的硅胶管支撑引流并减压;胰肠吻合口和胆肠吻合口附近放置一根双套管会师引流;患者均置鼻胃管至输入襻减压引流,并放置空肠营养管至输出襻[2]。术后监测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情况,必要时予以持续双套管冲洗吸引,术后1周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500~1000ml,平均(700±100)ml,术中平均输血量(600±200)ml,平均手术时间(4.8±0.5)h。
记录术后有无胰瘘、ClavienⅡ级、ClavienⅢ级、ClavienⅣ级等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为功能(5项)、症状(3项)、生命质量、单一条目(6项)等四个维度;统计=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中,胰瘘、ClavienⅡ级发生率显著高于ClavienⅢ级、ClavienⅣ级的发生率(P<0.05),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表2 所有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s,分)
表2 所有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分析(±s,分)
例数功能评分总体健康评分症状评分单项条目评分53355.2±33.650.9±6.565.1±7.6139.6±10.2
表3 所有患者生存情况分析[n(%)]
胰腺癌预后较差,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期仅为6~8个月。虽然治疗技术及药物在不断进步,但本病的生存时间仍然提高不多,中位生存期多在12个月以内[4]。手术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首选方法,对于TNMⅢ期胰腺癌来说,仅存在腹腔内邻近大血管的侵犯,无远处转移,为手术根治提供了可能性。根治性切除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并在显微镜下行血管重建,能有效切除肿瘤侵犯的血管,若无法根治切除者行姑息性手术[5]。本研究结果显示,胰瘘、ClavienⅡ级发生率显著高于ClavienⅢ级、ClavienⅣ级的发生率(P<0.05)。这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手术复杂性高、操作不当是造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表现,腹腔引流液的颜色、质量,术后早期测定胰淀粉酶,有助于早期发现胰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引流管的留置和引流通畅是降低胰瘘等并发症的关键。而ClavienⅢ级、ClavienⅣ级发生率较低,说明根治性切除术不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而随之手术技术的提升,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在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方面,功能评分(355.2±33.6)分、总体健康评分(50.9±6.5)分,症状评分(65.1±7.6)分、单项条目评分(139.6±10.2)分;所有患者1年生存率为44.44%、2年生存率29.63%,平均生存时间(17.8±2.4)月。说明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提升肿瘤根治效果,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不意味着失去手术机会,能够通过胰十二指肠切除后行血管重建达到最大限度的根治,从而延长生存周期,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6]。
综上所述,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有效提高了1年及2年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