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淑玲
(武汉市第九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8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探讨该病的发生原因,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关键[1]。鉴于此,本文特此对100例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做如下报道:
本次研究中调查的100例女性均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纳入,年龄18~88岁,平均(44.6±8.3)岁。均在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同意研究术;均自愿入选。排除不愿意参与研究调查、无法正常交流、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根据1990年ICS(国际尿控制学会)提出的标准予以确定,即: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运动、翻身或大笑时,不自觉漏尿。
此次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为BFLUTS(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卷)以及成人尿失禁问卷(由太平洋、亚洲地区尿控制学会CS制定),围绕现下我国社会以及生活饮食习惯,适当调整了问卷调查内容,比如增加人流次数、便秘,去除性快感、性生活次数等。由流行病学专家指导问卷设计,安排专人负责入户指导填写、收集。调查之前需统一系统化培训所有人员。发放问卷后让女性自主完成填写或者是监护人代写。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行Logistic多因素以及单因素分析,计算95% CI(可信度)以及OR值(相对危险度),明确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有关高危因素。最后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100例女性中,有18例发生尿失禁,其中有9例压力性尿失禁。剖宫产3例,阴道分娩5例,未产妇1例。阴道分娩与未产妇对比存在差异(χ2=20.625,P<0.05)。剖宫产与未产妇无显著差异(χ2=0.864,P>0.05)。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存在差异(χ2=15.731,P<0.05)。
经过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体重、便秘、高血压、阴道分娩次数过多、流产次数过多、会阴裂伤、会阴直切以及会阴切口感染为尿失禁高危因素(P<0.05),见表。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统一女性尿失禁的定义,现如今比较常见的类型有5种,即急迫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功能性尿失禁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为压力性尿失禁。国外相关报道基本相符,大部分认为体重、年龄、分娩、妊娠为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2]。而我国因为生活习惯、分娩方法、孕产史以及产后习俗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特点,尚未充分报道。
本文观察发现,100例女性中有18例存在尿失禁,其中压力性尿失禁9例。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与体重、年龄、便秘、高血压、阴道分娩次数过多、流产次数过多、会阴裂伤、会阴直切以及会阴切口感染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就越高[3]。相关报道认为年龄>70岁、40~60岁为压力性尿失禁高发阶段,45岁之后尿失禁发生率逐步呈递增趋势,且急迫性尿失禁比较明显,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趋势则比较缓慢,在45~59岁阶段,每增大1岁,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0.1%~0.2%,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则减少0.4%~0.5%[4]。本文结果提示妊娠分娩为压力性尿失禁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故而,特此建议产前做好健康指导,产程中合理应用腹压并密切观察产程,产后早日盆底功能修复治疗,以期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表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