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腮腺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分析

2019-05-23 05:34刘蓉
医药前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腮腺圆形移位

刘蓉

(运城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山西 运城 044000)

目前,腮腺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而近年更注重无创检查方式的运用,比如CT、MRI,这两种手段都可以诊断腮腺病变,但为了探析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对腮腺病变患者的CT和MRI诊断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以总结腮腺病变的CT与MRI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随机号码表法在我院2018年1月-10月收治的腮腺病变患者中纳入30例为对象,纳入患者病情均通过病理学检查证实病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在21~68岁、平均是(42.09±5.73)岁;患者均是耳前肿块的临床表现,14例合并疼痛、6例合并面部神经麻痹、10例合并发热。本次研究已通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征得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CT检查: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CT,采用轴位扫描对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和层距 均设置为5mm,增强扫描时给患者注射碘海醇。

MRI检查:飞利浦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仪,扫描方式:轴位、冠状位及矢状面T2WI、T1WI、T2WI压脂系列、DWI,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注射液;T1加权成像参数是TR=500~660ms,TE=15~30ms;T2加权成像参数是TR=2000~4500ns,TE=60~128ms;扫描时的层厚与层间距是3~4mm、3mm,矩阵设置为256×256,必要时可以给患者采用冠状位T1Wl序列扫描。

2.结果

2.1 病理结果

纳入30例患者中肿瘤性病变24例(80.00%),其中良性肿瘤20例(83.33%)、恶性肿瘤4例(16.67%);炎性与其他瘤样病变6例(20.00%),见表。

表 30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n(%)]

2.2 影像学表现

良性肿瘤:20例患者中9例(45.00%)患者肿瘤位于腮腺浅叶处,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软组织肿块,病灶边缘呈光滑平整状,且具有均匀的密度和信号。典型病灶:(1)混合瘤表现为圆形或者类圆形病灶,可见清晰的边缘,且有部分患者可见病灶中钙化或者囊变、坏死与出血的情况,1例患者延迟增强时出现显著的结节状或者环形延迟性强化状。(2)腮腺腺淋巴瘤表现为内部多发性结节状,软组织肿块大都处于腮腺浅叶后的下方,可见类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灶,能够观察到清晰的病灶边缘,部分患者出现囊变或者坏死的情况,行增强扫描后可观察到肿瘤实性位置是轻中度强化,囊变位置则未见显著的强化。

恶性肿瘤:4例患者中2例(50.00%)患者肿瘤位置腮腺深叶或者跨叶位置,可观察到不规则的病灶,且病灶边缘呈模糊状,具有不均匀的密度与信号。典型病灶: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患者的病灶处均可观察到不规则的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呈模糊状,病灶周边的间隙和结构被侵袭,少数患者出现分化鳞状细胞癌,且表现为显著的条状钙化,低度恶性肿瘤可观察到形态规则且边缘较为清晰的结节。

炎性与其他瘤样病变:6例患者中3例(50.00%)腮裂囊肿患者可观察到圆形或者类圆形的囊肿,边缘呈光滑状,行增强扫描后未见显著的强化;3例(50.00%)慢性腮腺炎患者可观察到单侧腮腺呈弥漫性肿大状。

3.讨论

腮腺病变患者大都是良性病变,但此类病变情况复杂多变,且具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工作尤为关键。腮腺病变常见腮腺肿瘤或者炎性病变和瘤样病变,诊断时需依据病变情况行定位诊断[1]。

人的腮腺中具有脂肪,其周围组织、器官行CT、MRI扫查时,有着良好的密度与信号对比性,腮腺的CT平扫大都呈较低密度状,但采用MRI的T1Wl和T2Wl扫查时,具有较高的信号,压脂成像表现为低信号。定位诊断时要注重病变的具体分析,病灶在腮腺内时则可见病变中心处于腮腺内,反之腮腺外的病变中心则在腮腺外,诊断时可见腮腺被压迫或者移位,能够观察到移位的脂肪带[2];病变深、浅的鉴别是以下颌后静脉作参考,其移位方向便是病变处的定位关键点,通常病灶由后方移位到下颌后静脉处时,则表示患者的病灶处于深叶或者已经侵袭深叶处[3]。

综上所述,CT、MRI在腮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MRI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更准确的辅助CT鉴别患者的病变类型和性质。

猜你喜欢
腮腺圆形移位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