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英
随着新型肥料的研发,包头市肥料市场流通的肥料品种越来越多,市场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包头市流通的肥料种类多达200种以上,应用量相对较大的产品也达到150种以上,种类多主要表现在一是肥料生产企业明显增加,不同品牌的产品逐年增加,二是同一企业不同肥料品种明显增加,尤其是新型肥料品种表现尤为突出。表面看肥料种类多,选肥用肥应更容易,但是实际上由于标识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的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农民选肥和生产用肥。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复肥配方多,应用无针对性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以及掺混肥料等三元肥料是包头市农作物的主要基肥和种肥来源,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流通的复肥配方非常多,且40%和45%养分含量的配方居多,有些企业生产十几个配方的复肥,且单一养分相差基本在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左右。如此多的配方没有按照作物或者区域进行施肥指导或者施肥说明,导致农民在购置复肥的时候存在盲目性,且偏听销售宣传,会出现肥料养分与土壤养分和作物需养不符的问题。同时,复肥生产企业应归并相近的配方,以销售区域土壤养分状况和主栽作物需养规律为基础确定配方。包头市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基本都是一季施肥,如果大田作物一亩地以施用复肥50kg计算,相差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个养分点的肥料养分折纯计算基本相差0.5-1.5kg,施用在667m2上基本无太大差异,因此归并配方,明确指导农民针对性的选择配方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
1.2肥料标识不规范普遍存在,具有误导作用
肥料标识应按照国家标准GB18382-2016进行设计和印制,标准对于肥料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养分标注、施用说明等均有明确详实的规定。但是流通在市场上的肥料产品标识普遍现在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肥料名称不能直接反应产品,其中明显夸大产品作用的比例较大,且以成分替代肥料名称、以作用替代肥料名称、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较为严重基本占到流通产品总量的近30%;二是肥料养分标注不规范,标识中标注的养分与执行标准中的养分不符合,其中磷酸二铵、硫酸铵、复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等肥料中存在以有机质、硫、黄腐酸等等计入总养分的问题,其余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将非养分计入总养分,冒充高养分肥料;三是夸大肥料肥效,将治病、防病、膨果、促根、改良盐碱地等作用一并进行显著标注,如此标注之后有的产品貌似是农药;四是肥料使用方法不详实,在标识背面没有明确的施用指导说明,有些肥料甚至没有应用禁忌和施用量的说明。种种标识不规范,其最终都是误导农民的根源,使得农民由于“高养分”、“高肥效”、“高作用”误选误用,中后期会造成脱肥、忽视病虫害的发生等问题,最终减产。
1.3低养分含量肥料品种占有一定的比例,增加施肥成本
低养分含量肥料主要包括低浓度复肥、硫酸铵以及由硫酸铵或者氯化铵生产的一些单质氮肥。这些肥料大多含有十几个至二十几个养分,以养分含量低、肥料价格相对低、速效等吸引农民购买,但是随着近几年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低养分含量的肥料每噸运输成本明显高于高养分含量肥料,施肥成本也相应增加。另,由于这些肥料养分含量低,肥料中的副产品相对较高,其副作用也被忽略。
1.4同种肥料质量不同,应用效果差异大
同种肥料质量不同主要表现在新型肥料上,由于原料以及生产工艺不同,肥料价格和肥效相差较大,施用后一方面直观反应在作物长势、产量和收入上,另一方面间接影响农民接受新型肥料的积极性,某些程度由于劣质新型肥料的应用阻碍了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新型肥料应用受限。目前肥料登记证的申请以具有满足生产的设备和生产车间、具有一定能力的技术力量、保障产品质量的控制条件和能力等为申报条件,只要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且能够保障产品质量就可以进行肥料登记证的申请,但是对于生产能力大小以及产品质量高低没有过多和过细的要求,导致一些肥料尤其是新型肥料的生产企业在设备以及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也能够进行生产,且有些企业为占领市场而在原料上做文章降低成本,虽然肥料产品的养分符合执行标准要求,但是肥料利用率却较低,肥料应用效果也大打折扣。
2几点建议
2.1加强监管,源头控制
由于肥料企业多、种类多,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有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进行源头治理,对生产企业强化监管。一是提高肥料登记的相关要求,尤其是对于生产条件以及质量控制进行细化审核;二是对于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检,提高规范生产意识,推动优质肥料的流通。
2.2各部门合力,净化肥料市场
肥料监管,是工商、技术监督以及农业部门的职责,只有各部门合力,各司其职共同治理整顿市场,才能够有力地打击假冒伪劣肥料,警示肥料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净化肥料市场。
2.3加大宣传,提升企业规范生产和农民自觉抵制的意识
加大宣传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加大对肥料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宣传,规范其生产或者销售经营,从只看效益转变为质量与效益并重;二是加大对农民的宣传,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农民辨别真假肥料的能力,通过各种技术培训与现场会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技术,使得农民能够自觉抵制劣质肥料,从沿袭传统施肥模式转变为正确认识肥料标识、会选肥用肥。
2.4多方公布相关技术成果,农企合作将成果物化
近些年,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国家资金补贴项目、有机质提升项目、新型肥料的试验示范等多项技术的实施,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在土壤以及肥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相关工作,且获得了海量数据,已经形成了多个技术成果,但是其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建议农业部门将相关的技术成果进行多方公布,鼓励肥料生产企业进行参与,将多项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物,尤其是转化为肥料的配方、科学施肥技术模式等,最终通过成果转化将技术成果物化,推动产品下地,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014010 包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