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孙昊,金志军,吴玉仙,王成才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为一组源自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且呈现出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1-3]。同时因EC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存在轻微阴道出血、阴道流液等非特异性症状,易被患者忽视,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为中晚期,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差[4-5]。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病理诊断及病情评价方法对提升临床疗效及患者总体生存率尤为重要。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为一种便捷、经济、无创的恶性肿瘤诊断方法,糖类抗原125(CA125)为高分子糖蛋白之一,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近年有研究报道,CA125可参与子宫内膜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其高表达和子宫内膜组织病变程度密切相关[6-7]。叶酸受体α(FRα)是细胞表面和磷酸酰肌醇相锚连的糖蛋白,属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有学者指出,其于正常组织内表达极低,而约90%EC患者FRα呈高表达,且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8]。本研究旨在探讨EC组织中FRα与CA1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EC病理诊断及恶性程度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EC患者作为EC组,选取同期4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作为非典型增生组,42例因子宫良性病变(临床诊断排除内膜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EC组年龄32~74岁,平均(51.35±7.92)岁;肿瘤分化程度:中低分化(G2~G3)43例,高分化(G1)19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Ⅰ~Ⅱ期37例,Ⅲ~Ⅳ期25例;肿瘤直径:<2 cm者34例,≥2 cm者28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33例,≥1/2者29例;淋巴结转移:有17例,无45例。非典型增生组年龄31~73岁,平均(52.06±8.15)岁。正常对照组年龄30~70岁,平均(50.84±8.37)岁。3组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0,P=0.787)。本研究经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EC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C,病理分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初诊患者;②非典型增生组与正常对照组均经临床诊断证实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③3组均临床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行内分泌治疗或放化疗者;②合并肝心肾肺等脏器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合并脑血管疾病、全身感染、其他类型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研究方法
1.3.1 FRα、CA125表达测定 所有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均以多聚甲醛(4%)施行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厚度为4 μm),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CA125表达。具体操作方法:将石蜡切片脱蜡、水化,应用柠檬酸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以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室温下孵育约15 min,滴加鼠抗人CA125单克隆抗体与鼠抗人FRα单克隆抗体在4℃条件下过夜,再滴加通用型二抗在室温下孵育15 min,以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素复染,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最后于光学显微镜下对切片染色情况进行观察,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3.2 结果判定标准 子宫内膜组织标本FRα、CA125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膜和(或)细胞质中,依照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染色强度以半定量积分法实施结果判定,每张切片选择5个高倍镜视野,观察100个细胞,根据视野下阳性细胞占比进行评分:阳性细胞占比>50%计3分,26%~50%计2分,11%~25%计1分,≤10%计0分;细胞染色强度:呈棕褐色计3分,棕黄色计2分,淡黄色为1分,不着色计0分;将两项得分相乘,最终得分处于8~9分为“+++”,4~7分为“++”,1~3分为“+”,0分为“-”;当结果≥“+”时判定为阳性,并将“+++”、“++”归为高表达,“+”和“-”归为低表达[9]。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CA125的高表达率情况;②比较EC组患者不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者FRα、CA125的表达差异;③分析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表达相关性;④随访EC组中术后满1年的患者,比较FRα、CA125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的术后1年复发率,复发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和(或)病理学证实。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CA125表达情况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CA125高表达率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见图1~6(见封三)。
表1 3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CA125表达情况比较例(%)
2.2 EC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者FRα的表达差异比较 EC组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FRα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的EC组患者FRα高表达率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者(P<0.05)。见表2。
表2 EC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者FRα的表达差异比较例(%)
2.3 EC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者CA125的表达差异比较 EC组不同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CA125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的EC组患者CA125高表达率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者(P<0.05)。见表3。
表3 EC组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者CA125的表达差异比较例(%)
2.4 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表达呈正相关(rs=0.328,P=0.009)。
2.5 FRα、CA125表达与EC患者1年复发率的关系在EC患者中选取术后满1年的患者53例,以术后12个月为时间截点,随访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呈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7.07%(7/41)和8.3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3,P=0.457);CA125呈高表达者和低表达者的复发率分别为15.38%(6/39)和7.14%(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1,P=0.435)。
EC好发于绝经后及围绝经期女性,病因尚不完全阐明,多认为与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未生育、大量使用外源性雌激素、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EC起病较为隐匿,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晚期患者治疗方法有限,预后差,寻找一种有效病理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一直为临床研究热点[10-12]。
FRα为新型肿瘤标志物之一,在机体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而在卵巢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等上皮源性肿瘤中具有较高表达,可参与肿瘤的发生、进展过程[13]。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叶酸摄入不足与肿瘤发生风险升高密切相关,叶酸经小肠吸收后在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下可转化为四氢叶酸,进而参与DNA合成需要的嘌呤前体、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及细胞中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M)生成,当叶酸缺乏时,机体SAM生成减少,影响DNA合成过程中嘧啶核苷酸甲基化,低甲基化可造成肿瘤抑制基因失活,致使癌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肿瘤发生、发展[14]。由细胞学水平而言,叶酸缺乏可致使细胞凋亡产生紊乱、新生血管生成加快,进而加速肿瘤发生[15]。而FRα于肿瘤组织中可经胞吞作用有效地结合叶酸,FRα高表达可造成叶酸相对缺乏,为肿瘤细胞生长及增殖创造有利条件[15-16]。沈祥丽等[17]研究报道,子宫内膜样腺癌(EEC)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黎金颜等[18]研究指出,EC患者子宫内膜组织FRα表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患者,且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更为全面地分析了EC组织中FRα的高表达率及其在不同瘤体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等病理参数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且肿瘤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的EC组患者FRα高表达率均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的患者(P<0.05)。这表明EC组织中FRα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者中差异显著,提示可将FRα高表达作为EC病理诊断与恶性程度评价的重要依据。
CA125为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卵巢等由体腔上皮所分化形成的组织,在正常分化细胞、组织中表达较低,而在肺癌、卵巢癌、乳腺癌、EC等上皮源性肿瘤中均高表达[19-20]。蔡凤梅等[21]研究报道,EC组织中CA12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且与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关系密切。本研究全面探究了EC组织中CA125的高表达率及其在不同临床病理参数患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A125的高表达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且肿瘤分化程度为G2~G3、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肌层浸润深度≥1/2的EC患者CA125高表达率均高于肿瘤分化程度为G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肌层浸润深度<1/2者(P<0.05)。这表明EC组织中CA125呈高表达,且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亦提示可将CA125高表达作为EC病理诊断与恶性程度评定的有力依据。
本研究EC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表达呈正相关(P<0.05),表明FRα与CA125存在相关性,可协同参与EC发生、发展。本研究首次探讨了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的高表达率与患者预后复发率的关系,结果显示,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Rα与CA125具有高表达率者其复发率高于低表达率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尚待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EC组织中FRα、CA125均呈现高表达率,且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患者表达有显著差异,该结果可作为EC病理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价的有效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