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2019-05-21 08:58洪丽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李 伟 洪丽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应用中常见的并发症,其会增加机械通气的时间,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1]。因此,需要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影响[2]。集束化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其主要是将单一的有效护理措施整理并归纳,从而将这些措施进行综合使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有效性[3]。文章主要针对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17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4±12.3)岁。对照组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1.6±13.5)岁。纳入标准:(1)预期机械通气时间≥48h;(2)首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非计划性意外拔管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为:(1)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多开窗通风,同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护患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叮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以及症状变化,同时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需要耐心倾听,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正。同时要做好与家属的交流,从而让家属支持与理解医护工作,并让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治愈的信心与勇气。(2)健康教育:在插管之前评价患者对于气道插管的认知水平,同时为意识清醒的患者讲解插管的目的以及导管脱落的危害,同时做好相应的导管护理教育,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3)妥善固定导管:可以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这种设备能够避免胶布黏度下降造成的导管脱落,且固定方法简单,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许多气道插管患者容易出现躁动、紧张或气道插管不耐受的现象。这就增加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许多研究认为可以通过约束带进行肢体约束,但是这可能导致肌肉或关节僵硬、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对于无法使用约束带的患者采用镇静剂。遵医嘱进行镇静处理,从而避免情绪波动大造成的意外脱管。此外,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由于气道插管的原因患者无法说话,因此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以利用写字板或者手语等方式进行沟通,若患者不便也可以使用沟通示意图片,例如需要喝水、上厕所、头痛、冷、热等图片。(5)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ICU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新入岗的护士。针对目前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患者护理风险分析、护理质量控制评价等方面,护士分析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1.2.2 观察组则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补充的具体措施为:(1)呼吸道管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并将管路内的冷凝水及时处理掉,确保冷凝水在管路的最低位,操作时需要保持无菌操作。雾化器内使用无菌水,使用前后都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当听到患者呼吸道内有痰鸣音、呼吸道压力升高、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时,可以考虑为呼吸道内有痰液分泌,需要及时给予吸痰操作,并尽可能的保持动作轻柔,从而避免对气道的刺激。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吸痰操作时间需要控制在15s/次[4]。对于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可以采用声门下吸引的方式,即在气管导管附加一次性痰液收集器,并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声门下分泌物较多且分泌物较为黏稠的患者可以采用持续吸引的方式,对于分泌物较少的患者可以采用间歇吸引的方式,并科学评估患者分泌物的颜色、形状以及量,从而为呼吸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体位护理: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采用半卧位,需要将床头抬高30°,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有助于避免食物反流现象的出现[5]。同时要定时翻身,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颜色,避免压疮的出现。(3)口腔护理:气道插管患者可以使用组合牙刷清洗口腔,并同时在口角处置入导管吸取冲洗液,反复冲洗3~5次,直至冲洗液澄清;对于非气道插管患者则主要使用洗必泰进行口腔清洁,4次/d。(4)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机械通气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其由于长期卧床,可能出现肠道屏障功能衰弱,且禁食加重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这也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进一步提升[6]。因此,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采用科学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能够促使患者的代谢水平更加符合生理需求,且空肠营养对于胰腺分泌无明显影响,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肠胃道功能,同时能够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胃道感染的出现。(5)深静脉血栓预防:为患者穿戴抗血栓弹力袜,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早期活动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键环节,但由于机械通气患者需要卧床静养,护理人员可以在床上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进行脚踝以及下肢的被动锻炼,同时可以进行10~15min的腓肠肌按摩[7];还可以将下肢抬高至20°~30°,从而确保静脉血流的回流速度,尽可能不要过度屈膝,从而避免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气管切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情况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中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由美国医学会提出的,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护理服务。因此,观察组患者采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并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集束化护理方案通常包括一系列循证护理措施,从而确保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8]。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提出是将循证理念融入护理管理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近些年来,国内学者也致力于将集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9]。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要求,集束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在临床服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临床护理中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10]。在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措施中,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例如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吸痰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体位护理、口腔护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文中,观察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气管切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远高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气管切开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出院。

猜你喜欢
性肺炎插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