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目前,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治疗, 然而长期用药易形成耐药性, 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不佳[1,2]。麝香保心丸属于中成药物, 具有益气强心、芳香温通的功效, 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3]。为了进一步完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保证临床用药效果, 本研究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了麝香保心丸口服治疗, 疗效确切,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 纳入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对研究涉及的药物有过敏史。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 女19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5.5±6.9)岁;病程2~10年, 平均病程(5.2±2.2)年。研究组患者男26例, 女18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55.8±6.8)岁 ;病程 2~10年 , 平均病程 (5.3±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对症治疗, 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缺血、调脂等;同时, 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昆明众康制药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10142), 40 mg/次 ,1次/d, 持续治疗6个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1020068),2丸(45 mg)/次, 3次/d, 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显效:临床症状(胸痛、胸闷、疲乏、心悸等)消失或明显改善, 心绞痛发作频次较治疗前降低>8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心绞痛发作频次较治疗前降低50%~80%;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 心绞痛发作频次较治疗前降低<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5例, 心力衰竭2例, 心肌梗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2,P<0.0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 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硬化病变使血管阻塞或狭窄, 继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所致的心脏病[4]。目前,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 然而多项研究指出, 单纯应用该药的疗效仍有所欠缺[5]。因此, 探寻一种疗效可靠且可以长期应用的药物, 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必要。
麝香保心丸属于中成药物, 丸剂, 具有益气强心、芳香温通之功效,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 症见心前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心绞痛等[6]。麝香保心丸组方中包括麝香、肉桂、蟾酥、苏合香、人参、人工牛黄与冰片。其中麝香化瘀活血, 肉桂通脉疏经, 人工牛黄醒神开窍, 人参益气, 苏合香温通, 蟾酥与冰片开窍止痛。现代药理发现, 麝香保心丸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调控机体免疫力, 抑制机体组织细胞损伤[7]。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5例, 心力衰竭2例, 心肌梗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62,P<0.05)。可见, 长期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其优势如下:①可以改善心脏的舒张与收缩功能;②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麝香保心丸对基底膜与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可以保持其完整性, 避免原纤维与内皮细胞增生;③促使血管再生, 减少心梗面积, 避免心肌缺血;④稳定硬化斑块, 预防血栓形成, 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8]。
总之, 长期口服麝香保心丸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适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