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厚全 彭天华
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属武陵山支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列全省县域之首,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氧吧”“天然药谷”及武陵山区重要“生态屏障”。改革开放40年来,沐浴着生态保护政策、扶贫政策的春风,五峰合理利用专项资金,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方面成效显著,1.4万多个农户依靠发展生态产业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成为武陵山片区的绿色屏障。五峰境内物种多样,林特自然资源丰富,裸子植物亚门与被子植物纲共85科250属737种,其中后河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珙桐、水丝梨、鹅掌楸、黄杨、连香、银鹊、红豆杉等。40年来,五峰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努力建设“山上五峰”“绿色五峰”和“生态五峰”,建成了长江流域的生态长城和绿色长廊。林业用地达到1828333.3公顷,人均林地面积达0.87公顷;年林木生长量19万立方米,蓄积量达到35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1%,长期位居湖北省各县市之首。丰富多样的天然植被资源,还缔造了柴埠溪、百溪河等国家级森林和湿地公园,成为久居大城市的老年人群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和健康养生的“天堂”。
绿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态势良好。五峰所属的武陵山区,是中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政策,将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一直是五峰人民的共同梦想和历史选择。五峰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已经成为最大的绿色产业,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以上。在茶叶产业发展上,积极争取民族政策以及贴息贷款等相关政策支持,全力扶持壮大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不断放大“采花毛尖”的品牌效应,将采花茶业公司培育成为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采花毛尖”成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围绕做强做大,采花茶业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茶业科技园和“湖北茶博馆”,成为宜红茶最重要的生产示范基地和湖北品牌展示平台,每年接纳的专家和相关业务人员都在1000人次左右。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生态旅游扎实推进。近两年来,先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中国茶叶协会茶产业委员会授予全国10大茶旅融合县市,青岗岭茶叶公园也成为国家首批茶叶公园。通过引进兴发集团武陵山旅游开发公司,利用老县城现有场地建设游客中心,启动北风垭滑雪场项目和后河生态游项目,逐步迎来新的旅游热潮。2016年以来,五峰以创建“中国中蜂之乡”为目标,助推中蜂产业健康发展,让“小不点”一跃成为五峰产业脱贫的最大增长点,连续两年帮助贫困农民增收1000万元以上,催生武陵山区甜蜜的事业显现蓬勃生机。全县先后培育了11家重点中蜂种群繁育场,20家100群以上的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200家30-50群的家庭养殖示范场,培育建成一家蜂具企业和数十家蜂业电商企业。五峰是“资丘独活”的原产地,适合许多名贵和普通中药材生长,已经建成的中药材基地达到数万亩,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精细蔬菜产业也开始起步,在湾潭镇红旗坪村、湾潭社区居委会和牛庄乡沙河村建立高效基地300亩,起到核心示范作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扎实推进,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五峰抢抓民族政策机遇,把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理念融入特色村寨建设之中,着力建设土家民居为主调、山水风光为基调、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后启动和谋划了栗子坪等14个村的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工作,其中长乐坪镇腰牌村被国家民委表彰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五峰还是宜红茶的故乡和万里茶道的茶源地,蜿蜒在崇山峻岭的五峰古茶道,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凝集着土家族和汉族的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成果。五峰先后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2500万元,对源泰茶庄、龙王庙码头和五峰精制茶厂等遗址遗迹进行修复和保护,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方面,五峰的传承人员和传统项目在宜昌市都名列第一,有简伯元、毛方明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其中土家打溜子、南曲、撒叶儿嗬影响最大。
生态保护有法可依,民族区域立法成效显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十分重视通过立法保护五峰的生态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专门制定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森林保护条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产品质量条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旅游条例》等9件条例,将五峰的农产品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资源进行有效保护。2016年,五峰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生态农业开始成为品牌,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立法监督,也增大了民族地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推动作用。
生态保护分散,难以形成整体联动效应。五峰所在的武陵山区有近30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被分割开来,不能形成有效的整体,野生动物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繁殖区域和规模越来越小;有的缓冲地带过度开发,种上蔬菜、烟叶、药材等经济作物,或者遗为荒地,多年无人问津;部分流域开发无序,甚至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少数河段干涸,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五峰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属于全省1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经济发展长期在湖北省下游水平徘徊。县域境内除了茶叶加工企业,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带动作用非常有限。比如中药材种植面积虽然已经达到几万亩,却没有任何药企来此重点发展种植示范基地,形成不了突出的规模效益。
绿色产业规模小,带动性不强。五峰所在的武陵山片区平均海拔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风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受到生态环境制约。宜红茶、五峰绿茶等地方传统品牌与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全国著名品牌比较,缺乏知名度、竞争力和品牌效应,难以跻身北京、上海、广州等茶叶大市场,更没有国际竞争优势。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也规模偏小,难以发挥带动作用。再比如五峰蔬菜面积虽然达到了10万亩以上,但属于避灾农业范畴的非常有限(不足1%),根本抗拒不了价格忽高忽低的风险。
民族特色旅游刚刚起步,受益的群众还远远不多。没有畅通的高铁,高速公路断头路多,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完全形成,因而五峰所在的武陵山片区旅游项目普遍开发较晚,旅游资源整合明显不够。五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生态旅游,效益相当不错,柴埠溪景区成为武汉、宜昌、荆州等地市民的旅游目的地,坛子口、神笔峰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但是,由于项目分散、投入减少,加上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新内容,实际来旅游的人数增长减缓,生态优势没有很好地成为经济发展优势。
公民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五峰所在的武陵山片区是土家族聚集区,但这里包括容美土司在内的现存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等仍然没有依法得到很好保护。唐崖土司城虽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取得成功,但对重要遗存也没有制定专门的保护条例。同时一些单位和个人对保护生态还不果断、不坚决,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仍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小溪、小河被截断以后,改变了野生植物的生长环境,观赏价值和利用价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保护连片生态,形成中国中部生态屏障。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坚决落到实处,将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资源连为一体,以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核心,规划建立国家公园,形成连片的绿色天然生态屏障。特别是对湖北五峰、鹤峰和湖南石门交界的壶瓶山要进行连片保护,建立跨区域的武陵山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华南地区的最大动植物基因库,形成祖国中部最美丽的绿色长城,环绕在母亲河的南岸。
持续发力,发展绿色产业。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必须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已经显现规模效应的茶叶、中药材、蜜蜂和高山蔬菜等产业。一是建成西南茶叶中心,让渔洋关恢复成为“宜红茶都”。以五峰渔洋关古茶市为中心,依托正在建设的西南茶叶市场二期工程,形成中国茶叶区域中心和茶叶集散地。浙南茶叶市场投资建设的湖北西南茶叶市场,包括茶叶交易核心区、物流中心、商业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占地面积835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083平方米,拥有商铺300个,交易摊位5000多个,停车位389个。市场可以辐射到整个武陵山片区,将逐步成为宜红茶生产、运输、贸易中心和香茶集散地,年交易额有望突破50亿元,确保茶叶真正成为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生态产业。二是建成中国蜜蜂之乡,让10万余群中峰在五峰土家山寨安家。通过实施野生中蜂资源保护工程,争取申报建立武陵山中蜂核心保护区;实施中蜂科技创新工程,成立中蜂科研所,加强中蜂科技和中蜂产业研究;实施中蜂成熟蜂蜜生产示范区建设工程和中蜂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培育工程,促进中蜂文化和品牌建设。着力推动中蜂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中蜂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中蜂产业与互联网及电商产业融合,创建全国优质蜂产品基地、全国中蜂成熟蜜生产基地示范区、全国中蜂产业扶贫示范县,让甜蜜的产业更甜蜜。三是建成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利用民族政策和相关政策,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发展大棚蔬菜面积1万亩左右,每年给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四是建成中国药材之乡。抢抓民族地区发展机遇,建成3万亩的中药材核心示范基地,其中白芨、七叶一枝花等名贵中药材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让五峰地道的中药材每年给农民征收50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白芨之乡、独活之乡。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旅游灵魂。要把武陵山片区建成中国最大的民俗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让土家族等民族文化优势和生态旅游优势充分凸显,展现应有的魅力。五峰古茶道是清代中叶以来渔洋关连接鄂西南、湘西北宜红茶产地经长江到武汉的茶叶运输线路,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的青石板路100公里以上,沿路有许多的古村落、古茶庄、古石桥、古客栈、古骡马店遗址遗迹,具有相当高的文物保护价值,正在申报为中俄万里茶道遗产点。要把土家特色传统村寨保护与五峰古茶道遗址遗迹保护结合起来,形成富有传统土家文化底蕴的长乐坪镇、湾潭镇、五峰镇和采花乡等集中连片的特色村寨群落。五峰还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古茶道资源实现茶旅融合,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同时,五峰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源远流长,土家摆手舞、土家打溜子、采花山歌、南曲、薅草锣鼓、巴山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需要保护和传承,不断发掘区域民间传统文化,可以全面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立法步伐,依法树立生态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告诫居住在长江流域各省群众,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新时代的最强音,保护长江流域生态资源现已成为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五峰要迅速继续加强立法,把五峰古茶道等遗存保护、土家传统文化保护、珍稀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立法范畴,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加强秉公执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制定的法律文书,成为五峰民族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