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始县民宗局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西南山区的北部,总人口51.3万人,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等17个民族聚居,少数民族人口18.5万人。
近年来,建始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2016年12月,建始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全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一是建立领导联系机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活动中长期规划,先后印发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和推进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将创建活动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建立督办考核机制。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为各乡镇、各单位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建工作考核,把创建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履职报告和民主生活会重要内容。
县委、县政府分别在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学习组、县政府常务会、政府党组(扩大)会以及全县性重大会议上,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州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在各乡镇、各单位层层传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民族工作“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集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成效,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先进个人,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弘扬民族团结正能量。
近几年来,建始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武陵山试验区建设、“616”对口帮扶等民族优惠政策和机遇,累计争取各类资金58.07亿元,其中“616”对口帮扶落实支援项目710个,到位援建资金15.09亿元,拉动投入75.5亿元。咸宁市对口支援4600万元援建民族高中和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累计为民贸企业贴息5800多万元;2017年成功与杭州市滨江区签订对口帮扶协议,规划2017-2020年相关项目25个(其中2017年实施项目11个),滨江区西兴街道办事处每年为花坪镇特色小镇建设捐赠200万元,民族优惠政策强力助推了建始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通过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以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参与编排“黄四姐”大型乡村音乐剧,打造“黄四姐”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加强对长梁丝弦锣鼓、高坪南乡锣鼓、官店武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丝弦锣鼓、土家背鼓登上国际和央视舞台。
三是深入开展评选“黄四姐”形象大使、“黄四姐”牵手“刘三姐”、大型民俗集体婚礼、山民歌大赛等活动,着力提升建始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是与中南民族大学建立民族文化研究合作机制,向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申报“湖北土家族婚俗文化之乡”。
五是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弘扬建始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使广大中小学生会唱本土民间歌曲、会跳本民族舞蹈、会讲本地民间故事,增强中小学生对本民族和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是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全县大多数村(社区)组建了民族文化表演队,乡村民族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增强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创建工作的行动自觉。
通过办点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全覆盖。
一是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千户长廊建设,全力打造红岩至高坪沿318国道28公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
二是新启动包括龙坪乡、茅田乡、长梁镇三个乡镇在内的209国道示范带建设。
三是培养了一大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其中:红岩寺镇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高坪镇和茅田乡、闵仕坝村、红岩民小被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桃园社区等11个单位被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石垭子村等69个单位被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全县各项中心工作高度融合。
一是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把精准扶贫作为创建工作的“主旋律”,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从经济的角度对待、从民生的层面落实,精准识别找短板,精准发力攻难点,精准施策拔穷根,以问题为导向,做到对象精准、措施得力、产业兴旺、成效显著,确保2020年整县脱贫摘帽。
二是与城镇管理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六城”同创为载体,形成“1+6”创建新机制,大力推进城镇精细化建设管理、人性化服务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机融合。
三是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乡风文明活动中,大力宣传普及民族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传承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大力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质。
四是与全域旅游创建紧密结合。强力推进“旅游升级”工程,开展以民俗文化、民俗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和乡土人才支撑。
(本文为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座谈会暨湖北武陵山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发言,本刊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