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依靠国家公权力实现胜诉当事人权益,化解矛盾、解决纠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社会法治进程的加快,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增长,一些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被称为“执行难”。 长期以来,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司法部门、社会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问题核心在于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根结在于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被执行人信息不全面,执行效率受限,同时面对每年近600万件左右的执行案件量,传统的执行手段和管理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执行工作的需要,执行力量不足、执行管理失序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执行难的矛盾。
如何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关键是解决查人找物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為执行难问题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应用,无论是政府管理行为,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亦或是居民生活方式,与互联网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积累形成了大量的行为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信息化对包括法院在内的各行业的业态乃至社会形态进程了深层次、全方位的重塑,能够有效改进执行管理工作,提升执行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顶层推动和工作部署下,各地法院结合工作实际也纷纷开展了特色化的创新实践活动。2011年,深圳法院依托信息化技术搭建起了“一网两台”三大科技平台,开启了执行信息化探索实践之路。其中,鹰眼查控网聚焦于精准快速“查人找物”,通过整合被执行人户籍、出入境等信息“查人”,通过整合被执行人名下房地产、车辆、股权、证券、银行存款等财产信息“找物”。在财产查控方面,“鹰眼查控网”已与44家协助、联动单位联网,财产查控种类达到28项,基本覆盖了被执行人的记名财产;在人员查询方面,“鹰眼查控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多方面的个人信息,并可据此实施机场安检布控、手机轨迹定位等人员控制功能。6年来鹰眼查控网累计查询到财产近971万项,累计人员查询29473人次,人员控制3542人次。
“极光集约平台”是在执行指挥中心基础上建立起的同质化事项集约统管办理机制,集合了执行指挥、远程调度和执行要情三大系统功能,通过电子化处理平台,合并送达、查封等事务性工作,实现了执行力量统一科学调度。“速控平台”通过分流简化执行流程建立起“漏斗式纵向分流”的执行流程体系。执行案件立案时全部交由快执团队,通过速控平台一键发送先行“五查”,进行首次分流,再根据财产变现周期长短和难易程度,进行二次分流,约15%的案件通过在线查冻扣直接办结,需要财产变现的案件,则交由普执团队跟进评估、网络司法拍卖。
2018年,深圳法院进一步推动鹰眼查控网和执行速控平台、极光集约平台的融合升级,正式上线了鹰眼执行综合应用平台,平台简化了查控流程、重构了业务数据、优化了操作界面,增加了任务批量提请、审批流程配置、一键文书下载、查控日志生成等智能化工具,同时新增了案件办理及事务集约两大功能。在信息化平台的助力下,深圳法院执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执行结案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4个月,司法威慑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2017年深圳法院办结执行案件132643件,同比上升60.6%,为当事人实现胜诉权益252亿元。
各级司法机构在探索执行信息化的同时,作为当事人一方,债权人结合自身优势,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其中,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机构率先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换挡和供给侧改革的纵深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为了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商业银行大量通过司法诉讼方式追偿债权。但在债权追偿过程中,银行无论是与债务人协商还款,还是通过法院执行清收,都同样面临找人查物的难题,特别是涉及自然人担保的或以个人名义借款的小企业、个人贷款案件,部分债务人还想法设法隐匿财产,试图逃废债务。平安银行针对这一问题,通过集成内外部信息,搭建了一个以找人、找财产两大功能为核心场景的一站式尽职调查平台,称为“客户画像”。
“客户画像”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多维大数据集成。“客户画像”集成了债务人的账户信息、交易流水、业务留存通讯信息,以及外部的工商、拍卖、涉诉、特殊资质、专利等信息,通过加工提取信息关键要素,形成了覆盖债务人关系网、资产、负债、案件处置进度等多维度的信息数据库。二是一站式财产线索发现。“客户画像”采集了债务人及关联人的银行账户、在平安银行的资产以及投资的股权、房产、拥有的物权、司法拍卖资产及余值等财产线索信息,并且以直观的方式加以展示。三是信息线索自动提示。画像平台不断拓宽信息源,采集更新财产线索信息,与债务人及关联人信息进行匹配,并及时将价值信息提示到相关业务单位,支持高效财产追索。
在“客户画像”平台的助力下,平安银行不良债权追偿工作成效明显:一是直接提升了银行债权追索效率。通过分析辨别债务人的关联关系、通讯地址信息,能够有效破解债务人故意躲匿失联试图逃废债的问题,支持银行直接或间接找到债务人进行催收,保障银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根据平安银行的数据统计,通过运用“客户画像”平台,银行业务单位用于收集信息尽调的时间减少了60%,发现与债务人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财产线索近万亿元。
二是助力缓解了执行难问题。由于案件一般诉讼耗时较长,给了部分不诚信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毁坏财产的可乘之机,进入执行程序后,往往面临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客户画像在银行启动债权追索初期即可启动查询,便于在司法诉讼前就掌握债务人财产线索,如协商还款不成,便可及时进行财产保全,避免后期无财产可执行的困境。
三是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客户画像可以在债权开始违约时即发挥作用,与司法机构合作,在追讨失信债务人“跑路”、恶意逃废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从司法机关层面看,一是信息化对外覆盖范围不广。目前公安、民政、工商、银行等部门业务数据库都接入了法院网络查控系统,但房产、税务、证券、保险、通讯等领域尚未覆盖,特别是移动化、数据化程度较高的新兴行业,比如移动支付、互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有必要进一步加以整合,更好的便捷信息提取和使用。二是信息化对内联通程度不高。目前法院系统内,除全国统一的执行系统外,各地方法院还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管理系统,导致在地区内各级法院间、跨区域法院间、法院内部不同部门间仍普遍存在诸如书面文书流转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进程,可以通过系统对接进行流转,逐步统一各个法院的系统。三是与当事人之间信息不联通。目前信息化互联互通还存在一定阻碍,执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信息、文书还不能做到实时批量同步给法官、当事人、代理人,影响了执行效率和执行透明度。
从当事方看,一是数据信息来源受限。不同于国家公权,由于行业间的信息壁垒,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很难直接从外部其他机构、渠道获取与债务人相关的未公布的数据信息,只能从公开渠道挖掘有限的数据信息,债务人的信息纬度和精准度有限,直接影响画像的有效性。二是数据使用合规性问题。与债权债务相关的个人财产往往是银行权益追索的重点,但由于个人信息和隐私收到国家法律严格保护,客户画像在个人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上必须合法合规,债务人画像的信息扩展受限。三是平台覆盖适用范围有限。平安银行的“客户画像”平台仅覆盖了平安银行的债权违约客户及相关人的信息,且其中包含大量银行内部客户信息数据,无法输出给其他诉讼权利主张方使用,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信息化實践和经验积累,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奠定了基础,要克服深层次的流程、效率问题,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以多维数据集成、智能分类处理、信息互联互通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才是方向,需要集聚社会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加大前沿科技的融入应用,推动执行工作由信息化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
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由法院逐步构建完整的“被执行人画像”,支持修复失联,财产线索发现。在最高院网络查控系统基础上,依托国家公权力,进一步整合社会各部门信息库资源,建立覆盖“被执行人”身份、民政、工商、征信、税务、金融账户、不动产、动产、通讯、商旅等全方位信息的画像平台。平台查询支持批量方式、定期全网检索,查询结果通过系统实时反馈给执行法官、当事人、代理人。
二是推动执行工作由信息化进一步向智能化升级。司法层面,应主动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强化查控处置、案件流转、繁简分流、信息公开等环节的技术研发,将信息化技术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由点及面,尽力减少低效率的人为操作,全面提升执行效率。当事人层面,应强化案件逻辑和数据分析,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专家经验模型,提升追索方案的智能化程度。
三是实现从“人机对话”到“系统对话”的转变。提升法院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通过与当事人、代理人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材料提交、信息反馈、文书生成等环节的完全自动化、系统化,让执行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四是合理保障被执行人的权利。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对被执行人画像等敏感信息,建立分布式部署、多副本备份、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平台,对敏感数据的访问记录进行专门记载,实现敏感数据使用的可记载、可追索、可审计,保证数据使用安全、合规、合法。
(课题组成员:深圳中级法院胡志光;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戴巍、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