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2019-05-20 11:03刘燕
经营者 2019年7期
关键词:城镇职工保险制度

刘燕

摘 要 因现阶段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尚有诸多问题存在,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快致使我国养老金呈现出收不抵支的情况。这些均对以上工作的完成带来了极高的难度。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旨在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更好的发展,有效提升城镇职工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 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 保险制度

在政府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用人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到16%,所以为了全面落实这项政策,李克强总理在3月26日专门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了先关的战略部署。这是国务院连续四年第六次进行社保费率的调整,其调整的幅度最大,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系统,从而促使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更好的发展。

一、缩减制度差异,促进制度的公平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能让全体职工于年老时期,且在劳动能力与身体均每况愈下时能活动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对此,为确保以上目标的顺利实现,便必然要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合理的调整除了对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缴费比率予以适度的调整外,诸如失业、工伤等保险费率政策仍将继续执行,且同时还徐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稳岗和社保补贴方面给予更高的力度,以此方有助于维护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继而切实促进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发展。[1]

二、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制度唯有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对个体之间的差别给予高度重视,方能起到维护社会和谐以及促进养老保险效率的积极作用。至于养老水平的合理调整,首先需审视相关的缴费标准来切实建立起“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缴费激励及约束机制来让职工个人的缴费及权益能可得以更加有效的显现。而对于缴费多且持续时间长的人员,其个人账户的存储额自然也不能与正常缴费人员同日而语。至于在待遇领取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支发亦需基于个人账户的存储额为基础,而缴费的指数计算亦需以具体的缴费基数为标准,以此方能切实展现长缴多得机制的优势所在。[2]

三、合理定位基本养老和老有所养

当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目标均是为了确保每一名离退休人员均能得到有效的生活保障。而依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规定,即离退休人员唯有在在职期间参保并切实履行了缴纳部分保险金额的责任后,当其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方能领取到相应的养老金来为自身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至于老有所养则是每一名老人均希望达到的需求。当然,鉴于老人亦是独立个体,故个人所期望達到了目标也将不尽相同。对此有关养老保险金前期的缴纳亦需结合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水平的定位,倘若想要自身晚年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则缴费的年限必须要在15年的基础之上进行演唱,以此便可享受到更多的保障。与此同时,国家也正致力于建立与完善多层次化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该体系允许参保人自行补充缴费金额来达到个人所希望达到的养老需求。当然,老有所养目标的真正实现,目前尚唯有基于传统的养老观念。除此之外,当代老年人本身还应具备一定的养老忧患意识,不能单纯认为自身以根据国家规定缴足了养老金便可一世无忧,这样的思想显然是不现实的。

四、逐步提升“统筹层次”

“统筹层次”的提升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按部就班的逐步进行。对此,中央亦提出了明确规定,即在“十三五”期间需完善对基本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而执此时间端,全国各地均需寻找新的竞争均衡点来应对“统筹层次”的提升问题。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中央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诸如对省级基本养老金,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金统筹完成时间为3年;而全国的基础养老金统筹则最晚要在2020年以前全部完成。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包括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到13%等。刘昆说,目前增值税降低税率的具体办法已经公布,下一步将继续朝着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而一旦实现对全国基础养老金的统筹,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亦能得到有效突破,继而可确保全国范围内自由转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加快参数指标正常调整机制

有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数指标的建设主要包含如下四方面,分别为:缴费基数、费率、年限以及养老金的领取。此四方面指标将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及参保人员退休后间可领取多少养老金等问题密切行管。对此,基于年段时期养老保险费率调整的社会背景,便更应在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上予以统一;其次则是需在施行延迟退休政策同时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如此方能在增强参保人对未来的心理预期同时确保制度的持续推进。

总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重,当下也唯有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通过缩减制度差异,促进制度的公平性、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定位基本养老和老有所养、逐步提升“统筹层次”、加快参数指标正常调整机制,方能进一步减少原先制度的“惯性”副作用,让制度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如此方有助于维护我国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为左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 许明.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8(30):661.

[2] 李琼,周宇,张蓝澜.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区域差异及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8,73(12).

猜你喜欢
城镇职工保险制度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问答
存款保险制度破冰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我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原因归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