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别,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促进地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工作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国有企业 地方经济发展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外延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
生产性服务业最早是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提出来的,在这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与机构都不同时期地从服务活动、服务功能等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虽然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但是众学说对生产性服务业定义的核心思想却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它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生产性服务业并只不单纯地具有服务业的基本特性,还具有与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发展共融的其他特征。可概括为产业关联性、高度专业性、知识创新性。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可谓是密不可分,表现为一种相互融合依存、相互促进发展的共生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服务环节剥离而来,再加上一些服务性的新兴行业,形成一种新业态服务于制造业乃至于其他产业。一方面,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增大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制造业减负,而且能够利用先进科技、专业知识等服务,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升级。
(三)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非常引人注目,在经合组织的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也呈上升趋势,尤以服务外包化的发展较为明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相对偏低,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效应还未完全释放,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亟待挖掘。
从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成果来看,未来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呈现四点趋势:一是新的服务种类和模式不断涌现,二是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必将提高,三是服务外包的范围继续扩大,四是生产的集聚化、层级化更加明显。
二、国有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融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二者都具有政策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这两项工作都是国家当前所主力推动和倡导的,从国家到地方也都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性意见,今后配套政策也会跟进,这就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和国有企业改变现状,在自身发展与共融发展中有所突破。
(二)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条件
国有企业拥有生产性服务业亟须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国有企业就像一个生态系统,除去最基础的供、产、销之外,还拥有运输、设计研发、法务、人力资源等众多的辅助部门以及对口从事专业工作的员工,这些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亟须的有生力量,是国有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巨大优势。
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有企业向产业高端发展有推动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可以通过创新,为企业的有形产品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增值源泉,使国有企业形成效能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体系,进而促进其向产业高端转型升级。
(三)二者间共融还有很多障碍
要实现二者的融合,还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例如:第一,有的地方国有企业存在经济总量不大,分散管理资源整合度不高等现状,制约了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有效投入。第二,国有企业辅助部门全部剥离还不具备条件。第三,有的地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还很薄弱,还无法承接国有企业所有的辅助功能。第四,有的地方经济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仅依靠自身,难以快速发展。第五,二者双向共融的具体配套政策还不到位。
三、国有企业如何服务地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
1.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政策引导。生产性服务业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国内大多数人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不深,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有企业都有必要深入了解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知识。政府层面应在宣传国家政策的同时,制订地方配套政策,吸引国有和民营力量的进入;国有企业层面则应当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发挥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可以说,地方政府在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引导力度大,国有企业的力量就会向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贡献也会越大。
2.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在投资重大工程项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投资比重,引导和带动国有企业乃至民营经济向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大平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大招商力度,引进大型的、高科技的、高专业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带动地方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层次的提升,加快发展步伐。
3.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优化。多数地方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价值低端行业比重较大、产业价值高端行业比重较轻的现状,要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优化上下功夫。在巩固传统行业的同时,要重点发展金融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附加值高的行业,充分发挥高科技、高专业技术行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和放大功能,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结构,实现传统和现代、低端和高端平衡发展的局面。
(二)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
1.推动国有企业在巩固生产性服务业传统行业中有所作为。对地方GDP贡献大的多是国有生产制造型企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关系,决定了制造业的发展必定会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生产制造型国有企业要不断地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企业发展了,产、供、销的体量就会增大,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批发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作业量就更大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自然就有了沃土,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就能够得到巩固。
2.推动国有企业在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中有所作为。近年来,国际、国内制造业的增速有所放缓,依靠制造业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而且,多数地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发展结构也不平衡,高科技、高专业技术的行业发展不够快。在此经济环境下,应该鼓励制造业企业将经营范围中的设计研发、运输、包装、职业教育、售后服务等非核心的辅助性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推向市场,整合进生产性服务业。这样一来,辅助性业务通过市场化运作之后再向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必定能降低制造企业的总成本,而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接纳这些辅助性业务,在不断完善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壮大。
3.推动国有企业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中有所作为。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日益活跃,国有企业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中是有优势的,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虽然多数地方生产性服务业中高技术行业发展较弱,但是国有企业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尝试进入生产性服务业中高科技、高专业技术的领域,待其发展成熟后,再将生产辅助性行业剥离,从而助推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高端延伸。商业模式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步伐非常快,往往一种新兴业态模式出现后,便极速推广,并带来几何倍速的经济增长。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新浪和搜狐的门户网站模式、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模式、慧聪的IT资讯和商情信息服务提供商模式等都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也带动了许多生产性服务企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有企业要站在潮流的前沿,敏锐地捕捉新业态模式,可以采取引进、靠大、联强等方式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带动新商业模式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应用,从而促进自身以及地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推动国有企业在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群中有所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如硅谷的信息服务业集群、华尔街的金融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产业集群,以及我国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这些产业集群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打造产业集群是发展地方生产性服务业的一条重要路径,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融资优势、平台优势、规模优势等资源优势,打造地方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同时吸引外资、民营资本等多种经济类型的加入,不断做实、做强、做大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作者单位为景德镇市国资委国资管理中心、景德镇市古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谢玮,硕士研究生,经济师,景德镇市国资委国资管理中心干部,景德鎮市古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管,有多年国有企业工作及管理经验,热衷于国有经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