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体验型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交流中反思提高。在“学习单”引导下,通过“试、议、审”的学习方式获取丰富多元的个性化体验,完成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体验型课堂重生本,重自主,学习单、微共体、试议审学习环节是体验型课堂主要教学要素。
关键词:体验型课堂;学习单;试学;议学;审学;微共体建设
体验型课堂把教材、教师、学生、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和创造,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通过充分尝试、多边互动、及时反思,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有任务的学习,有微共体合作的学习,有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一、 学习单导学
“学习单”是教师主导下,依托由“试学任务单、议学问题单、审学评练单”组成的学习材料。“学习单导学”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学习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利用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学习;二是学生利用学习单来自主学习。这种导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习单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单”的编写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精心设计,要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的活动要适合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例题的选用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范例,当堂练习也要进行分层设计,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发展。
下面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说说学习单的导学。
(一) 试学任务单
【做一做】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略)
【试一试】23、42是3的倍数吗?
【想一想】能不能像判断2的倍数、5的倍数那样,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前后知识衔接,在试学中产生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 议学问题单
【个体活动】准备一些围棋子,然后选择其中的6颗、7颗或者8颗,摆出一些数,判断你摆出的数是3的倍数吗?
【想一想】你会摆这样的数吗?你会判断吗?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巧妙地把一个个抽象的数转化为具体可见的围棋子,从而也为探索规律作好准备。]
【小组活动】合作记录:6、7、8颗围棋子摆出的数,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平台。]
(三) 审学评练单
【理一理】3的倍数特征是怎样的?
【练一练】(略)
[設计意图:把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和3的倍数的特征的各部分知识联合起来运用,沟通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我的发展】先写出几个9的倍数。猜想:9的倍数的特征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3的倍数到9的倍数,是知识的拓展,也是学生能力的一次提高。]
二、 “试学、议学、审学”课堂模式的建构
“试学、议学、审学”是体验型课堂的三个主要环节,学生借助“学习单”,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用“试”“议”“审”的办法,进行自主学习、体验反审,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一) 试学环节
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小组讨论、学具操作、动画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二) 议学环节
议学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对于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抓住要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 审学环节
紧扣教学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三、 微共体的建设
(一) 微共体是紧密型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在课堂中抱团学习,思维半径从“我”扩大到“我们”,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潜移默化中引发了学生行为方式、心理结构、情感模式等深层次的变化。微共体建设是体验型课堂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个小组成为荣辱与共的共同体,不仅是一门学科的,还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体。
(二) 微共体是向心型的生活共同体
微共体不仅是课堂内,还是整个校园生活的共同体,甚至于延伸到校外生活。如“五项竞赛”(遵纪、队风、清卫、推普、出操),文明就餐,安静就寝,参加各类体育、艺术、科技、拓展类活动等,都有系统地纳入到一个整体,荣辱与共。他们课后常常聚在一起探讨学习,特别是组内学习薄弱的孩子,遇到不懂的题目,其他成员积极给予帮助,进行讲解。另外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组长带领组员积极训练,齐心协力帮助进步。
以上教学要素中,“学习单”是平台,微共体合作是形式,自主学习是主体,评价激励是保障。学生的学习是在“学习单”这个大平台上,以微共体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的自主性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来保障。
体验型课堂的这些教学要素,改善了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创设了课堂生态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力水平和素质,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发展。这些教学要素有效控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逐渐发展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体现个性和价值,展现生命历程的主要场所。
参考文献:
[1]施国柱.聚焦阳光体验教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2]唐文艳.小学数学“三学”体验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5).
作者简介:唐文艳,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