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9-05-18 08:09杨成伟王伟恒周许辉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果糖液相质谱

高 瑞,杨成伟,王伟恒,周许辉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 200003

急性脊髓损伤(SCI)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1]。目前尚缺乏有效、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手段或评估指标。SCI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指椎体或椎间盘等对脊髓造成的直接压迫,继发性损伤是指在原发性损伤后脊髓出现出血和炎性反应[2]。目前脊髓继发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生物化学通路尚未完全明确[3]。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标志物检测研究,本研究采用非标记相对定量蛋白质组学(labelfree)技术比较急性颈部SCI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蛋白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发现急性SCI后的重要差异表达蛋白。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7月—2014年12月,收集9例急性颈部SCI患者(伤后24 h内)作为病例组,收集9例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均为男性,年龄32 ~ 55岁,平均47岁,记录患者损伤时间,并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4]。对照组也均为男性,年龄31 ~ 54岁,平均44岁。2组患者均无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及慢性传染病等疾病。

1.2 仪器及主要试剂

酶联斑点分析仪(CTL公司,美国);Q-Exactive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Thermo公司,美国);EASY-nLC1000纳升级流速高效液相色谱系统(Thermo公司,美国);去除人14种高丰度蛋白的多重亲和排除系统(Aligent公司,美国);胰蛋白酶(Promega公司,美国)。

1.3 血液样本收集和血清蛋白处理

患者伤后送入急诊时即用肝素抗凝采血管收集其空腹静脉血液,4℃离心(1 500 r/min,离心半径19.5 cm,10 min)。每3份血清样本随机合并,作为一个生物学重复,每组3个重复。取血清样品,去除血清中高丰度蛋白,将低丰度蛋白超滤浓缩。浓缩后加入适量裂解液,沸水浴15 min,定量后,-80℃保存。每份样品取200 µg,加入二硫苏糖醇(DTT)至浓度为100 mmol/L,4℃离心(8 000 r/min,离心半径19.5 cm,10 min),离心2次后加入0.5%胰蛋白酶40 µL,37℃孵育18 h。

1.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按定量结果取3 µg酶解产物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EASY-nLC1000纳升级流速高效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经液相分离后用Q-Exactive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进行质谱分析。分析时长为120 min,检测方式为正离子,母离子(m/z)扫描范围为300 ~ 1 800。

1.5 非标记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原始文件导入Maxquant 1.3.0.5软件进行非标记定量分析,数据库为ipi.human.3.68.fasta。所得的查库文件使用Perseus 1.3.0.4软件进行分析。获得的差异表达蛋白在基因本体论(GO)数据库进行注释分析,包括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分析。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软件进行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 3.2.1软件的BiNGO 3.0.3插件进行富集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各血清蛋白质平均丰度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结果P < 0.05或差异倍数> 2的蛋白被认为是差异表达蛋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表达蛋白与年龄、损伤时间以及JOA评分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 基本信息

病例组9例患者损伤时间为3 ~ 24(16.4±3.1)h,颈椎JOA评分为6 ~ 13(9.2±1.7)分。

2.2 差异表达蛋白

共发现483个蛋白,其中22个蛋白呈现差异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有11个蛋白表达上调,包括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碳酸酐酶等;11个蛋白表达下调,包括免疫球蛋白等(表1)。

2.3 差异表达蛋白与损伤时间及JOA评分的关系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表达上调蛋白与损伤时间和颈椎JOA评分呈正相关;11个表达下调蛋白与损伤时间和颈椎JOA评分呈负相关(表1);22个差异表达蛋白均与损伤时年龄无关。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GO和BiNGO分析结果显示,22种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碳酸盐转运、碳酸酐酶活性、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及细胞活化过程(表2),主要富集于大分子复合物、细胞外区、细胞膜、细胞器及膜封闭腔(表3)。将所有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KEGG通路分析,共发现了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代谢通路: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代谢通路、黏附连接代谢通路和氮代谢通路。

表1 差异表达蛋白与损伤时间、JOA评分的相关性Tab. 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differentially proteins and time of injury,JOA score

表2 GO分子功能分类Tab. 2 GO molecular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表3 GO细胞成分分类(2级)Tab. 3 GO cellular component classification(Level 2)

3 讨 论

本研究通过研究颈部急性SCI(24 h内)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液中蛋白质组的差异,筛选出22个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其中11个蛋白表达上调,且与损伤程度(JOA评分)及损伤时间呈正相关;11个蛋白表达下调,且与损伤程度(JOA评分)及损伤时间呈负相关。并且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代谢通路、黏附连接代谢通路及氮代谢通路。

关于SCI后继发性损伤的机制目前有几种假说:脊髓微循环障碍机制、免疫炎性反应机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机制、氧自由基过氧化反应损伤机制、钙离子内流机制等。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上述机制过程,SCI可改变相关蛋白的表达,并将这些蛋白释放到血液中[5]。

研究发现,SCI会刺激机体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参与反应的细胞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及吞噬细胞等。这些细胞在SCI后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来攻击靶细胞。SCI后的脱髓鞘反应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表面产生大量的细胞黏附分子,从而易于进入血脑屏障来抑制轴突坏死[6]。而B细胞在SCI后的增殖和活化受到抑制,具体表现为外周血B细胞数量减少,非胸腺依赖性B细胞活化受到抑制[7]。本研究也发现黏附连接代谢通路激活,而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受到抑制,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途径异常激活,说明SCI时中心代谢明显增强,这与既往报道一致[8-10]。SCI可以引起严重的病理生理反应,包括炎性反应、代谢失调和线粒体损伤,而能量损失与神经损伤相关。推测该代谢通路的激活可以归结于SCI后细胞缺乏能量所致。Carpenter等[11]发现,在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中,神经元可以利用乳酸作为底物产能。Yan等[12]根据GO分析的结果发现SCI后大部分差异表达蛋白为能量代谢酶。Chen等[13]进一步发现急性SCI后糖酵解途径中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会明显升高,且这种酶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此外,碳酸酐酶家族在急性SCI后表达异常升高,考虑和脉管系统的破坏密切相关[3]。

SCI早期会出现脊髓灰质周围的出血、低灌注、微血栓形成,白质部位髓鞘肿胀。损伤刺激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增多,在SCI的炎性反应和继发性损伤中发挥毒性作用[14]。肖建如等[15]按损伤程度对SCI患者进行分组及动态观察,发现各组患者的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持续至伤后7 d,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增高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同样发现,和对照组相比,SCI患者的血小板激活代谢通路表达活跃。

急性SCI还会诱导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大量一氧化氮合酶,而一氧化氮被认为在继发性SCI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SCI发生后一氧化氮的合成逐渐增加,至伤后12 h达到高峰[16]。本研究亦发现急性SCI后氮代谢通路异常活跃,侧面印证了上述报道。

本研究并没有发现氧化应激蛋白或轴突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这可能和本研究选取的时间点较早(损伤后24 h之内)有关。据报道,急性SCI中重要的氧化应激蛋白之一谷胱甘肽S转移酶一般在伤后24 h出现,而与轴突生长相关的蛋白出现得更晚一些[3,17]。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急性SCI患者及健康人群的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发现急性SCI后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血小板激活代谢通路、黏附连接代谢通路及氮代谢通路活跃,B细胞受体信号代谢通路则受到抑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碳酸酐酶等有望成为急性SCI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为后续评估急性SCI病情进展及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果糖液相质谱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甜蜜素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环境样品中17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