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羡,张源凤,刘业茹,陈良湾,司徒桂花
(广东省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孕足月引产是一项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1]。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产妇宫颈成熟度,医学研究表明不成熟宫颈者宫缩素引产失败率较高。地诺前列酮是一种具有促宫颈成熟和引产双重功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为探索药物使用的最佳时间,本研究对地诺前列酮常规放置时间与缩短放置时间用于促宫颈成熟引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纳入我院妇产科收治的320例产妇,以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60例,年龄22岁-35岁,平均(26.0±6.0)岁;孕周37周-41周,平均(39.5±1.0)周;宫颈评分3.9分-4.4分,平均(4.2±0.6)分。B组:160例,年龄23岁-34岁,平均(26.5±6.2)岁;孕周38周-41周,平均(39.7±1.1)周;宫颈评分4.0分-4.4分,平均(4.3±0.7)分。入组后统计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②经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胎膜完整、头先露。③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2)排除标准:①胎位异常、产前出血、胎盘功能低下、严重宫颈水肿。②合并严重产科合并症。③合并严重感染。④胎儿或产妇无法耐受经阴道分娩。⑤存在阴道试产、前列腺素、缩宫素禁忌证。
1.3 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行无菌阴道检查后放置地诺前列酮栓(英国Ferring Controlled Therapeutics Limited;批号:MPOO7K01V;规格:10 mg/枚),取1枚夹于右手食指和中指间放置于阴道后穹隆处,告知产妇平躺60 min后方可自由活动但不能离开待产室。用药后每小时听胎心1次,每2 h复查胎心监护1次。A组为常规放置时间,放药时间12 h-24 h,放药后12 h无破膜、不良反应、胎心异常且宫颈未成熟、无规律宫缩则持续用药到12 h-24 h取出,若24 h仍未临产进行缩宫素(5 U缩宫素+5% 500 mL葡萄糖静滴,每日总液量≤1,000 mL,未破膜连续用药1 d-3 d,每日8 h,破膜后1 d-2 d引产。B组为缩短放置时间,放置12 h取药,若24 h仍未临产进行缩宫素引产。
1.4 观察和评定指标
1.4.1 促宫颈成熟度效果 采取Bishop评分,结果≥7分为宫颈成熟[2]。记录两组放药12 h宫颈评分、放药12 h-24 h及24 h-48 h分娩、临产、宫颈成熟占比。
1.4.2 引产结果 成功:用药后临产、取药后无有效宫缩续用宫缩素引产后临产、人工破膜后应用缩宫素引产临产;失败:用药后为临产续用缩宫素仍未临产。记录两组临产时间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阴道分娩占比、剖宫产占比及原因。
1.4.3 新生儿状况 记录新生儿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Mean±SD)行t检验,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促宫颈成熟效果 用药12 h A组宫颈评分为(5.12±0.75)分,B组为(5.20±0.72)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73,P=0.924)。
用药12 h-24 h两组分娩、临产、宫颈成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 h-48 h两组分娩及宫颈成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产率显著高于A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952,P<0.01),详见表1。
2.2 引产结果 B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A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0.691,P<0.01)。两组剖宫产原因包括引产失败、产妇要求、产程停滞,两组引产失败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产程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产时间明显比B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21,P<0.05)。见表3。
2.3 新生儿状况 两组新生儿生时体质量和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引产结果[n(%)]
表3 两组引产结果(Mean±SD)
地诺前列酮是中华医学会推荐的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引产药物[3]。其促宫颈成熟的机制主要为通过作用于宫颈和子宫平滑肌不同的前列腺素受体诱发宫缩和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E2的释放[4]。地诺前列酮是一种局部作用物质,能够在组织内迅速代谢,半衰期为1 min-3 min,安全性受到临床普遍认可。
国内关于地诺前列酮临床效果的相关文献较多。王轩等报道相较于催产素,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效果显著,同时能够缩短临产时间,减少社会性认为要求剖宫产压力,对于控制剖宫产具有积极的意义[5]。现阶段关于地诺前列酮放置时间临床相关报道较少。依据地诺前列酮栓使用说明和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每片地诺前列酮栓可以放置24 h[6]。由表1可知用药12 h两组宫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 h-24 h两组产妇的分娩率、临产率、宫颈成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的原因为A组虽然用药>12 h后药物持续释放,但子宫平滑肌前列腺受体的作用药效减弱[7]。同时B组患者虽然已经取药,但内源性前列腺素刺激临产机制启动而诱发宫缩形成自发临产。地诺前列酮用药24 h-48 h两组均取药,此时由于产妇疼痛、体力不支或家属的顾虑而增加了“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所以A组剖宫产原因中“产妇要求”占比显著高于B组(P<0.01)。而B组12 h取药部分产妇宫缩缓解,故可应用缩宫素引产,阴道分娩率升高(表2)。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的药效并不及地诺前列酮,且用药12 h使用缩宫素会造成临产时间长(表3),这也是造成用药24 h-48 h时B组临产率高于A组的原因(P<0.01)。在安全性方面研究,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研究认为常规放置时间能够缩短引产时间,有利于缓解产妇与家属的焦虑担忧情绪,但是增加了社会及胎儿因素的剖宫产率。同时考虑到放药需要定期观察胎心与宫缩,上午放药增加了夜间分娩和剖宫产量继而使得医护人员工作量上升[8]。缩短放置时间有利于产妇休息,为缩宫素引产创造条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综上所述,地诺前列酮缩短放置时间与常规放置时间引产成功率及安全性相当,剖宫产率低,缩宫素使用高,临产时间长,临床应依据医院条件和产妇耐受度合理选择。
表4 两组新生儿状况(Mean±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