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贞,许惠卿,黄艳芬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较为常见,若患者处于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则表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多数患者同时存在呼吸衰竭的情况,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干预,其主要的目的是促进患者病情的稳定或逆转患者的病情,从而减轻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其参与意识,促进其预后的改善[2,3]。本研究主要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接受肺康复与无创通气联合干预对其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观察。
1.1 一般资料 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5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纳入标准:确诊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急性加重期;意识清醒;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呼吸停止或呼吸抑制的情况;吞咽不正常者;伴有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实验组(n=50)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范围为45岁-82岁,年龄均值为(66.51±12.58)岁,其病程范围为2个月-35年,病程均值为(16.73±5.12)年。对照组(n=50)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47岁-81岁,年龄均值为(66.09±11.89)岁,其病程范围为2个月-33年,病程均值为(17.15±4.86)年。两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即在抗感染、常规氧疗、气道通畅等干预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无创通气的治疗,设置参数为S/T,吸气压力初始值为10 cmH2O-12 cmH2O,之后逐渐上调至12 cmH2O-20 cmH2O,其呼气压力值为4 cmH2O-8 cmH2O,其备用呼吸频率设置为12次/min-16次/min。实验组则实施无创通气联合肺康复干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治疗,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手册的发放,每3天实施一次健康宣教,每次健康宣教的时间为30 min。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特点,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鼓励其适当增加蔬菜、水果、鱼类等食物的摄入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康复锻炼,促进其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提高,使得患者能够保持现有的独立生活能力、个体社会功能。告知患者情绪正确疏泄和释放的方法,对患者的诉说倾听,并给予其相关的暗示,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维护患者的自尊心。
两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均接受14 d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肺功能:以FEV1、FVC、FEV1%、FVC%、FEV1/FVC评价。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评价。生活质量:以GQOLI-74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包括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表1 两组肺功能、运动耐力比较(Mean±SD)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Mean±SD,分)
2.1 两组肺功能、运动耐力比较 实验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慢阻肺是一种呼吸系统危重病[4],特别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不仅对患者的机体健康、生活质量造成影响,且会降低患者的家庭生活水平,因此,加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有效干预来改善其预后,十分必要。机械通气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可获得一定的效果,无创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其气管插管的几率[5,6]。
本研究显示,接受肺康复与无创通气联合干预的实验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其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离距离均高于仅无创通气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高。慢阻肺患者多数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较易出现气胸等并发症[7],这样就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影响其疾病的康复。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实施肺康复干预,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机体健康,包括健康教育、运动训练、心理支持、营养干预等,可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水平,缓解其不良的心理,提高其运动耐力,增加其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其呼吸道的阻力较大,肺弹性降低,氧气消耗增加,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而实施肺康复干预则可解决这一问题。
综上所述,肺康复与无创通气联合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可改善其运动耐力以及肺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对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