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姝敏 SHAN Shumin 谢琴棋 XIE Qinqi 赵媛媛 ZHAO Yuanyan
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代代口口相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因此,后继乏人是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实际的状况[1]。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安徽历史,如果这些非物质文化不能够被保护的话,安徽的历史也将无从考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让大众能逐渐拥有保护意识,真正体会到其价值和意义。
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来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用正确的方式来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构建法律,这样有利于立法,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在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框架过程中,要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2]。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的暂行办法》,该法规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行,该文件指出了安徽作为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应该合理和最大地发挥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2011年2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来减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锐减趋势,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责任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应对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增强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历史底蕴深厚。目前,合肥市具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1)。安徽省政府于2008年在合肥长丰县岗集镇卧龙山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奠基仪式,并于2018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非遗园内大部分是隶属于安徽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拥有着中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游客游览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千年前。并且,政府每年会联合一些集团举办非遗传人的颁奖活动。
以巢湖民歌作为代表,巢湖民歌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各个时间段人民生活的写照。巢湖民歌溯源可至南宋时期,以环巢湖周边地区居民们独特的语言为构成基石,加以音调协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样的传统民歌就诞生在居民们田地间干活时的即兴编唱中,虽是有着“望风采柳”般的创作形式,但是经由人们口口相传,便流传发扬开来。这种原生态的民歌将当地巢湖方言融入其中,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即兴创作和口口相传的方式,巢湖民歌大多简单短小,贴近农民生活,采用本来的嗓音,音域也只在八九度之内,长时间的倾听会造成疲劳和厌倦的感觉,很难得到现在年轻人的喜欢,使得巢湖民歌的发展大受阻碍。且如今巢湖民歌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再去教导学生也是力不从心,再加上热心于巢湖民歌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巢湖民歌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合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传统技艺”门类的项目最多,传统手工艺人在保住饭碗的同时也不忘记追求精神需求,“传统美术”和“民间文学”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略逊一筹,而“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曲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这些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少,主要用作生活服务和满足日常娱乐(表1)。
课题组访谈了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人员,了解到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传承人已完成基本记录,初步建立了保护体系。同时,每年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活动,并联合一些企业对品质坚韧的传承人颁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图1)坐落于合肥市长丰县卧龙山,是隶属于安徽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卧龙山地区属于郊外,距离市区路途较远,参观人数较少,宣传路径较弱。园内设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铁画(图2)、壁画等,也有为了保护物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置的专门区域如百床宫等。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在园内并没有看到非遗的传人,园内的人员也比较少,说明当前我们不仅仅要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更要使人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重视非遗。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缺乏继承人是目前存在的最严峻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许多靠手艺谋生的传人开始另谋出路,而年轻人接受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惨淡经营望而却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未来得及传承,艺术还没来得及收集和整理,老艺人就已经与世长辞。“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它们失却的悄无声息,好似烟消云散。”[1]因此,我们在感慨非遗消亡时,应该想想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由于忽视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大量珍贵表演和制作过程没有被记录和整理,导致影音档案资料不充足。人们无法了解到曾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非物质文化具体是什么模式,采用什么制作方法,也无法亲身感受其魅力。2017年,安徽各大高校开展“徽韵走进高校”活动,通过黄梅戏精彩的表演,同学们亲身体会到黄梅戏的魅力,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到大量碎片化信息,如果将浏览这些碎片化信息的时间转移到对相关“非遗”的欣赏和了解当中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巨大的推进。我们可以将演出和制作过程拍摄成录像,上传至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官网以及其他热门视频软件。当非遗开始变得大众化,传承人也会多起来。
表1 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表
图1 合肥市长丰县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
图2 园内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铁画
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条文,所以,我们要构建一套完整的体系,要认清精华与糟粕,充分保护各种权利,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构建法律的过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不能让个人的意志凌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上。因此,在现有的法律上,应该尽可能地保护现存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的文化传承。
由于缺乏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先进设备及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很多地方对文物的保护不科学。例如,把原来的古建筑拆除,将其挪动到其他地方,或者转手卖掉,再重新建造一个仿古建筑;把名人故居或者珍贵的建筑遗迹集中在一起,供游客欣赏,表面上保护了非遗,实则是对其破坏;甚至,有些地方为了给经济发展让路,保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一般的名人故居拆除。
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迹众多,许多古建筑损坏严重,需大量资金进行维修。另外,政府每年对非遗传承人有一定金额的补贴,虽然每个非遗传承人拿到的金额不多,但是我国数以万计的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大量资金补贴。虽然保护资金不充足,但是有的非遗传承人可以通过旅游地产、旅游销售、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销售等方式自己营销。例如,湖北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五峰民族民俗文化村,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还将当地的土家民族文化资源展现给广大游客。
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具有强烈的冲击性,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人们的传统生活,很多非遗正在被新的与网络相关的电子产品取代。传承非物质文化应该尊重其固有的规律,政府在提供支持的大背景下,在进行具体活动的过程中,应让传承人自己策划和设计,不必过多干预,同时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利用中去[3]。在政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时,可以采用地毯式调查、访问调查或者问卷调查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两点好处,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进入广大群众之间,提高了非遗保护的意识[4],也可以最全面地调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必须把握好现代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让电子产品成为非遗的载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馆,积极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员,充分发挥档案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具有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合肥市博物馆并没有开设相关单独的非遗馆供学生和游客们参观,在长丰县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虽然设立了相关的非遗大讲堂,但是这个课程目前还没有开始运营。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也要把握一定的限度。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生活越来越趋近于数字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电子产品,所以在大数据时代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归纳、整理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取其中的精华,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现实生活向数字世界的转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积极探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非物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中的精神传播给群众。将现实空间的“非遗”转变为数字空间中大众喜闻乐见、文化内涵丰富、适合新媒介传播的数字艺术作品[5]。不拘泥于传统的非遗保护方式,让老百姓们在手机上就能了解非遗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提高审美和精神文化的层次。例如,四川省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建立了专门的公众号“四川非遗”,然后通过该公众号向广大青年传播有关非遗的知识,也公布一些和非遗有关的法律和会议纪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与传承,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策略与系统。如果仅仅依托于国家政策保护非遗是不具有活力的,而且对于非遗本身也是一种伤害。非遗本身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合理的利用价值并不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利化,不应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某种特性作为吸引人的噱头,以扭曲和贬损的方式使用安徽“非遗”。例如,火笔画(图3)在民间艺人手中通过内容的革新,绽放出崭新的活力,其制品内容远销国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当代价值才是我们利用非遗最正确的方式。
目前,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案例并不完整,所以在构建非遗保护的法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保护非遗的各种权利,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标准的等级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单位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进行审批。认清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正确的方针与策略,鼓励并支持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构建一个拥有共同保护意识的社会。在有关的调查访问里,以凤阳为例,凤阳县创办了保护凤画的相关组织,并开展了面向全年龄的兴趣班等(图4)。我们应该履行对安徽非遗的保护责任,全面收集非遗的相关资料并且登记和整理,为非遗的传承和展示提供条件和相关场所,确保非物质文化能够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安徽非物质文化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
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代代相传的特殊精神财富,它既是一种“老”的文化传承,又具有崭新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结合科学的方法,构件合理的体系来保护我们的文化传承,让这些流传下来的文化不泯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并且发挥其特殊的时代价值。
图3 天中火笔画
图4 凤画传人点评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