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小刚
做第二总是默默无闻的,人人都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却很难被理解。
艺术很难分名次,尤其是所谓的三大行书《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寒食帖》,这三幅中国书法甚至中国文化的最高典范,都是见生死、见天地的神作。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当初讲出这个“天下第二”时,也肯定非常为难。
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草稿,都显得潦草。不一样的是,王羲之再潦草,他的字依然俊秀,普通人只要会写字,眼不瞎,就知道《兰亭集序》写得好。但是另两件,尤其是《祭侄文稿》,其实一点都不漂亮,它的涂抹修改最多,字形最潦草,有些地方甚至写到笔锋里墨已经干了,是硬生生的干蹭出的字迹。
是因为颜真卿写字写不工整?他留下的碑刻工整到可以做幼儿书法启蒙教材。是因为颜真卿字写快了就写不好看了?他的《争座位帖》跟王羲之的字好看程度不相上下。那为什么《祭侄文稿》涂成这个样子?
因为他是在50多岁时,面对着自己亲侄子的头骨写的这幅字。他侄子怎么死的?是被活生生肢解而死的,同样被肢解而死的,还有颜真卿的兄弟,而他的骨骸已经只剩一只脚了。颜真卿强压着愤怒和悲痛写祭文,他回忆侄子的好,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时,情绪已经汹涌难抑,往下写到“贼臣不救”,仿佛可以看到一张老泪纵横的面孔,悲愤欲绝、颤抖不止。终于写到最后“呜呼哀哉”的时候,字形早已失去控制,写字的人几乎要哭断了气了。
那场让颜家几乎灭门的战争,就是安史之乱。盛唐气象从那时起便成为一个文明永远的回忆,长安、洛阳、无数青山,都成为诗词歌赋里凭吊的意象,再也看不见了。
那一年,安禄山从今天北京一带的范阳起兵叛乱,领着在北方边疆常年征战的军队向洛阳进军,向长安进军,整个华北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直到有一对兄弟镇守的两个小城举起了反抗的旗帜,这就是镇守常山(今天石家庄正定县)的颜杲卿与镇守平原(今天德州市平原县)的颜真卿。
在常山守城的颜杲卿父子兵败被俘,押赴洛阳,被安禄山肢解而死,一家30余口罹难。两年后,颜杲卿父子留下的一点点遗骸才被找到安葬,于是颜真卿忍痛写下这幅文稿。又过了26年,李希烈叛乱,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去敌营劝降,被叛军缢杀。
什么是最高的艺术?是金银珠宝镶嵌出来的酒杯么?是精妙绝伦的青铜礼器么?是设色华丽的青绿山水画?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用伟大的人格,在最慷慨澎湃的情绪下,把毕生绝伦的技巧融入血泪,在一气之间凝成的一纸墨迹。书法是最能表现一个人所有特质的心电图,这才是中国艺术最高贵绝伦之处。
没有了李白、杜甫,没有了颜真卿、怀素、张旭、李龟年,就几个瓶瓶罐罐,几件陪葬的冥器,那还算是盛唐么?《祭侄文稿》是我们能看到的最鲜活的大唐遗迹,没有之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空前的盛世崩塌的时刻,把半生的泪留在了那张破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