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_方凤燕
马云|企业家我觉得真正的996 应该是花时间在学习、思考和自我的提升上。那些能坚持996 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之处,找到了金钱以外的快乐之处,他们享受自己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思考,探索的路径上,找到自己工作快乐点的人是幸福的,有福报的。为加班工资而996 的人是很难持久的。
我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这是我常常问自己的。人生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很有钱,有的人生下来就很会读书,但是有一样是公平的,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是24 小时,怎么过这24 小时,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追求每分每秒的工作生活平衡,追求点点滴滴的事事公平,长期来看就是最大的不平衡和最大的不公平。生活既不公平,但也很公平!
“世界从来没有对任何人公平过,这就是最大的公平。”
刘远举|专栏作家
有人提出,为了实现公平,让男性也来休产假。男女都一样了,谁也别歧视谁。但这种想法也很天真。首先,男性也休假三个月,不但男员工自己未必愿意,作为妻子的女性也未必愿意——一个人能做的事,何必付出减损家庭收入的代价。而且,三个月产假之后,女性的哺乳等问题,难道也让男女一样,女性回家哺乳了,她的丈夫这个时候也必须不准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激进的女权观点往往脱离现实。
女性在人类繁衍生息中的奉献是无法替代的,这无关是否公平,而是生理差别使然。国家也好,企业也好,具体到每个人也好,对人类繁衍生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一份社会责任,这个责任应该是普遍的,无可躲避的,而不是随机的、可以躲避的。如果是后者,一定会诱发趋利避害的投机行为。
财宝宝|财经博主
经济学的基础是分工。就像一个人不可能啥都干,不同城市之间也存在分工。这种分工谈不上哲学上的公平,这就造成了苦乐不均。中国要建交通枢纽,长江以北肯定北京,不可能是鹤岗西安。这个基调定下来了,先集中力量建一批最好的医疗机构,以此类推,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商贸、经济学的一切分工,都围绕交通枢纽开展。
当一个个行业中心建立起来后,人们开始买房装修、配偶就业、父母投奔、子女入学、亲戚朋友聚集,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盘根错节的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了一个最基本的结果,枢纽中心城市不能搬迁。既然搬不走,机会那么多,最优秀的人也只能是过来了,于是,中心城市汇集了各地区最优质的资源。小城市留下的空缺,只能是附近农民来填。也因此,小地方和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sven_shi |资讯博主
为什么我会反复提到不存在“教育公平”这个常识?我觉得,大家的焦虑就是在追求一个不存在的东西。能公平的只有考试。就像你和一个亿万富翁都要走到一辆车里考驾照,考试是公平的。但是你们拿到驾照后他去开劳斯莱斯幻影,你可能只能开辆奥拓。这是因为你们本来的经济地位就不一样。教育也是一种资源,有钱人会有更多选择。比如同样学英语,任正非可以请母语者和女儿同住,这就是富人的选择。你有钱,你的选择就会很多。怎么可能公平呢?只是教育市场是公平的,培训机构也是明码实价。
吴伯凡|媒体人
比尔·盖茨曾说过一句话:“世界充满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适应它。”
这句话很值得玩味。一上来就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不要整天去抱怨它,而要去适应它。公平不是相等、相同,这个“平”也是有差异的,是一种平衡状态。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不公平、不公正,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而且,当人的念头总被那些事情纠缠的时候,他的状态会非常糟糕,因为寻求公平是一种心理病。这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惰性,通过发泄不满、找到不公平,为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各种借口和托词——这事儿怨不得我,怨谁呢?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