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红
摘要:当代大学生寝室关系微妙复杂,本研究结合大学生寝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对一例因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寝室关系危机的男大学生进行个案心理辅导,争取同伴支持,阐述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男大学生;寝室;矛盾
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当代,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游戏,虚拟的世界逐渐使他们自我封闭,不断弱化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由于家庭文化、地理环境、饮食习惯的差异,大学生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时,易发生人际冲突,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化情境。寝室是大学生与最为密切的同伴接触交往的场所,舍友之间的互动对大学生个体成长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辅导一例因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寝室关系危机的男大学生,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寝室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应善于利用榜样典型,发挥宿舍同伴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品质产生影响的作用。
一、案例事件
男生A(大二学生)自进入大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玩到深夜,而且键盘发出的声音特别大,严重影响室友的休息与生活,曾多次遭到室友言语警告。同时,因玩游戏,男生A学习成绩差,学习兴趣也不高,几乎也不与人交往。大二学期末男生A微信发表攻击室友B的语言,导致B与A差点打起来,寝室矛盾进一步恶化。班主任多次联系家长来校解决问题,但家长与该生的关系也很紧张。学院经过多方考虑,最后决定把男生A调换到高一届的学生干部寝室,通过以优生带差生,逐步感化,来帮助男生A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专业学习无兴趣使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开放式的大学环境容易降低自我管理的能力,加上不适应大学学习模式,致使专业学习越来越困难,兴趣不断减低。第二,以虚拟世界为友,弱化了与室友交往的能力。沉迷网络活动,现实中宿舍集体活动参与较少,使宿舍成员关系逐渐疏远,不够团结。第三,善于引导学生干部,发挥榜样作用,避免抱团排挤新室友。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文明寝室创建中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和谐寝室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模块方法依此破解,即从教育、管理等方面出发,立足育人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原则,联合多方力量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促进自我成长。
三、解决方案
(一)多方展开调查,全面分析问题。根据班主任上报的情况,A同学被室友排挤已经严重影响双方的学习与生活,为了避免事情恶化,通过对男生A的三位室友、班长、其女朋友、隔壁寝室进行谈话的方式进一步掌握情况。了解到男生A对专业学习毫无兴趣,同时亲子关系也非常紧张,于是恋上网络游戏,对网络游戏的入迷导致寝室人际冲突。
(二)家校协同,争取合力。调查发现,男生A与其父亲存在情感冲突,原因在于父亲对儿子要求严格,不善于表达父爱,教育方法不当,语言表达技巧欠缺。紧张的父子关系影响他沉迷于游戏。了解情况后,辅导员主动和父亲联系,充当协调父子关系的桥梁,并希望能争取家长的力量一起帮助A同学成长。
(三)约谈学生干部,鼓励接纳。针对此次换寝,辅导员设计了学生干部约谈活动,重点突出典型的力量,帮助化解此次寢室矛盾。新寝室成员一位是校公寓部学生干部,另一位是院公寓部学生干部,不但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成绩也特别优秀,所在寝室获得省级文明寝室荣誉。因此,善于引导学生干部,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荣誉,发挥学生干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基本功能。
(四)签订协议,持续跟进。经过多方面努力,为了巩固效果,辅导员邀请班主任一起主持,见证男生A与学生干部达成寝室相处公约,共同约定作息时间、学习时间以及打电话礼仪等内容。后期,辅导员与男生A继续保持聊心,不断鼓励,解决心理疑惑,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四、辅导感悟
(一)由点及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寝室矛盾成为当今一个热议的话题。近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大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当出现问题时,学生往往以调换寝室的方式解决。之所以不适应集体生活,是大学生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因此,化解宿舍矛盾要进行集体教育,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交流讨论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尊重个性特点,理解同学之间的生活背景、文化习惯等差异,找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平衡点。
(二)把握特点,相互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求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对于被孤立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及时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他们建立交往的机会,授之如何相处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学生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同时,要尊重学生干部的需求,切实理解困难,不能一味的以责任和义务来要求学生干部,这样才能得到学生对我们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陈宝佳,金新.大学生寝室关系问题解决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1):72-74.
[2]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8(7):89-96.
[3]梁耀明,何勤英.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7,(04),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