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局”预审故事 检察官·预审专家的深度对话
吕燕群 口述 蓝向东 执笔
电影《老炮儿》的热映,让很多人认识了那样固守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群人,同时也让人想起远离民众视野的一个叫“炮局”的地方。其实,这个词跟北京一叫炮局胡同的地方有关。解放后,北京市公安局的看守所在此胡同。由于当时在北京地面儿上“混”的人都知道这个“炮局”是个严进难出的地方,所以当老北京人一提“从炮局出来的老炮儿”时,也就是指着这儿说了。如今,“炮局”已不复存在,让我们跟随一位曾在“炮局”工作过的老预审员的回忆,走进那段过往——
早就听说有“炮局”这个地方,但第一次到“炮局”还是在2000年左右,那时我已参加检察工作近十年,因为工作上的缘故,去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办事时,听分局的同志讲,这里曾经是旧伪时期的监狱。由于公务在身,联系完工作就走了,对于“炮局”的前世今生也就没有细细打听。
2013年,我调到当时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东城区检察院工作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炮局胡同,又见到了胡同里的炮楼、高墙上的铁丝网。之后才对“炮局”的前世今生有所了解。
炮局胡同在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内,紧邻雍和宫。炮局胡同共有四条。据《北京胡同志》记载,炮局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此地为东四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炮局。宣统时称炮局胡同。民国后沿称。“文革”期间一度改称双胜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有北京市公安公交分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据史料记载,明代京城地图中并无炮局胡同标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满人入关,八旗各旗都设有制造红衣(夷)大炮的炮厂。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位于京城东边依次由北向南排列。该四旗的炮厂均设在一起,各有厂房35间,集中建在后炮局胡同、炮局头条到青龙胡同(过去叫铜厂子胡同)之间。
乾隆时期(1736~1795年)设立此炮局,专制大炮。后因清政府主要从国外购置洋炮,该炮局被废弃,成了军械仓库。至清朝末年,炮局彻底废除,因此地为“官地”,不得民用,后改建监狱。关于清代的监狱状况,我们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可窥得一斑。
民国时期,清末的“炮局”监狱变成了“北平陆军监狱”。七七事变之后,又成为“日本陆军监狱”。抗战期间,这所炮局监狱就像一个恐怖的集中营,最多时曾关押过3000多人,牢房人满为患。抗战后期,这里又变成了“劳工的中转站”。日军抓到劳工后,先关进监狱,待人数凑齐后再押送至天津塘沽港,由海运运至日本各地充当苦力。
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炮局”又成为“北平陆军监狱”。
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作为第一号女汉奸,在东四九条北平寓所被捕。先关押在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仓库内,后转到“炮局”监狱,不久又转到宣武门外第一监狱女监三号。
川岛芳子本名爱新觉罗·显玗,是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十四女。民国初年,肃亲王善耆以“匡复清室”为志愿,将爱新觉罗·显玗送给好友、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起了个东洋名字:川岛芳子。后川岛芳子接受了政治、军事、情报等多方面的专门训练,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被日本人称为“帝国谍报之花”。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授予川岛芳子陆军少佐军衔。后来,其在热河(承德)组建安国军骑兵团,化名金璧辉,自封为安国军总司令。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处决。
“炮局”也因监狱而名声大噪。我国监狱从产生一直到清代,行刑奉行重刑主义、威吓主义和报复主义,刑罚体系以身体刑、迁徙刑和自由刑为主,监狱的性质与现代监狱迥然不同。历史上,“炮局”监狱十分阴森恐怖。高墙、电网、镣铐、刑具,警察、警犬、警棍、警报,让人不寒而栗。 由于炮局在审查人时非常严格,一般被抓进去的很少有放出来的,所以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各区县派出所在问案时的口头语基本是:“老实点儿,再不老实我给你送炮局去。”
新中国成立后,原监狱南北一分为二。监狱的南半部,仍“古为今用”,由北京市公安局接管,又曾为北京市劳改局。后又成为北京市公安局的拘留所(看守所),一些未判决的重犯被拘押在此。“文革”后,此处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处)分局的所在地。公交分局的拘留所(看守所)即北京市第三看守所也在此地,主要关押公交扒窃案件嫌疑人,一些“涉黑”团伙的首要分子也在这里接受预审。据说,那些公交扒手被押送到炮局胡同时,从北二环辅路到拘留所(看守所),一共要拐九个弯儿,扒手们就给“炮局”起了个别称叫“九道弯儿”。现在的炮局胡同21号与27号是一个大院儿,21号门前悬挂“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和“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总队”两块牌子。
而监狱的北半部,被改造成厂房,并历经数次变革,最后为“北京白菊电器有限公司磨具厂”。2005年,为了配合北京市政府的绿色城市规划建设,工厂搬出了市区,现“北京白菊电器有限公司离退休办公室”的牌子仍挂于此。2007年年底,在先后经历了炮厂、仓库、监狱、工厂之后,又在工厂遗址上,改造成为“炮局工厂国际青年旅舍”。旅舍门口的白色影壁墙上用黑漆刷着五个人头像,底下一行“我们的生活”黑色大字十分醒目。据说,旅舍大门影壁后的那座炮楼,即为抗日英雄吉鸿昌被关押及就义之处。
(未完待续 本文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