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的三重维度

2019-05-16 06:35周昱成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天时地利人和

摘 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我们党在接受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之后,从历史辩证唯物论的具体逻辑层面出发,结合我国当时国内国际局势而创立的一块极具价值的革命阵地,在革命年代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经过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最终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本文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分别从“天时、地利、人和”三重维度来具体进行阐述。

关键词 农村革命根据地 天时地利人和 三重维度

作者简介:周昱成,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96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5.114

自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之后,久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在茫茫的黑暗中找到了光芒,并沿着这条光芒找到了一条使中华民族脱离水深火热中的康庄大道,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由于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党内的一些领导人自认为受过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教育,嫡传弟子,自以为对马克思主义很了解,盲目地把书本上的知识搬到国情特别复杂的中国企图照搬复制,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而没有从当时中国国情出发,致使我们党在早年几经挫折,几乎把我们党带到万劫不复的境地,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我们党领导下的军队在彭湃、方志敏、毛泽东等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下,作出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一、 天时:“天”下“时”局

自从我国的“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传播开来之后,西方国家在四大发明的基础之上不断研究找到了一条自然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并沿着这条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生产力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继而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而近代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胁迫清朝统治者签订各种丧权辱国不平等的条约,把一个在政治、经济上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怀着一股无比愤怒的民族情结不断举起了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大旗,振臂一呼,响者云集,各阶级力图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了不断地探索,经梳理、分析近代国内国际各种阶级势力状况表现如下。

(一) 帝国主义列强

西方帝国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的发展下,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国内建立大型工厂对工人实行剥削,对外依靠科技发展起来的先进武器实行殖民扩展,大肆抢劫。帝国资本主义本质不想把中国变成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获取中国的财富,最终目的是发展帝国主义自身。对帝国主义来说,中国这么一个在政治不独立,在经济上处于落后,但是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两者行成强烈的对比,因此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对帝国主义来说既是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又是廉价原材料和便宜劳动力出产地,所以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二)官僚资本主义及地主阶级

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地主阶级中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清王朝存在种种弊端,开始睁眼看世界、关注时局、寻求抵御列强入侵,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但因清政府制度的落后、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因素而没有取得多大进展;而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永久统治,由于外国阻挠和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力量分散等最终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孙中山一手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一度点燃了国人复兴中华民族的无限希望,可是在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后,中华大地再度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为争夺地盘勾结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各种税赋徭役不断加重,置老百姓的生死于不顾,地主阶级变本加厉剥削农民,中华大地烽烟四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三)农民阶级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农民阶级是一个大而弱的巨大群体,有着逆来顺受的思想,同时渴望获得土地,却又没有为获得土地而反抗的超强勇气,即便轰轰烈烈爆发的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太平天国政权,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内忧外患的战争环境、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随着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作用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波涛中,因此这种理想社会根本无法实现。

(四)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表现在:第一,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第二,由于外国资本的压迫和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注定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三,长期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四是政府的压榨。

(五)无产阶级

由于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从最早的码头工人到中国开设各种工厂孵化出来的工人,但是由于帝国资本主义不会希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上国内地主阶级、官僚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各种压迫和阻扰,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产生的工人阶级还处于幼年之中,却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是最有潜力的一股力量,决定着中国革命历史走向的一股强大力量,随着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入侵和国内的各种压迫必将不断壮大。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工人阶级得到迅速发展,从此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黎明的曙光已经划破漆黑的天际,成为黑暗中的一颗新星。

正是在错综复杂、各个阶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特别在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统治之下,对外勾结美帝国主义,对内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实行重兵围剿;处于成长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王明、博古等人的领导下,不了解和不分析中国国情的情况下,机械地采取苏联模式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战略,导致中国工农红军队伍损失惨重,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二、地利:“地”形和土“地”与“利”益

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去完全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這样。”在马克思看来,要想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就必须要培养出强大的工人阶级队伍,而恰逢乱世的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在我国尚未普及开来,发展不够成熟,工人阶级队伍不够强大。当时红军领导人照搬苏联十月社会革命试图通过攻打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模式是不符合现实,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是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想取得革命政权首先要取得生存的,而作为幼小成长阶段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想发展壮大,生存就是第一步,而从我国当时内斗不止复杂的国情来看,我们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队伍最适合在农村生存和壮大。

我国经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自秦末农民首领陈胜、吴广组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先河,到后来的项羽、刘邦、朱元璋……到太平天国等一些农民起义都是从农村开始,虽然有些起义未能取得成功,但是足以表明,农村是一个能令一个朝代兴衰的地方,特别是战争年代农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土地面积广阔,植物茂盛,便于掩护,易守难攻;第二,农村是农作物的生长之地,便于生存;第三,农村地处偏远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发达,信息不畅通;第四,占据全国大多数人口数量的农民居住在农村;第五,农村土地虽多,居住的大多数老百姓几乎没有自己的土地且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处境;第六,文化水平不高,思想单纯,易于教化。正是基于上述因素,从而为农民这个群体反抗压迫和反抗剥削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历代都有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体,盘踞在农村高山峻岭的山头和峡谷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其中以北宋末年梁山好汉最为突出。他们仗着水泊梁山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朝廷几次三番派兵围剿,最终无功而返。表明农村有它独特优势的一面。可是历朝历代的山大王成不了气候,主要原因:第一,无大局意识,无组织意识,无长远意识;第二,拦路打劫,祸害百姓;第三,占山为王,私欲严重。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成为大家唾弃的对象,他们注定成为被剿灭的命运。在农村,农民的生存之道只有土地。土地对农民来说,可以说是“命根子”,如果一旦失去了土地就丧失了一切。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里,那些集聚在深山里的山大王,老百姓之所以痛恨他,朝廷也时刻想剿灭他们,就是因为他们不劳而食,祸害村民,所以山大王最终是没有出路的,最终不被历代朝廷剿灭,就被同行所杀。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农民阶级是广大人民中最大的一部分,我们党要在农村扎根、成长和壮大,就必须要改善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所以进行农村的“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是农民千百年来所盼望的目标,使农民获得土地,并在获得土地的过程中,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是一股不可估计的力量,就像原子弹爆炸一般,充分利用好这股力量对推进历史的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彭湃同志在海陆丰根据地提出的五种分田标准。彭湃同志通过一系列土地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海陆丰的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蓬勃发展。虽然海陆丰农村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但是在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方志敏同志在闽浙赣地区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进行土地革命。在赣东北,开始正式分配土地,规定的土地法。在井冈山农村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土地运动,基本形成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了广大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随着土地制度的实行,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农民阶级看到了希望,对我们党产生了好感,慢慢地靠向我们党,对我们党逐步产生了信任。正是广大农民队伍不断加入,使我们党的队伍在运动中不断壮大。土地革命的开展,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如火如荼地搞起来了。

三、人和:工“人”乡“人”结“合”

马克思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现实的程度上,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众多的有识之士力图在中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经过彭拜、方志敏等人的不懈探索,最终在毛泽东这里集大成,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具有富有远见性和创造性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著名理论。正是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我们党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前进的内在动力。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农民这一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的历代王朝的更替上,农民这个群体是一股不和忽视和估计的力量。农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农村,是土生土长农村人,对当地的农村环境非常熟悉。自从没落的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之后,加上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到民国新军阀为争夺地盘,烽烟四起,农民一直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农民在内心实质上是具有反抗精神,也具有勤劳和善良的美德,同时又目光短浅和妥协性、软弱性。在现实生活中,乡人农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要想争取乡人农民这支庞大的队伍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就要对乡人农民进行教育和改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斗争意识。通过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来看,农民这个阶级虽然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却没有主动和积极性,而总是跟随其他的阶级之后,成为一种附庸品。在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中,虽说农民在起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起义成功,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农民领袖在一个时期之内会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统治阶级最终抛弃了农民这个曾经的合作伙伴;如果一旦起义失败,农民这个阶级会沦为被处死或流放的悲惨境地。这就是中国封建农民起义的最终结果,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跳不出的一个怪圈。

自从我们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我们党按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中国近代的早期,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革命理论直接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可是越来越发现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不太符合,采取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面却临着巨大的困难。我们党早期领导人彭湃同志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领导农民这个群体同地主阶级做斗争。彭湃同志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意识到,中国人民的苦痛根源来于旧社会的制度,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摆脱被压迫的地位,必须把涣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对于中国的农民,需要通过思想教育这道工序来彻底提高农民的认识,要使农民真正认识到自身的具体状况和为什么会处于贫穷的根本原因,进而唤醒处于沉睡中的反抗革命意识因子,彻底改变农民麻木不仁的思想状况,要使农民认识到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正是我们党早认识到了上述的重要性,从而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与此同时工人队伍在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其队伍很难有所发展,现代产业工人力量及其弱小,注定了在旧中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可能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并积极宣传和教育工农结合革命才能获得成功。自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之后,我们党就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下搞苏联的模式发动无产阶级的工人运动,但是由于复杂的国情,国内资本主义产生的工人阶级队伍还不够强大,无法达到革命的正真目的。彭湃、方志敏、毛泽东等革命家清楚地认识到农民阶级在历代起义的重要性,所以深入农村、宣传农民、发动农民、激发农民的革命意识和斗争意识,力图促进工农联盟相结合。

在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的一些领导人努力把农民吸引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实行工农联盟的革命的道路,但是在农民的骨子里存在两面性,对革命既抱有犹豫态度又渴望土地私有制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对革命彻底性存在疑惑。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消除农民思想上存在的疑惑。农民存在一定分散性、落后性、保守性、愚昧无知性等特征,这就注定了农民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要实现自我解放需要我们党加以改造和教育并正确引导。我们党在改造和教育农民通过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方法来改造和教育农民,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在社会转型和大变革的危局中,强大的敌人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仅凭无产阶级弱小的队伍与强大的敌人抗争是不现实的,只有发动、鼓励农民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实行工农联盟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改变工人、农民阶级的命运。

四、结语

在国际国内混乱的时局下,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到达了不可调和的局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改变这个困境,渴望有一个新的思想来调和阶级之间的矛盾,希望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领导人民走出困境。在当时,我们的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有坚强的阵地,而这个阵地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历史告诉我们,农村在中国的革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处于成长中的工人阶级和占人口数量居多的农民各自自身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联盟才能够取得生存的空间。“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是符合三者结合的历史逻辑,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来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二者完美的结合,正是一块块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形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壮观景象。在我们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顺应时势,成功带领了广大人民走出了困境,扭转乾坤,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猜你喜欢
天时地利人和
聚邕城谋发展,中越经贸合作“天时地利人和”
银行业转型还需“天时地利人和”
杨志非无智 何失生辰纲
试论新形势下医院的改革发展措施
宁夏立兰酒庄:优质葡萄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课堂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
“‘互联网+’in杭州”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妙运用
耕耘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