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动迁社区人际关系网络重建和提升中的作用

2019-05-16 03:04李英会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社会工作

李英会

摘 要:在城市化进程中,动迁是其重要手段,政府为了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占用了农民和村庄和土地,将农民集中安置到楼房里,这样就形成了农民集中居住的动迁社区。本文以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动迁社区内人际关系的问题,并用以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去重建和提升动迁社区的人际关系。动迁之后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但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人们希望重建和提升人际关系网络。

关键词: 动迁社区:社会工作:人际关系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不断的扩大,很多农村变成城市,农民变成市民,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近年来工业化的大潮不可阻止,农民田地被大量圈走,失掉田地的农民加入了城市这道门槛,成为“市民”。农村的动迁不仅是农民从农村搬进了城市,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村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居住环境,原有的村落不存在的同时,原有的生存结构、社会关系都随之改变,日常生活受到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打破,最终结果是人际关系发生变化。

一、动迁居民人际关系状况及原因分析

在传统的社会里,村落是一个集体,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产生社会关系明确的居住地,农村社会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的“差序格局”,邻里之间互动频繁,彼此熟悉,构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熟人社会”。动迁对使得原有的人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社区居民有重建和提升邻里关系的需求和意愿,但是由于生存空间和利益分配的变化使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居住空间的变化带来的邻里陌生

动迁社区相较于原来的村庄居住相对集中密集很多,由原来独立的院落转变为现在的居住密集的楼房,由原来成排的房前屋后转变成现在的一栋栋公寓。由此可见,社区是人们日常交往的平台,动迁社区整体的格局,使得社区的功能分化,仅仅发挥了其居住的功能,社区交往、劳动等功能不存在了。邻里之间的交往次数和密切程度降低,邻里关系逐渐的疏离化、陌生化。根据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人们都有包容需要、支持需要和情感需要,在邻里关系疏离的社区里居住,人们需要得不到满足,社区应该发挥的功能没有发挥作用。社区系统理论将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分析,社区是各种社区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网络,社区日常生活总是通过社区里的社会关系网络来进行,社区邻里陌生使得社区关系网络遭打破坏。

(二)邻里居住空间的变化带来的邻里矛盾

空间的集中使得邻里关系疏离可以说是人们虽然住得近,但是在心理上变得疏远了,但是实际空间的拉近使得邻里在一些方面被迫的接触,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实际距离的远近会造成交集的增多,相互之间的矛盾就随着产生。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居住形式的城市化和人的城市化的不一致造成的,在传统社会里的“私”文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中国乡土社会最大的毛病就是“私”,一旦说是公家的,大家都可以占点便宜,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在动迁社区里,人们认为楼道是公家的,公共車库也是公家的,凡事公家的谁都可以用,谁也不好意思指责谁。这就造成了动迁社区内因为空间的密集造成的矛盾。

(三)公共空间和居住格局的变化导致同乡关系疏离

一个自然村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村庄作为生产生活得地方其社会功能是非常完善的。而动迁社区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建设而成的,一般考虑的都是社区的居住功能,新建成的动迁社区和原来的村庄在空间格局上完全不同,虽然现在的居住地方和原来相同或者相近,但是居住空间的格局和外貌和原来完全不同。对于同乡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共空间的归属和使用,居住格局的变化使得同乡关系发生变化。

(四)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同乡关系交往和互助弱化

生产过程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动迁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交流的场所、相处的时间和共同话题都在减少,这样同乡关系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础,只是在原有感情上接触,没有发展新的同乡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同乡关系在慢慢的淡化。生产方式的变化不仅导致了同乡在生产过程中的互助减少,也使得传统社会里婚丧嫁娶等风俗的参与降低。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当中人们的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人们会倾向维持这种交换关系,在动迁之后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们在衡量交换报酬和代价的时候没有的到期望的公平感,人们就会停止这种交换,相应的社会关系就会淡化。

二、动迁居民与租住居民之间关系状况及原因分析

政府根据动迁行政村村民的实际情况分配给村民房屋,作为补偿每户分到的房屋除去自己居住外,几乎都有剩余,可以出租的房屋很多。外来租住居民是动迁居民的近两倍,所以租住居民对社区人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社区内动迁居民和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一)动迁居民关系的排他性影响社区居民关系网络的建立

动迁户几乎都拥有两套以上的房屋,加上阁楼和地下室空闲的房屋很多,为了增加收入,他们将这些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的人,房屋出租成为当地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常住居民几乎都是原来动迁行政村的人,他们原有的人际关系没有完全瓦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熟人”的社会,当地人在社区内居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他们还相对保持着原有人际关系,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里,当地人对外来租住的流动人口存有防备心,表现出一种把当地人和外地人区分开的排他性。动迁社区内从动迁居民的态度到管理政策对租住居民都是相对不利的,对他们融入社区造成困难。

(二)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动迁居民和租住居民相互之间难以融合

共同的生活方式是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认同的基础,动迁之后虽然居住的格局被打破,住户之间互不认识,但是在人际关系网络重组的过程中当地人仍然会选择和当地人建立关系,不会和外来租户有过多的往来。一起动迁的居民虽然之前相互之间不认识或者不熟悉,但是共同语言、习俗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很快相互熟悉,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但是对于外来租户来说,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完全不同,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和当地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比较难。租住居民群体之间没有共同的背景,相互之间也是完全陌生的,没有形成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就使得动迁居民在社区单独的、孤立的存在。

三、社会工作对动迁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重建和提升

社区社会工作是针对社区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服务社区的活动。社区社会工作是把社区看成一个整体,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重点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集体性问题。本文是通过社会工作对社区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进行介入,说明社会工作专业活动对重建和提升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方面的作用。

(一)居民参与能力建设

要想提升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必须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和居民能力建设,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愿投入有形或无形的资源,以获得社区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参与可以提高对社区的情感认知,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推动居民参与首先要让居民肯定参与的价值,其次要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更重要的是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能力要对进行认知思维能力、行为技巧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进行培养。

动迁社区的居民主要由两个部分动迁居民和租住居民,动迁居民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重,对社区事务通常是不关心的态度,都认同“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观念。租住居民认为社区只是暂时的住处,随时都有搬走的可能,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非常低。因此,运用专业方法可以提高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居民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动迁社区活动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人数明显提高,在活动中涌现出很多社区居民领袖,为社区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社区支持网络

社区支持网络由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和邻里协助网络组成。针对社区流动人口的个人网络社会工作者对他们个人现有的有联系的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员进行整合,对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进行动员,为其提供支持,对现有的社交关系和联系进行维持和扩大;社会工作者为流动人口尋找和动员社区内外有意愿的志愿者例如大学生、社区党员、社区常住居民,通过社区资源合理配置,让流动人口和志愿者建立关系;互助网络的建立需要社会工作者将有共性的人群例如相同问题、共同兴趣、相同背景的租住居民组织起来结成互助小组,增强朋辈支持,使得信息和经验的交换和分享,增强应对问题的能力;邻里关系是社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举办各种睦邻友好的活动,发动租住居民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帮助建立邻里互帮互助的信任关系,让租住居民具有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结论

动迁社区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本文中社会工作者对社区人际关系的介入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我国的社区组织建设行政化严重,社会工作依托社区组织而存在,要参与行政工作,社会工作者很容易发展演变成行政化的组织和力量;其次在动迁社区内没有专门的社工编制,社会工作者只是作为实习生或者志愿者的觉得进入社区,这就证明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存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进程,通过民间组织这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社会工作行政化,对于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内开展活动比较有利,但是这一形式在动迁社区内的应用还是比较少的。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文库丛书(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费孝通.江村经济(修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刘金龙,孙旭东. 动迁前后城郊型社区公共空间的变迁、特点及其启示——以北京市J小区为例[J].地方治理研究.2017.

[5]肖覃. 社区营造五维视角下的社工服务[J].中国社会工作.2018.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社会工作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