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子建
摘 要:群众文化舞蹈作为一种群众文化的组织形式,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群众文化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能够对我们了解它对群众精神生活的促进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当下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就这些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形式;舞蹈创作;舞蹈编导
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
(一)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存在问题
1.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投资不足
从事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只靠口号,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才能实现。从目前对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投入情况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这不仅是对群众文化舞蹈的投入,还应包括对相应基础建设的投入。目前,在城市地区,越来越多的文化娱乐场所正在不断建设当中,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然而,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的娱乐方式依旧比较单一,打牌、打麻将、聊天等成为百姓娱乐的主要形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百姓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娱乐场所,政府在基础建设上没有满足人民的需求。同时,在投资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对城市与农村的投资不平衡上,因为城市生活水平高且人口密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且市地区高楼密布,人们对统一的文化生活场所的需求欲望明显大于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因为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统一管理上难度稍大。而且因为农村地多人少的原因,往往给投资方造成没有必要建立文化生活场所的印象,对基础建设的投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2.对创作工作不够重视,流于形式
目前,为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政府在基层文化的建设上也在不断进行尝试,一些地区建设起了文化广场为百姓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提供了场所。但是,这些工程一旦结束,后继的精神文化活动便戛然而止,这些文化广场也变成了人们日常的简单的娱乐场所,对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整体工作停留于形式层面。这导致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工作开始的步伐十分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创作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人民精神生活的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只靠人民群众自我觉醒,这样收到的实际效果会十分缓慢。
(二)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团队
基层文化的建设不能离开智力系统的支持,充足的人才是基层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培养群众文化舞蹈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支专业的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团队,能够为舞蹈的创作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专业舞蹈创作人员掌握了群众演员所不具备的知识基础,他们往往能从理论角度来观察、解释一段舞蹈、一段配乐是否符合想要表现的主题,同时对主题的把握也更加的敏锐。组织舞蹈表演活动,开设舞蹈培训班能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群众舞蹈创作工作人员,同时能够对群众进行培训,在与专业舞蹈人士充分交流的情况下,加深群众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对群众文化舞蹈的推广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2.重视表现手法,突出群众生活
能够吸引群众目光的舞蹈表演形式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将大量的群众吸引到群众文化舞蹈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中。这就要求在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当中,要重视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吸引观众的眼球。创作群众文化舞蹈,就意味着创作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题材也要接近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把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为群众舞蹈的创作题材。选用的题材要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要是人们最喜欢的、最乐意接受的题材,这样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体现出群众文化舞蹈的现实精神。同时出于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生活化的舞蹈艺术取材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推动作用。
3.注重风格与样式的地域性与通俗性
中华文化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都具有不同的地方色彩。因此,我们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的时候,要对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作,不能胡乱创作,出现与当地文化产生不协调的情况。众所周知,世界上的舞蹈艺术都是立足在自身艺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间融合了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将艺术情怀与舞蹈创作结合起来,融合当地艺术审美的特点,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色彩的舞蹈,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人民的接受能力。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
(一)目前群众文化舞蹈编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舞蹈表现力低
群众文化舞蹈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是因为其艺术表达能够表现出人民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追求,这对群众文化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情况不是很乐观,出现了很多胡乱编导的情况,舞蹈作品太过于强调动作,只注重舞蹈演员中的舞蹈配合,缺乏实际的艺术表现,在舞蹈意蕴的编导上缺乏情感表现,使得群众难以在观赏中找到情感共鸣,阻碍了群众舞蹈艺术的推广。
2.舞蹈编导不从实际情况出发
要想人们能够接受群众文化舞蹈,切合实际,实事求是十分重要。现在,有的舞蹈编导不从实际出发,不尊重舞蹈编导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实际情况。比如,一般的群众演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舞蹈训练,对舞蹈动作的完成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实际的编导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比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不利于群众演员对动作的掌握,时间一长群众心理将会产生很大的落差,这将会大大降低群众在文化生活中的体验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舞蹈编导的并不一定都是专业人士,群众往往自发性地进行舞蹈编排,这使得群众在选择舞蹈动作、舞蹈配乐的时候使得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凑,造成舞蹈与音樂、表达的中心主旨不符的情况。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策略
1.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
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并不缺乏有过基础舞蹈训练的,甚至是专业舞蹈人员转业的人,因此,这些人在群众文化舞蹈编导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即兴舞蹈是在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舞蹈功底的基础上,在灵感的推动下产生的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舞蹈编排,将这些舞蹈动作加以改良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由于这些具有舞蹈功底的人长期与普通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了解更深,对身边哪些人是个什么动作有着比专业人员更深的认识。他们更能在舞蹈编导的同时考虑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情况和群众舞蹈演员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那些偶然出现的灵感,往往能促使表演取得更好的成績。
2.从实际情况出发
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群众文化服务的主体是人,我们要结合的实际情况,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中要结合群众演员的接受能力,不宜出现太多的高难度动作。同时,在进行舞蹈编导的指导时,要对群众加以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理解一首配乐、一段舞蹈要表达出来的艺术内涵,从而对配乐、舞蹈动作进行对应选择。防止出现“牛头不对马嘴”,舞蹈动作与配乐、布景不匹配的情况。
3.编导要注重亲民性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在人民群众的内心实现共鸣,一个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的主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使群众文化舞蹈深入人心,就要在主题的原则上不断朝着亲民化发展,群众文化源自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观赏的主体,表演的主体大都是平民百姓。演员身份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总是采用专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也不能用专业的要求去督促他们,而要用亲民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在选材上要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使得群众演员在理解题材时的难度降低,突出“本色出演”的艺术特点;在舞蹈动作的编导上,选择适合群众舞蹈演员的动作,特别难的动作可以选用具有一定舞蹈功底的人员,甚至是专业舞蹈演员进行表演,这样不但能够促进舞蹈的整体完成,还能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与专业人士的接触机会,得到更多来自专业人士的指导,增添人们的体验感和参与兴趣。
4.巧用道具与布景,增添修饰效果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群众舞蹈想要充分表现出它想要表现出来的文化意涵,就不能只简单地依靠舞蹈动作来完成,它同时还需要借助其他事物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才能将舞蹈所要表现的意蕴表现出来。在群众文化舞蹈的表演过程当中,道具和布景使用的重要性不亚于音乐的重要性,因此,巧妙运用道具,选用正确的布景也是群众文化舞蹈在编导时应该要注重的重点。在群众舞蹈编导的过程当中,如果想要突出舞蹈的表演效果,学会巧妙地运用舞蹈道具,选用正确的布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能。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道具和布景能够充分地表现舞蹈所要表现的意义所在,能够烘托出舞蹈的气氛,丰富舞蹈的意蕴,提升群众舞蹈编导的水平。
三、结语
群众文化舞蹈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促进社会和谐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的过程中气到了关键作用,研究群众文化舞蹈,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是否有所提高,对发展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在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群众文化舞蹈的推广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胜群.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几点建议[J].中国文艺家,2017,06.
[2]冯蔚.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大众文艺,2016,(08),15.
[3]张月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J].大众文艺,2017,(13),5.
[4]吴文婕.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研究[J].大众文艺,2015,(0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