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互动研究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江西高职人才培养为例

2019-05-16 08:08李爱珍洪如霞
职教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用性江西省基地

□ 李爱珍 洪如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光电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化工产业等,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良好的势头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和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在科学上会发明、技术上有创新、生产中能运用[1]的新型实用性人才来实现。因此,对于侧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特色产业的打造,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先进的技术,更需要大量的新型实用性人才。近年来,江西省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面向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逐年加大高职人才培养的力度(见表1)。2014-2018年期间,江西省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毕业生439587人,其中在本省就业的人数为191917人,且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在90%以上。如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高铁发展和临空经济需求,开办了高铁、航空等20多个专业订单班;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地方培养高级技能人才1400余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江西高职院校根据省委提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总要求,主动对接区域经济新兴产业倍增、新动能培育和传统产业优化工程,加强产学研用创新基地建设、创建区域科研品牌项目,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研发与转化的效率。2014-2018年间,江西省高职院校各项技术服务指标稳步增长(见表2),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46951.52万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8330.45万元,技术交易到款额4232.52万元。江西省教育厅也多措并举,逐步推进和搭建沟通、协作的平台,在2018年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现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的6项技术成果与企业成功签约。

(三)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江西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动对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培养了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质人才。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开设19大类365个专业,专业布点总数1573个,并针对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增155个专业点,停招54个专业点,撤销26个专业点。如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资源,主动与江西宝群电子科技等公司对接,重点打造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以适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原则,将原来的40多个专业逐步优化为11个。此外,2018年江西省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达到364856人,较2011年增长41.94%。以上专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在校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新型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省的经济核心区域,在其规划中重点打造光电、新能源、生物、航空等八大产业基地,同时,江西省委、省政府以有色金属、钢铁、汽车、船舶、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先进装备制造、航空制造、新材料、锂电和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产业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面推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全面发展需要两个层面的人才:一是需要部分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和紧缺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首席技师等。此类人才在本省人才培养中比例较低,主要通过“赣鄱英才555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面向海内外进行引进,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进行培养。二是需要大量扎根基层从事生产、建设、服务的新型实用性人才,此类人才主要依托江西高职院校大力培养。主要包括:(1)基础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新型实用性人才,以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础建设和生态协调发展,该领域主要涉及农林牧渔、水利、环保、气象与安全、资源开发、土木建筑等专业大类的人才。(2)先进的生产、制造业方面的新型实用性人才,以保障传统产业稳步增长,新兴产业协调发展,该领域主要涉及装备制造、轻纺、食品药品、生物与化工、能源动力与材料等专业大类的人才。(3)具有现代管理与服务理念的新型实用性人才,以为区域生产、建设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主要涉及公共管理、财经商贸、教育、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新闻传播、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

表1 2014-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及在本省就业情况

表2 2014-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科技服务到款额

三、江西省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建设难以满足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一是专业建设全而不优。当前,江西省高职院校共开设19大类365个专业,专业建设基本上全面覆盖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但在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四个50强的遴选中,只有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分别进入了 “育人成效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的备选名单,说明江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优势不够突出、特色不够明显,育人成效不高。二是部分专业布局相对集中,同质化严重。在专业建设与调整中,仍然有部分专业出现重复建设、扎堆建设的现象。如医药卫生专业大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专业布点数64个,在校生规模达3.68万人,占高职在校生的10.08%,虽然有效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但也因供需比失调,出现学生就业难、人力资源浪费的局面。三是专业建设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支撑作用不足。2018年,江西省委提出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江西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但从江西省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布局(专业布点41个,占专业总布点的2.61%)和在校生人数(0.719万人,占高职在校生的1.97%)来看,难以满足江西农业发展需要。涉及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一些急需专业至今尚未开设,如灌溉与排水技术、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设施农业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

(二)课程建设难以满足行业生产需要

一是课程设计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但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足直接导致学生职业信念不坚定,离职率较高。江西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在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单位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表示满意,但有近70%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二是高水平智能化和数字化课程数量不足。为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各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全省高职院校建设网上课程3709门,但国家级精品课程仅35门;同年江苏、浙江、湖南高职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分别达到191门、164门、77门,可见,江西高职院校课程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因此,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整合优势资源,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全方位协调发展,以更好更快地适应行业生产需要。

(三)实训基地建设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数量不足,生均工位数较少。如表3所示,目前江西省高职院校共有校内实训基地2847个,工位总量182164个,校内生均工位数0.50个,而江苏高职院校生均工位数已达到4个,可见,江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数量及工位数建设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二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293087台套,设备总值248671万元,生均实训设备值中位数为6815.59元,比全国中位数9937.70元低了45.81%,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不足直接导致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不高,实训设备更新较慢,实训内容比较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三是校外实训基地数量有但合作还不够深入。江西省各高职院校共建有校外基地5970余个,拓宽了学生见习、实习和就业的途径。但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仅为20%的在校生提供了顶岗实习的机会,为10%的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说明学校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不够深入。

表3 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四)师资队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通过对2018年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四个省份高职院校教师基本状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发现(见表4),江西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总量相对不足,国家级名师较少。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生师比为15.38,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高职教育强省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国家级名师只有16人,位于全国中等水平,在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内涵发展方面的力量还远远不够。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方面,2018年江西省高职院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仅为18.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更是远远低于湖南、浙江和江苏。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仅为45.03%,与全国平均水平及湖南、江苏、浙江的教师学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从年龄结构上看,老中青教师的比例为1:1:2,年轻教师比重过大,在职称评聘方面难度较大,不利于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三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下企业锻炼人次较少,实践能力不足。江西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52.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浙江低了近30%;每年下企业锻炼的教师比例仅为4%左右,多数教师缺乏到企业、行业的实践经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四是兼职教师队伍不太理想。江西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占比17.98%,且部分兼职教师长期从事一线生产,对教育规律、授课技巧把握不熟,教学效果不好,流动性也比较大,兼职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稳定性方面都有待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导致新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表4 2018年江西、江苏、浙江、湖南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高职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与资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八大板块建设需求,江西高职院校要认清自身办学优势,寻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一是以省级“优特”专业建设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2018年,江西省评选立项83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在“优特”专业的后续建设中,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重组优势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家长、企业、行业、同行进行评价,将“优特”专业做大、做强、做精,为建设国家级“优特”专业奠定基础,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专业集群,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坚持以应用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对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高的专业,根据实际需求停招或撤销;对于急需且尚未开设的专业,省教育厅及相关学校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合作办学,尽快弥补专业建设的不足,满足三次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整合优势专业资源,建设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等品牌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二)打造优质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生产岗位需求,一是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工匠精神等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坚定职业信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二是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形成通识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优质课和特色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鼓励校企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突出课程建设的本土化和个性化。三要大力推进全课程信息化,优化升级资源库平台。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升级资源库平台,鼓励骨干引领、人人参与、分课制作的课程信息化建设模式,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课程资源库,实现校级教学资源库全覆盖,省级教学资源库出精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出金品的目标,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新体系,全面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区域经济实际生产需要

根据学生实践需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一是加大校内实训基地资金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的实训基地和工位数,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在获取政府最大支持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收,提高学校资金收入;同时还要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及校友的捐赠,实现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为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提供物质保证。二是广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多功能的实训基地。各高职院校应该按照教育厅统一规划管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统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需求,以项目为主导,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项目开发研究,在此过程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全面推动新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2]。

(四)引培并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区域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江西省委、省政府还要继续通过“赣鄱英才555工程”、“职教名师引领工程”等渠道,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专业紧缺人才、专业带头人、高级职称教师的引进,全面打造“赣鄱工匠”队伍。同时,还要契合行业发展,从高校择优录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升高学历高水平教师比例,逐步扩大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教学实际,制定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观摩学习,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传授先进的教学经验,开拓教师的视野,打造名师队伍;对年轻教师加强岗前培训、在职轮训,真正实现“走出去、请进来”,“海陪国培”全覆盖。尝试校企联合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学校和企业对双师型教师互培互育,分级分层管理与考评,逐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年轻教师下到企业、行业等生产一线从事实践锻炼,每位专业教师每五年下企业、行业锻炼的时间不少于半年,以提升其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面向省内外企业、行业招聘能工巧匠,加强与技能名师工作室合作,建立长久关系,逐步完善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办法,稳定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高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新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3],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与域内高职教育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实用性江西省基地
模拟成真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我的基地我的连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