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形胜融万花之园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从规划至实施方案空间推演过程思考

2019-05-16 05:53
中国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展示区世园园艺

严 伟

侯 爽

王 贤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最高级别专业类世界博览会,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国再次举办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举办时间2019年4月29日—2019年10月7日,展期162天。办会主题: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办会理念: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办会目标: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

在强调生态文明发展观的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展现21世纪人类生态文明价值追求与建设成就的国际窗口,本届世园会在规划设计层面,从概念方案国际征集至实施方案落地建设过程中,组建多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团队互通协作,从不同专业角度应对大型展会需求的巨大挑战,努力探究人工环境与自然重构的和谐与平衡,力求最大化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向世界展现中国特有的人与自然协调融合的环境体系和富有活力、充满个性又具中国气派的展会公共空间系统。

作为参与规划设计全过程的风景园林团队,以风景园林视角将园区从规划至实施方案的空间推演过程记录下来,归纳梳理了园区设计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推演过程中对空间组织的逐层思考,供读者参考。

1 场地机遇和挑战

世界园艺博览会已发展半个世纪,由于大会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申办。并已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形态各异的场地环境举办过。就场地环境类型而言,有城市建成区、自然风景区、生态空间修复区等。不同环境、不同的空间特征,传递给观展者和参展者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感。同类专业性博览会在中国也举办多次,1999年昆明、2006年沈阳和2014年青岛世园会都选址在自然风景区内,依托优美的自然风景积极融合人工环境空间,会后成为风景区的独特组成部分;2011年西安世园会选址在地形平缓的城市开发区,利用场地现有水系资源,平地塑景,突出以水为魂的空间体系和地域浓厚的人文精神;2016年唐山世园会以及2013年在北京丰台区举办的园博会,选址共性是在城市特殊场地,即采煤沉降区和垃圾填埋场,规划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将场地“凤凰涅槃”“化腐朽为神奇”,给场地重新注入生命。

2019北京世园会选址有其空间独特性和发展机遇性。园区选址在素有北京“夏都”之称的延庆区(图1),城区三面环山一面水(图2),会址紧邻城区西部,北望海坨,南眺八达岭长城,中部有妫河穿过(图3),大山水格局为组织园区空间铺垫了最佳环境背景,“望山通水忆乡愁”的文化情怀有了天然依托。场所大环境正契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山水人居、理想家园文化风貌的期待,为诠释“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办会主题提供了良好空间载体。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最高级别的博览会,参展者和观展者规模庞大,展陈、服务和交通等功能需求巨大。如何实现安全、舒适、充满愉悦感的观展体验,表达中国文化空间韵味,展示“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将是园区空间规划的最大挑战。

图1 会址距离北京中心城74km[1]Fig.1 The location of the expo site is 74 kilometers from the central city of Beijing

图2 延庆区山水格局示意(三面环山一面水)[1]Fig.2 Landscape pattern in Yanqing District(surround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

2 办会需求与场地自然环境

2.1 办会需求

1)参展者的数量和类型。

2019北京世园会在参展者类型和数量上力争体现其国际性、代表性、广泛性。根据办会承诺,官方参展者(包括国家和国际组织)数量不少于100个;非官方参展者(包括国内各省、区、市参展者,国内外参展企业和个人)数量不少于100个。

2)参观人数。

世园会期间,预计每日的平均客流量为20万人次、高峰日客流量30万人次、极端高峰日客流量40万人次。参观人员按照地区分为北京市民、北京周边地区游客、国内其他地区游客、境外游客等四大类。

3)安全保卫和安全等级。

作为国际A1类展会,世园会办会期间将有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外国政府部长和其他高级官员、国际组织官员等国际贵宾,以及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各界受邀嘉宾、媒体等国内VIP参会。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VIP出入口、专用通道以及最高等级安全保卫的其他相关要求。

4)主要建设内容。

展览内容包括四大展馆(中国馆、国际馆、主题馆、专题馆)、一个演艺中心(开闭幕式)、多个展园区(世界展园、中华展园、世界主题花园展示区、人文园艺展示区、绿色生活展示区、园艺科创展示区、企业展示区、自然风光体验区等);配套内容包括游客服务设施(餐饮、厕所、问询、医疗救助、物品寄存、失物招领、银行、邮政等等)、运营配套设施(交通运输、防火防灾、环卫保洁、志愿者服务中心以及相关市政管线、站点)、综合管理设施(会议中心、行政办公、新闻中心、贵宾接待、信息控制中心、交通指挥中心、安全保卫中心、仓储设施等)[1]。

2.2 场地自然环境

延庆地处北京上风上水位置,属燕山沉降带西端,延怀盆地东部,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有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世界级地质遗迹龙庆峡、千古之谜的人文遗迹古崖居;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野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然花圃四季花海、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康西草原、百里画廊等,延庆的独特区位形成了“三面环山、一水中流”的自然山水格局,山水林田路,村镇城乡园,浑然一体,绘就县景合一的山水城市画廊,青山绿树碧水蓝天已成为新时代北京的绿色名片。

世园会会址紧邻山水环抱的延庆新城,横跨妫河南北两岸,地势基本平坦,北望海坨,南眺长城,视野开阔。核心区面积503hm2,场地内包括妫河拐弯处河段、妫河森林公园密林湿地区、部分农田和2个村庄,临近妫河和西拨子河有鱼塘和坑洼沟渠,沟渠周边及场地北部和妫河两岸林木较为葱郁,以密林和湿地为主,场地南部以农田为主,沿村路分布一些长势壮硕、林冠圆满的杨、柳、槐等行道树,现有林田湿地环境中的动物种类比较丰富,鸟类、蝶类、蜻蜓等均有栖息(图4)。

3 概念方案征集的收获与启发

为了广泛汲取国际国内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创意,组织方于2014年5月向国内外具有与世园会规格和功能相类似的园区规划设计经验的机构发出邀请,征集针对本场地有可能的最佳解决方案。数十家应征者历时3个月的集中高强度工作,从不同角度、不同专业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其中如何将庞大的展会功能融入自然环境中,也都各有新意。

3.1 展会融入自然的空间思考——因借山水

与山水相融,是所有应征团队追求的空间目标,有方案将妫河引入园区作为空间搭建的依托,核心展陈内容依水岸分布;也有将原有林田肌理提炼重塑,用现代手法搭建田园骨架,与园外大山水遥相呼应,用田园开阔视野纳周边山水景致,展陈内容依田园肌理呈棋盘式分布;比较多的方案是将园外山水风景引入场地,园内再塑山水空间与之因借融合,为展陈内容提供山水环境依托。但各家对山水空间与布展形式的处理方式又各有创意,有用轴线统领各展区,主要展馆集中布局形成核心区,亦有一心多点集中与分散布局有机组合等,这些思路对后期的方案综合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启发。

3.2 场地因借山水的灵感起源——自然感动点

规划本底依托方案是由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组成的联合体提交的主题为“山水相迎,盛世花开”的获奖规划方案。在充分研究展会功能需求后,各分项小组继续深入工作,我们风景园林团队多次进驻场地,感受场地山水空间给予场所的精神,探寻山水自然感动心灵的精神空间。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发现了园区承接自然山水的绝妙之处,即妫河拐弯处南岸(图5)。此点恰巧所处园区中部,站在这里向西有最长的水上视廊,向北正对山形俊秀别致的冠帽山,山川形胜、图画天然,尽收眼底,直触心灵!这一点正是我们竞赛方案组织空间的灵感起源——自然感动点,完全契合办会理念“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空间精神寄托。

3.3 山水视廊搭起空间骨架,确定了园区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轴线

自然感动点与冠帽山形成了园区最长的南北山水视廊(图6、7),将其延伸至园区南边界百康路,确立了园区主要出入口和景观轴线,即山水轴线;结合综合交通分析,在延康路设立另一主要出入口,与自然感动点相连,与海坨山相对,形成了另一重要景观轴,即世界园艺轴线,2条轴线的建立,为大山水格局引入园区提供了空间载体,至此控制园区的基本空间结构初见雏形。

3.4 柔化直轴线丰富布展空间

传承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柔化直轴线,步移景异,丰富布展空间。为增强场所辨识度,除轴线引导外,主要展馆将起到场地标志物的作用,中国馆与中华展园、国际馆与国际展园、科创馆与科创展园组合式布局,同时给予每个组合片区的公共空间以不同风格特征(图8),提高了室内外观展的丰富度和互通交流的便捷度。这一组合式布展模式亦被方案综合所采纳。

图3 会址紧邻延庆新城妫河中间穿过[1]Fig.3 The site is adjacent to Yanqing New Town Guishui River passing through

图4 园区现状图[1]Fig.4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ark

图5 自然感动点“山水颂”现场照片(严伟摄)Fig.5 The natural moving point "Song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site photo

图6 山水视廊分析图(王贤绘)Fig.6 The analysis of landscape visual corridor

4 综合方案阶段的特色理念与空间布局

在方案综合阶段,我们作为核心团队之一,在吸收各方极具价值的建议与启发后,重新回归原点,再次审视场地,逐一核对各项办会承诺对空间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规划工作既高度紧张又必须严谨。组织方组建了由北规院技术总负责,孟兆祯院士、尹伟伦院士、崔恺院士、张启祥教授等领衔的多专家顾问团队,国内外规划、景观、建筑、市政、水利、展览、文化、传播等机构和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合战队,从不同专业角度深入分析研究,为空间规划提供了翔实有效的场地基础信息、刚性建设条件、展览综合需求、文化表达策略等。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推敲、论证、研究,确定了规划目标、特色理念和总体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市政、展馆建筑、生态、可持续等多个专项,在此不一一展开,仅就规划理念和空间布局作一小结。

4.1 规划目标与四大特色理念

规划目标是,弘扬绿色发展理念、彰显生态文明成果、推动园艺及绿色产业发展;举办一届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世园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中国示范区。四大规划理念是,生态优先,师法自然;传承文化,开放包容;科技智慧,时尚多元;创新办会,永续利用[2]。

4.2 “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

园区规划以“园艺盛会、世界舞台”为主题,依托大山水格局,远借冠帽山、海坨山和长城,近借妫河,以自然田园为本底,形成“一心、两轴、三带、多片区”的总体布局形式(图9、10)。从空间组织上,将百余展园和四大展馆、1个演艺中心融入园区山水格局之中,与园外山水景色在视线上有机融为一体。

一心,即核心景观区。规划利用现有鱼塘沟渠等低洼地,处于妫河拐弯处,即自然感动点南部区域,结合海绵园区理念,拓展水域形成湖面,取名“妫汭湖”,将南北山水视廊引入园内,土方就近堆叠至湖区西侧,形成园区制高点,取名“天田山”,是远山视廊引入园内的巧妙衔接处,山上置阁,取名“永宁阁”,是望远山俯妫水纵览全园的最佳观赏地。天田山、妫汭湖经自然感动点与秀美山川融为一体,山水空间被巧妙接入园区,成为核心景观区。演艺中心、草坡剧场、中国馆以及国际馆,环妫汭湖而建,依山傍水,成为标志性景观,形成“一心连世界,远山近水情”的和谐景致。

两轴,即山水园艺轴和世界园艺轴。山水园艺轴,通过礼乐大门、中国馆和天田山,与冠帽山相对,以“风、雅、颂”为主题,传递东方神韵;世界园艺轴经林荫大门、国际馆,与海坨山相望,描绘世界风情,两轴端点经核心景观区交汇在自然感动点,取名“山水颂”,表达了无论何种文化背景,人类的最高精神追求是感恩自然,歌颂自然,是感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永恒追求。

三带,即妫河生态休闲带、园艺生活体验带和园艺产业发展带。经交通部门对园内游客分布的模拟测算,为避免核心区的游客拥堵,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两大主题展馆分别布置在核心区东、西两端,与园区次入口相对,成为东西展区的核心,使整体空间布局呈现重点突出、展馆适度分散、布局相对均衡的格局。由此规划出3条东西向的带状公共空间。园区北部的“妫河生态休闲带”依托妫河自然风光,以休闲放松为特色,让心灵回归自然;园区中部的“园艺生活体验带”以园艺体验为特色,集游赏、休憩和餐饮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串联了五大展馆和展区组团;园区南部的“园艺产业发展带”是园区面向城市的界面,分布多种园艺产业形态,集合园艺生产、研发、展览、体验与售卖等综合功能。3条东西向带状空间各具特色,是全园游赏组织的重要动线。

多片区,即中华园艺展示区、世界园艺展示区、生活园艺展示区、教育与未来展示区、心灵家园展示区。“一心、两轴、三带”搭起园区公共空间系统,并将场地划分出多个展示地块,结合公共空间文化性,对应世园会的副主题确定了5大功能片区,即以“融合绽放”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展示区和中华园艺展示区,分别依托国际馆和中国馆布局;以“心灵家园”为主题的自然生态展示区,依托现状保留的湿地和密林布局,呈现湿地和森林交融的自然景观风貌;以“生活中的园艺”为主题的生活园艺展示区,依托保留的谷家营村肌理风貌,建设园艺小镇,由园艺大师呈现独具创意和时尚生活的园艺作品展示;以“教育与未来”为主题的教育与未来展区,是专门为小朋友们提供的科创园艺和儿童园艺展园,依托原有农田肌理布局,在田埂花巷感受植物世界的奇妙。展园区采用集约式的空间布局,每一个展示片区与园区公共空间即相对独立又彼此渗透,观展内容紧凑有序,公共空间自然放松,游客可灵活组织游赏计划。

综合规划对交通、市政、展馆、生态等各专项都做了明确定位和建设指引。2015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主持召开的北京世园会组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审定了《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综合规划及周边基础设施规划方案》,为下一步多元主体和多专业协同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图7 投标期间园区空间推敲示意图(严伟绘)Fig.7 The sketch of park space research in the competition period

图8 投标期间展区特色风貌概念示意(侯爽绘)Fig.8 The concept of characteristic landscape in the exhibition area in the competition period

图9 综合规划方案——规划结构图[2]Fig.9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cheme—the planning structure map

图10 综合规划方案——园区鸟瞰图[2]Fig.10 The comprehensive planning scheme—the aerial view of the park

5 实施方案阶段的图纸推敲与现场打磨

进入设计落地阶段,最为关键的是图纸上的层层推敲和施工现场的反复打磨。最完美的理念和构想都要通过设计图纸和工程建设得以实现。由于世园会本身博览的特点、集约式空间形式以及低干扰建设要求,决定了工程任务极其艰巨,规模体量巨大、专业工种庞杂(建筑、园林、生态、路桥、文保、结构、给排水、电气、热力、电信、智慧、燃气、雕塑、音乐喷泉和塑石假山等),交叉多,协调量大,建设主体多元(主办方、国内外参展者、供应商等),建设周期紧张,投资限额严苛,审批流程复杂等。几十支设计团队秉承上位规划确定的目标与理念,直面重压,进入更为艰辛的高强度设计阶段。

5.1 园林总图平面落位与地形推敲

在总图定线落位时,设计团队再进场地的首要任务是将规划路网和山形水系与现状植被、地形地势做充分校核,力争对场地良好资源的最大保留和利用。通过丈量式步行踏勘,在生态本底较好的区域,严格划定保护和可展示范围,控制游人规模,最低强度设置生态科普和参观路线。现状5万余株大树被保留下来,同时原有村庄、农田内的行道树和防护林与园区骨干路网和公共空间充分融合,最大化提高林荫游赏舒适度。原有坑塘沟渠结合海绵园区建设被有效利用,沟渠洼地连同草沟疏导全园雨水,鱼塘拓展变成雨水集中蓄存区,根据雨季蓄存库容需求和常态水体自净化深度需求,反复推敲水面大小形态、弹性岸线高差、主要观赏面山高水阔比以及拓挖土方量的规模,努力寻求人工与自然的最佳平衡点。一切围绕对场地扰动最小,功能最优、效果最佳、融入自然的设计目标。

图11 施工期间的青杨洲、飞虹桥、日新苑实景照片(严伟摄)Fig.11 The real-view photo of Poplar Isle, Rainbow Bridge and Hall of Sunrise during construction

图12 施工期间的千翠池实景照片(严伟摄)Fig.12 The real-view photos of Colorful Water Fall during construction

5.2 核心景观区的画面推敲与场地记忆保留

作为北京世园会标志性展馆,中国馆位于一号门内,山水园艺轴中部,是游览必赏之地。中国馆游馆出来(出口位于建筑北侧),将直面世园核心景观区。这里前景是开合变化的妫汭湖面,背景是绵延的军都山脉,可以雕琢打磨形成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因此在落地阶段,设计围绕场地原有青杨做深化,打造青杨洲,寓意“留住这片青杨就是留住了这块场地的根,留住了乡愁记忆”。青杨洲是原来鱼塘旁边的现状杨林,设计保留后,为了解决现状树与妫汭湖水面将近6m的高差,以军都山石为原型,塑造假山,与海坨山、冠帽山呼应,将“燕山余脉”这一极具延庆地域特色的景观引入园内。湖面之上飞架一座以中国传统木结构(贯木拱)搭建的虹桥将青杨洲连接起来。而在桥的另一侧,一个现代中式坡顶建筑恰如其分的将整个画面点睛,由于其坐西朝东,宜观日出,取名日新苑,寓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杨洲、飞虹桥和日新苑3个节点串联山水画面,形成一幅远看有势、近看有质的山水长卷(图11)。从实施的初步效果呈现来看,表达出了对“天人合一”理想画面的追求。要对场地原有肌理加以保护利用并融入景观是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思维,因此后面才会有千翠池的老柳树(图12),让千翠流云景点更有人文韵味;才会有后面一带一路花园中独特的“并秀台”,让园艺有了长城背景。“并秀台”是利用场地原有的一个三角土台,用长城砖加以围砌形成烽火台感觉的台地花园。这些触情生景,景到随机的设计思维让北京世园的景观更具场所特质,也更留住了一分乡愁意境。

6 结语

北京世园会从2014年概念性规划到2019年4月建设完成,规划设计工作鏖战了5年时间,从未停歇。每一个规划设计阶段都是在不同的深度、尺度和层级上,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再认知,对办会需求的再梳理,对方案的再创造,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再探索的过程。由于博览会的时效性和综合性特点,设计团队不仅仅是提供图纸,更多的工作是深入建设现场,根据场地情况、技术工艺、材料材质、生态需求、建设时序、极端天气等实际问题落实设计意图,不忘规划初心,保障园区建设融入自然环境理念的最终落地。

规划到实施方案推演的过程,是通过世园会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我国城市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借鉴。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北京世园会的举办将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展示区世园园艺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天猫、京东趋势品类展示区:引领纸品、卫品消费新趋势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奇葩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园艺
花伴世园北林行动
等待亮相
浅析居住小区展示区的室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