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少儿钢琴教学法(二)

2019-05-16 06:38孙鹏杰
钢琴艺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音阶手腕指尖

文/孙鹏杰

校译/汤菲菲

关于钢琴技术

就像一只史前昆虫无意中爬进树梢一样,艺术能把思想、情感、形象、故事,甚至是哲学都封装、定格、冻结。当我们在听一首贝多芬弦乐四重奏或者德彪西前奏曲时,我们就在让那只沉睡于琥珀里千万年的昆虫复活,让我们即使在当代也能重新体验它的存在。但是如你所想,复活可不是简单的壮举,作为音乐家,我们需要智慧去还原乐谱和灵魂,去赐予它生命。然而无论我们的智慧和灵魂有多么细腻和丰富,它们都只存在于我们内心。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个外部媒介—身体,把内在的艺术形象“投影”到外部。这个从内到外的过程就是技术。

如果有人问我:“艺术形象和技术哪个更重要?”那么我会回答:“好愚蠢的问题呀!”但是如果有人问我:“对于初学者来说,艺术修养和技术训练应该先重视哪样?”那么这个问题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有趣。以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会尽早去启发学生的艺术修养,但是不管我多早开始,都需要先给学生一些技术和读谱方面的小提示(不过这个阶段关注更多的还是关于读谱方面的问题,这个我们会在将来讨论)。所以在起步阶段,建立一些简单的技术规则是不可回避的,然而有趣的是,当我们进入到高级水平的演奏时,情况会完全相反,技术最终总是被艺术修养“带着走”甚至“拖着走”。那么,回到初始阶段,这些简单的技术规则是什么呢?对于我来说,这个阶段只需要强调两个概念—用指尖和用手腕。为什么只有这两样?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对钢琴技术有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从钢琴技术的定义开始讨论。最简单的表述就是“技术是实现艺术形象的能力”。啊,如果生活就是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该多好!或许更简单粗暴的解释应该为:技术就是弹奏技能有多快、多强和多准,以及音色变化有多丰富。这是一个很具体的定义,但这只是给我们定了目标,至于怎么能达到这个目标却并没有太多帮助。然而,当我们看向88个琴键,再低头看着可怜的十根手指,开始了解钢琴之所以难,是因为它需要我们在各种把位下协调双手了以及通过手臂和手腕在不同把位之间巧妙地转换。手和手指、手臂和手腕......突然心里逐渐变得清晰了:技术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钢琴与身体的相互作用,从指尖,到第一、第二、第三关节,再到手掌、手腕、前臂、手肘、上臂、肩膀、躯干,上至颈部和头、下至臀部、腿、脚和脚趾。对技术的掌握就是对动或静的把握。所以什么动作是真正有用的,并且该如何训练它们呢?

当我刚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教学讲座的时候,我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怎么去训练一个正确的手形”?和“如何避免手指第一关节塌下来”?坦白说,刚开始被问到的时候我都有点儿懵,因为我自己的教学中从来没遇到这两个问题。但是进一步反思,这些问题也就解释了我在各地大师班上经常遇到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一种僵硬的、紧紧“握住”想象中的球的手形,让手看上去像是“专业的手形”,手指僵硬以防第一关节塌下去,但是这个代价就是“僵尸”一般的手。其实,在真正高级别的演奏中根本不存在手形这个概念,而在初学阶段真正的手形是从内到外通过几个月的培养慢慢建立起来的。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一样,对于初学者我只强调两点:用指尖和用手腕。用指尖弹琴意味着贴着键用指尖触键,这简单地动作就会确保第一个关节不会榻,同时触键时摁住甚至抠住琴键,就像按电梯楼层一样,这种指尖上的压力会产生一种向上力,使得后面一排三关节凸出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拱形。而用手腕意味着它与手和手臂组成一个复式三级杠杆,以手腕上下地发力,通过指尖传送能量至琴键。此外手腕轻轻地向下会辅助拱形的形成,也有助于弹出一个柔和且饱满的音色。当学生通过这种弹奏法形成了一个放松的手形(通常与读谱的基本能力同步进行),就可以开始引入高抬指训练,甚至(虽然我不用)开始用手腕做吊臂的训练,但是注意别吊得太高。

这种手腕和手指理论的来源其实是钢琴家李斯特,他经常会让学生做以下练习去感受手指和手腕的关联(见例1)。

例1

五个键将通过手腕同时按下,并且有意识地感受每个指尖的支撑力。敏感的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抬”手腕如吸气,以及“落”手腕如呼气的内在联系,就像唱歌一样。而与唱歌不同的是,弹琴在吸气的时候也可以发出声音,就像李斯特为我们展示的下一个练习一样(见例2)。

例2

这一次“抬”手腕弹2、3、4指同时也在为下一组1、5指做准备。这个“落—提”动作是钢琴演奏的核心动作之一,用于任何一个两音小连线一样(见例3)。

例3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在连线的尾部提起手腕,有助于乐句收尾的同时,有效地为下一个小乐句做准备。这种方法也可以被延申到更长的乐句中(见例4)。

例4

李斯特指出这些练习要先分手练习然后再合手练习,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24个大小调的练习。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对李斯特的手腕训练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但是我在本文呈现他的原始想法,是为了留空间让你们在这个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教学的训练方法。手腕有了系统的练习之后,最终会让学生建立起牢固、放松,又适合自己的手形,并且还能弹出富有表现力的音色,达到这点一般需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随后我就会开始手指的训练,也就是传统的高抬指方法,依次抬起弹下每一个手指。关于“高抬指”这个有争议的话题,我必须要强调三点:1.没有必要把手指抬得特别高;2.训练手指的时候我们要让手腕时刻保持放松状态;3.这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训练方法而不是演奏法。当学生已经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手指后,我们最后会转向演奏法的抬指,也就是所有的手指,除了下键的那根以外,其余的都悬在空中。完成这部分训练后,学生就已经能在一个固定把位上舒适地进行控制,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下一个话题—把位的转移。

关于把位的转移,没有比音阶、琶音还有和弦更好的教材了。学生应该先掌握好音阶,然后再到琶音,最后才是和弦,而且要确保24个大小调都完整练习。如果上述的所有手腕和手指练习都勤奋地练好了,你会发现音阶和琶音一点儿都不难。先从慢速、分手开始练习,然后在确保平均弹奏之下逐渐加速。要特别注意,即将弹奏的黑键应提前准备好,并且及时收1指或跨越3、4指。关于收1指的问题,我建议学生弹2指时就同时收1指,因为在快速弹奏音阶这个动作需要做得很快,而学生需要习惯这种感觉。一旦音阶被牢固地掌握以后,琶音也会自然地掌握,它就像一个更“宽”的音阶再加上一点儿手腕及手肘的横向动作,当琶音练习完成以后,和弦弹奏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以上所有练习都完成以后(一般半年至一年可以完成这套训练),学生会发现他们在键盘上“行驶”得非常舒服。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速度、力量和丰富的触键只是时间和耐心的问题。虽然这些练习看上去很枯燥,但其实只需要在前半年中每天花20至40分钟左右,在这之后每天花15至20分钟就足以保持住这个灵活的技术了;此外,细致地做好这些核心练习,可以减少弹奏无数枯燥的练习曲,也可以省下更多时间去弹更具有音乐性的作品。

如我前面提到的,以上内容我们必须要感谢曾经风靡欧洲大陆、巡回演奏大量曲目,即使在最大的音乐厅演出也都座无虚席的钢琴家李斯特。在他提出的这套理论练习里,手指主要负责弹奏的颗粒性,而手腕主要负责输送能量给手指,以及组织乐句。这不但可以让我们能长时间弹奏丰富多彩的音色,同时也能让我们无论多大年纪都可以舒适地弹奏。我希望以上的讨论可以为大家解答关于钢琴技术的一些疑惑,如果读者朋友们还有什么不确定之处,请查看随之附上的视频,或者直接发邮件给我(邮箱地址:oumeishaoer@163.com),我会在日后的专栏中为您解答。(待续)

猜你喜欢
音阶手腕指尖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治理“指尖乱像”不宜一散了之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虔诚之花在指尖绽放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指尖童话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常转手腕可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