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泽
摘要: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凸显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再次追寻过去,吸取历史的教训,为我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合理不公正的行为敲响警钟。本文主要分析了近现代经济史上几次严重经济危机以及政府在这几场浩劫中的对策,以及由此探讨出能给世界和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货币政策;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活动
1引言
在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同时,世界经济却走势低迷、萎靡不振。历史上的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虽已成为过去,但却为我们的全球化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如果人们不了解这些人类经济社会领域的劫难根源,以及政府曾经做出过的正确或错误的货币政策对当时的影响和带给我们的启发,不去借鉴历史,那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或将无法对症下药,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毫无益处。因此,探讨这些历史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2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有著名的三大法宝: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指以法律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将其存款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金融机构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强,通常不会使用。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和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调整再贴现率:能够改变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影响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从而改变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则可以改变资金流向,从而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证券,以此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行为。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能够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进而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此外,政府还会经常根据市场情况实行紧缩性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量的目的。
3历史上几次较大经济危机和相关国家对策
3.1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罗斯福的货币新政
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是一场已潜伏很久的严重经济危机。它先是从美国华尔街爆发,随后迅速波及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总产值下降三分之一,世界贸易更是缩减了三分之二。作为导火索的美国,银行倒闭、企业破产、民生凋敝、失业剧增,自然急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维持货币市场和货币流通的稳定。而时任美国总统赫伯特·克拉克·胡佛(以下简称“胡佛”)却对这场灾难十分轻视,仍然反对政府干预,并没有出台务实的货币政策[1]。
自从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下简称 “罗斯福”)在1933年击败胡佛就任新一届总统后,立刻采取了有效的货币政策。他整顿银行,他发表了当时著名的“炉边谈话”,郑重向美国人民承诺:把钱存进银行是安全的。罗斯福果断停止了美国的黄金出口,放弃了金本位制,通过美元的大幅度贬值刺激出口、减少进口。这样做虽然保护了美国的利益,但是却把危机转嫁给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导致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这一恶性竞争的做法,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3.2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死灰复燃
二战后,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秩序开始趋于体系化和制度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仍以美国为例,1961年到1969年,美国经历了八年的繁荣期。然而,繁荣的背后,潜藏着足以震动世界的经济危机。随着欧洲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加大。1969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大危机的前兆到来——一次预警性的经济危机。美国在设备和耐用品制造业同日本和西德展开了激烈的競争,直接导致了上述行业生产的严重下降。耐人寻味的是,这场危机只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1972年美国经济又一次进入了高涨阶段,但失业率仍徘徊在5%,居高不下。短暂的繁荣转瞬即逝,23个月后,1973年12月,伴随着国际油价近500%的涨幅,危机爆发了。建筑、汽车、钢铁三大支柱产业损失掺重、前景黯淡,银行和企业的倒闭规模更是刷新了战后的国内纪录。美国还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74、1975两年的消费物价均上涨了11%左右,民众苦不堪言。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占据上风,货币两度贬值。了各国对美元丧失了信心,先后宣布放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固定)”的体制,采取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美元地位迅速下降。
3.3 2008年次贷危机以及中美的量化宽松政策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因其是由次级房屋信贷危机引发的,故又被称作次贷危机[3]。和80多年前那场经济大萧条如出一辙的是,美国政府在危机前都表现出了疏于防范的一面。宽松的信贷条件、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以及监管机构的失职更是为这场危机推波助澜。2007年夏,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和恐慌。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为挽救危机,即使向金融市场输入巨额资金,也很难控制国际金融市场的局势。2008年9月9日,危机失去控制,并肆无忌惮地在全球蔓延,多个大型金融机构或关门倒闭,或被迫接受政府的接管。
美联储虽自2007年起7次下调利率,但起初却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次贷危机的严重性。直到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后,美联储好像才清醒过来,把利率下调至0.25%,美国步入了零利率时代。这一次美联储受到了不小的刺激,从2008年到2014年,美联储先后出台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将短期利率保持在超低水平,压低长期利率以刺激经济。事实证明,第一轮政策对美国走出危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美国的金融体系,而二、三轮政策的效果仍有待商榷。
北京方面自2008年7月就非常及时地采取了措施,实行宽松的貨币政策,连续四个月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还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兼顾了他国的合理关切,积极倡导对外经济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进出口贸易,在经济危机严重时仍能保持7%的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4]。
4对中国经济的几点启示
4.1 扩大国际合作、促进多元伙伴关系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极少数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虎视眈眈,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一致谴责,公然颁布针对中国经济和贸易的相关政策,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以至全球贸易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然而,守成大国的极端政策、无理要求并不能成为新兴大国以毒攻毒、以暴制暴的借口。北京方面积极寻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与以第三世界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显然,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中国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同时推进中非合作,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作为迄今为止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主场外交,更是把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推向了新高潮。今后,我国还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实行包容、开放、共享的货币政策,推动中欧、中非以及中国-东盟、中国-拉美、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关系的繁荣发展,进而达到合作共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新型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国还将以实际行动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围墙,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与所有对中国友好的国家的贸易往来,积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注入新动能[5]。
4.2 吸取教训,开创未来
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告诉我们,货币政策不能够盲目乐观、疏于防范;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警告我们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固守紧缩和扩张的政策,而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是提醒我们,货币政策要先行,让其真正发挥出宏观调控国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当今时代,随着人民币成功加入了“货币篮子”,中国方面制定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着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会更大范围地影响世界形势的变化。我们应该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认清国内供需关系现状,在制定对自身有益的货币政策的同时兼顾邻国、伙伴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合理关切,向世界展示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用自身的力量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的同时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更加美好。
5.结语
面对庞大的西方反华势力和美国肆意挑起的贸易战北京方面制定的货币政策显得更加重要,甚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走向和命脉。我们应该理性制定货币政策,着力推动经济发展,为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保驾护航。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宛华.世界通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318-320,324-328.
[2] Bernanke Ben S. 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M]. 宋芳芳 ,寇文红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7-45,96-99,271-278.
[3] 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10,144-151.
[4] 李宏图.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给我们的启示[J].前进论坛,2009,(8):17-18.
[5] 李晓西.东南亚金融、经济危机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A]. 成思危.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544-555.